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北至南,意大利出產高端葡萄酒的,不僅僅是皮埃蒙特和托斯卡納這樣聞名遐邇并被葡萄酒愛好者追捧的產區;相反,意大利的每一個大區都有令人驚艷的杰作。
在意大利,葡萄藤無處不在:不論是在國土最北端阿爾卑斯山的寒冷積雪旁,還是在最南端島嶼的炎炎烈日下,人們總能找到它們的蹤影。
意大利人為他們的“白布里耶”(Prié Blanc)引以為豪,因為這種瓦萊達奧斯塔(Valle d’Aosta,意大利最小的省,位于法國的東南面)獨有的白葡萄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區,是歐洲“最高”的葡萄。
雖然意大利最南端世界各地游客如織的蘭佩杜薩島(Lampedusa)并不出產任何有名的葡萄酒,但相距不遠的潘泰萊里亞島(Pantelleria)出產的用在稻草上晾干的麝香葡萄制作的甜酒Passito di Pantelleria依舊是意大利最有名的葡萄酒之一。潘泰萊里亞島就在意大利靴子形狀的國土上,是意大利到非洲的距離最近的地點。此外,這種甘美的甜酒還帶著一抹法蘭西色彩:正是在這座島嶼上,007里的邦女郎法國女演員卡洛爾·波桂(Carole Bouquet)建起了她的葡萄園。我們很快就會發現,意大利葡萄酒領域中還是有不少法國身影的。
紅酒是意大利葡萄酒中最知名的了:巴羅洛(Barolo)、巴巴萊斯科(Barbaresco)、蒙塔奇諾布雷諾(Brunello di Montalcino)、阿瑪羅尼-瓦波利切拉(AmaronedellaValpolicella)——即使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都來源于紅葡萄酒,但意大利出產的優質白葡萄酒也值得一提。雖然不如法國白葡萄酒般擁有陳年的能力(除開某些例外),如今的意大利白葡萄酒清新爽口,是屈指可數的解渴佳品,這一點毋庸置疑。別忘了意大利還有甜葡萄酒和起泡酒,跟法國一樣,可以說它們已經或者差不多達到了全世界恒定高品質的巔峰。
只可惜,情況并非一直如此。
事實上,意大利葡萄酒的品質革命始于60年代。在此之前,雖然也有零星令人難忘的美酒出產,但基本都是如皮埃蒙特的B artoloMascarello、托斯卡納的Il Poggion或Biondi-Santi這樣的世界頂級酒莊的杰出作品。大多數情況下(請注意,并不是“總是”),因為種植和釀造工藝的陳舊落后,20世紀初生產的意大利葡萄酒總體令人失望。
最近40年來,意大利在葡萄酒界的地位變動巨大,總體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他們更多地使用大木桶釀造葡萄酒,并選擇法國橡木桶(而非斯洛文尼亞產的通常老舊、不凈的橡木片),搞清楚了蘋果酸-乳酸的發酵轉換過程,裝置了氣囊式壓榨機,用了重力分析法以及酒窖中的溫控和不銹鋼釀酒槽,掌握了通過疏苗、疏果(綠色采摘)來控制產量提升質量的方法,進行疏葉,使用了選擇性狀最優的克隆,認識到了馬薩拉選種法的重要性,收獲的葡萄更成熟(不僅是技術意義上的,多酚類物質也達到了更好的成熟度),葡萄漿果的選擇更加仔細(使用一般有人工篩選桌,有的能夠振動,還有的配備更先進的光學篩選系統),更意識到了出產副牌酒的重要性等等。
更重要的是,人們重新發現了一些土生土長的葡萄藤品種,這才是意大利葡萄酒最真實、最巨大且無可比擬的財富。這是一筆豐厚的遺產,一座瑰麗的寶藏。將來甚至法國都會對意大利的葡萄酒心生羨慕。這也就是說,本地葡萄并非是意大利佳釀的唯一原料,來自世界各地的品種都有可能被用到。
因此,過去的意大利葡萄酒——尤其是白葡萄酒,多在新鮮時即被飲用,而如今它們已躋身世界上最富盛名且最昂貴的葡萄酒行列。意大利釀酒師很快掌握了世界一流的釀酒技術。此外,自北至南,意大利出產高端葡萄酒的,不僅僅是皮埃蒙特和托斯卡納這樣聞名遐邇并被葡萄酒愛好者追捧的產區;相反,意大利的每一個大區都有令人驚艷的杰作。
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CHIANTI葡萄酒中文命名“康帝”
據意大利安莎社的報道,頗具代表性的托斯卡納大區的CHIANTI葡萄酒如今有了新的“中文名字”——“康帝”,意大利康帝葡萄酒協會主席喬瓦尼·布西當天表示,對于進入中國市場的CHIANTI葡萄酒將使用“康帝”這個新名字。
布西表示,該協會已經對“康帝”進行了商標品牌的注冊,而之所以選擇在中國市場使用這個中文名字,主要是避免消費者們受到各種譯法的誤導,讓人們能夠一目了然地找到“康帝”品牌的葡萄酒。
《酒世界》記者注意到,因為和法國勃艮第大名鼎鼎的酒王羅曼尼·康帝名字相同,所以此消息一出,立刻引起了國內葡萄酒行業一些專家和愛好者的吐槽,大部分都表示“不太能接受”,但事實上,這個中文名字在三年前就開始在中國試用,而且在市場上消費者的反響不錯。
位于意大利中部的托斯卡納大區是意大利最古老、最重要的葡萄酒產區,距今已經有2700多年的歷史。CHIANTI葡萄酒作為托斯卡納大區的特產,也被視為“意大利制造”最有代表性的產品,相信很多聽眾朋友對它也并不陌生。不過由于沒有統一譯法,CHIANTI葡萄酒此前在國內的中文叫法也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