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法律意識的增強,發生在專利領城的侵權行為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與一般侵權相比,專利侵權屬于特殊內容,具備自身的各方面特點。以專利侵權為對象,論述了專利侵權的認定標準。
關鍵詞:專利侵權;保護范圍;認定標準
中圖分類號:D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1-0118-02
一、專利侵權的概述
(一)專利侵權的概念及特征
專利權是國家專利主管機關,依照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授予申請人在一定期限內對某項發明創造在該國領域內所享有的獨占權[1]。專利權是一項具有財產性質的民事權利,當然受到法律的保護?!肚謾嘭熑畏ā返?條明確將“專利權”作為該法的適用范圍,即專利權屬于民事權益的一種,侵害專利權應當依照該法承擔侵權責任。
作為民事侵權的具體形式之一,專利侵權具備了一般侵權的基本特征。然而,專利權本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專利侵權與一般侵權存在區別,具有自己的特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1)侵害客體的多樣性、無形性。專利侵權的客體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每種專利權又包含了多種形式,而且專利權屬于無形財產權,可與其載體相分離。(2)侵害范圍的廣泛性。專利是無形權利,與專利的物化載體無關,專利權人很難通過占有的方式保護自己的財產權利,同一項專利權可以同時受到不同行為人在不同地域的侵害。所以,專利侵權的空間范圍很廣。(3)侵權認定的復雜性和模糊性。專利侵權認定涉及許多技術特征比對和認定問題,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既要熟悉各種專利法律法規,也必須掌握許多專業技術知識 [2]。
(二)相關概念的明晰
1.冒充專利。冒充專利是指任何單位和個人為生產經營目的將非專利產品冒充專利產品或者將非專利方法冒充專利方法。專利侵權和冒充專利都是違反專利法的行為,但兩者必須區分,否則會導致行為定性和法律適用的錯誤。冒充專利沒有侵害哪一個專利權人的利益,而專利侵權必定直接侵害了某個專利權人的利益。因此,冒充專利的查處機關主要是管理專利工作的部門,主要是通過追究行政責任來懲處該行為,而對專利侵權主要是通過訴訟的形式,通過追究民事責任特別是損害賠償責任予以補償 [3]。
2.其他的專利民事糾紛。在探討專利侵權這一概念時,必須將其與其他專利民事糾紛區別開來。包括專利申請權糾紛、專利權屬糾紛、專利權及專利申請權轉讓合同糾紛、發明專利申請公布后,專利權授予前使用費糾紛、發明人、設計人資格糾紛等。
(三)專利侵權的類型
專利直接侵權是指由行為人直接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世界各國對此類專利侵權一般都有類似的規定,如美國專利法規定任何第三人在未經專利權人許可的情況下在美國國內制造,使用和銷售專利發明的行為都將構成專利侵權;德國現行專利法規定的專利直接侵權行為有制造、提供、投入市場、使用或者為前述目的進口或者占有。這也是中國專利法明確規定的專利侵權類型。
專利間接侵權是指行為人的行為本身并不構成直接實施他人專利的侵權,但卻教唆、幫助、誘導他人實施專利,發生直接侵權行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誘導或教唆他人侵犯專利的故意,客觀上為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必要條件 [4]。此類專利侵權最早產生于美國1871年的華樂斯訴荷姆案,后來逐漸得到美國理論和實務的普遍認可。美國于1952年專利法修訂時,在第271條中明確規定了間接侵權問題,并將間接侵權分為兩種形式,一是引誘侵權,二是共同侵權。中國現行專利法未明確專利間接侵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專利侵權判定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 73 條規定:“間接侵權,是指行為人實施的行為并不構成直接侵犯他人專利權,但卻故意誘導、慫恿、教唆別人實施他人專利,發生直接的侵權行為,行為人在主觀上有誘導或唆使別人侵犯他人專利權的故意,客觀上為別人直接侵權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必要的條件?!?/p>
二、專利侵權的認定
對專利權的保護是專利制度的核心內容,而對專利侵權的正確認定,是對專利權保護的基本前提。判斷某種行為是否是專利侵權行為,首先必須有一個基本的標準,這一標準就是專利權的保護范圍。確定標準后,再用一系列的原則、規則和方法進行具體的判定工作。所以,要認定被指控的產品或方法是否構成侵權,首先要依據專利權利要求的內容對權利要求進行解釋,將利要求分解為一系列的技術特征而確定專利權的具體保護范圍。
(一)專利權保護范圍的確定
1.發明和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作為確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保護范圍的標準和依據,是世界各國通行的做法。專利權利要求書所劃定的權利范圍就是專利權人的獨占領域,其他人的行為如果落入專利權人的權利范圍,就是對專利權人權利的侵犯,構成權利侵權。實踐中,專利權人申請專利時,希望專利審查部門把專利權利要求保護的范圍解釋得越窄越好,以免稍不留神就寬到已有技術之中;而已經成為專利權人之人,在侵權訴訟中,又總希望專利行政機關或者法院把專利保護范圍解釋得越寬越好,以便把專利權人認為侵權的行為,均認定為侵權 [5]。但是權利要求書畢竟是用概括的語言顯現的,就必須對權利要求的解釋確定標準。
2.外觀設計的保護范圍。中國《專利法》第59條規定了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范圍,即外觀設計專利的保護范圍以表示在圖片或者照片中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為準,簡要說明可以用于解釋圖片或者照片所表示的該產品的外觀設計。外觀設計主要是由形狀、圖案、色彩這些易于被視覺所感知的元素及其組合構成的,具有裝飾性特點。這決定了外觀設計方案易于以圖片或照片這種直觀形式呈現,難以用文字進行具體準確的描述。但由于圖片或照片不能對自身所表達的內容作出限定性說明或擴張性解釋,導致實踐中,對圖片或照片中所表示的外觀設計方案的獨創部分認定過窄或過寬,進而使得侵權認定無從進行。所以,專利權人應當合理地運用文字說明,對表現在圖片或照片中的外觀設計進行具體、細微的解釋,詳細描述設計中的創新之處并指出其與現有設計的不同 [6]。簡要說明的作用在此得以體現,即在確定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范圍時,可以將簡要說明作為限制或者擴張其保護范圍的依據。
(二)專利侵權的認定分析
1.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侵權認定。在專利司法實踐中逐漸形成了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侵權判定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全面覆蓋原則和等同原則。全面覆蓋原則又被稱為相同侵權或者全部技術特征原則,在美國稱為文字意義上的侵權 [7]。具體含義是:將獨立權利要求中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與被控侵權產品或方法進行比對,若被控侵權的產品或方法包含了獨立權利要求中記載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征,則表明該被控產品落入了專利的保護范圍,侵權成立。該原則是專利侵權認定中最基本的原則,在侵權認定過程中,第一步就是適用全面覆蓋原則對被控侵權物和專利權利要求書的技術特征進行比對。具體的適用規則是被控侵權產品或者方法的技術特征與專利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征恰好全部相同,專利侵權成立;被控侵權產品或者方法的技術特征除了包含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特征外,還包含其他的技術特征,專利侵權成立;專利侵權產品或者方法少了一項或者幾項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技術特征,專利侵權不成立。被控侵權產品或者方法的技術特征落入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上位概念的技術特征,侵權成立;被控侵權的權利要求未落入專利權利要求記載的上位概念的技術特征之中,專利侵權不成立[3]。
運用全面覆蓋原則認定相同侵權時,如若侵權成立,則侵權認定工作結束,反之也并不當然意味侵權認定結束,可再進行等同侵權判定。等同原則是一種認定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侵權的補充方法,具體含義是:被控侵權物的技術特征與專利權利要求中記載的技術特征相比,表面上看有一個或若干個技術特征不相同,但實質上是用基本相同的方式或者技術手段,替換了專利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或者若干個必要技術特征,使侵權物與專利技術產生了實質上相同的技術效果[4]。
2.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認定。外觀設計侵權判定中主要涉及相同或者類似產品的認定以及相同或者近似外觀設計的認定問題[8]?!蛾P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判定的原則和標準進行了規定。具體內容包括:應當根據外觀設計產品的用途,認定產品種類是否相同或者相近,確定產品的用途,可以參考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國際外觀設計分類表、產品的功能以及產品銷售、實際使用的情況等因素。
三、結語
專利侵權是較為復雜的侵權糾紛。無論在理論研究中,還是在司法領域中,對于專利侵權認定的理解及適用都存在不統一的地方,如何確立統一且具有普遍約束力的侵權認定原則、方法等,這對更好地保護專利權人無疑是至關重要的,而且我們要更加注重專利權人與社會公眾利益平衡。
參考文獻:
[1] 魏麟燕.專利侵權責任初探[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4,(6).
[2] 林芝.專利侵權若干問題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3] 李和植.專利侵權判定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4] 程永順.專利侵權判定實務[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31-50.
[5] 鄭成思.知識產權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94.
[6] 許知難.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認定問題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7] 程永項,羅李華.專利侵權判定——中美法條與案例比較研究[M].北京:專利文獻出版社,1998.
[8] 歐修平.專利侵權判定新問題探討[J].人民司法,2010,(15).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