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預防癌癥一直是各國醫學專家十分重視的研究課題。在第10個“世界癌癥日”,美國保健協會會長羅納德·克拉茲和主席羅伯特·古德曼博士共同撰文指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病”,人們若要有效地預防癌癥,就應改善生活習慣,采取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他們推薦的防癌措施主要有以下6個:
1.經常活動身體
調查資料顯示,美國每年約有10萬人因體型肥胖而患上各種癌癥,約有49%的子宮內膜癌患者、35%的食道癌患者、21%的膽囊癌患者、24%的腎癌患者和9%的結腸癌患者是因體型過于肥胖而誘發癌癥的。研究發現,人體內即使僅含有少量的多余脂肪,也會增加患癌癥的幾率。因此,人們每天都要進行充分的活動,在正常體重范圍內盡可能地瘦。活動身體不僅指專門的健身運動,也包括散步、騎自行車、爬樓梯等日常活動。
2.衛生間應經常開窗透風
研究發現,空氣清新劑中所含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劣質香水中所含的“人造麝香”具有較強的毒性和致癌性。在沐浴露、洗發水等大多數洗護用品中,也都含有致癌物二惡烷。因此,人們不要使用味道太香、顏色太艷麗的沐浴露。很多人都會在家中的衛生間內存儲大量的洗衣粉、消毒液等洗滌用品。殊不知,衛生間高溫、高濕的環境更易使這些洗滌用品中所含的致癌物蒸發到空氣中。人們若長期吸入這些致癌物,可誘發細胞變異,導致白血病、肺癌等癌癥。因此,人們不要將洗滌用品堆放在衛生間里,而應將其妥善地密封起來,放在通風較好的陽臺等處。如果衛生間設有窗戶或排風扇,應經常開窗或使用排風扇通風,清除衛生間內的有害氣體。
3.積極預防高膽固醇血癥
研究發現,人們患癌癥的幾率會隨著其體內膽固醇水平的下降而大幅度下降。與體內膽固醇水平高于200毫克/分升的人相比,體內膽固醇水平低于200毫克/分升的人患癌癥的幾率會顯著下降。而與體內“好膽固醇”水平較低的人相比,體內好膽固醇水平較高的人患癌癥的幾率可降低14%。不科學的飲食習慣是導致高膽固醇血癥的重要原因。因此,人們在平時應少吃蛋黃、動物內臟、紅肉等富含膽固醇的食物,多吃南瓜、麥麩、玉米等食物。這些食物中富含B族維生素、硒、鎂、纖維素、色氨酸-P等營養物質,具有防治高膽固醇血癥的作用。
4.積極防治口腔疾病
許多口腔疾病都與頭頸部癌癥有密切的關系。例如,長期不愈的牙周炎就是導致喉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人們若能長期保持口腔衛生,積極防治口腔疾病,就可有效地預防頭頸部癌癥。研究發現,很多胃癌患者的牙垢、牙菌斑中都含有幽門螺桿菌,其口腔中常會出現一種類似臭鴨蛋的氣味,這說明不潔的口腔環境也可能誘發胃癌。因此,人們(尤其是偏好腌制食物、患有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有大腸癌家族史、進行過胃切除手術的人)應重視日常的口腔清潔工作,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疾病的篩查,積極地防治口腔疾病。
5.多用煮、蒸、涼拌等方法烹飪食物
經過高溫加熱的食品,尤其是經過高溫加熱的動物性食品具有悅人的香氣和味道,是大多數人都喜愛的美食。但是,食物在經過高溫加熱后,其質地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并產生多少不等的有害物質。例如,薯類食物在經過高溫油炸后,極易產生一種叫做丙烯酰胺的致癌物。女性若每天攝入8.9微克以上的丙烯酰胺,其患子宮內膜癌、乳腺癌的幾率就可明顯升高。而男性若常吃高溫煎炸的紅肉,其患前列腺癌的幾率也會明顯升高。此外,人們若常吃過硬、刺激性強或過燙的食物,還可增加患食管癌的幾率。因此,人們在烹飪食物時應多用煮、蒸、涼拌等方法。如果一定要煎炸食物,應將油溫控制在150攝氏度以下,而且煎炸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2分鐘,以免食物中產生致癌物。
6.常吃咖喱和石榴
咖喱在東南亞及南亞諸多國家居民的食譜中是不可或缺的進餐佐料。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咖喱中所含的姜黃素具有誘導癌細胞死亡、防治食道癌、白血病、消除吸煙和加工食品對身體產生的損害等作用。咖喱中所含的孜然芹和胡荽等營養物質還具有防治心臟病的作用。石榴被稱為水果中的“抗氧化之王”,具有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手工壓榨的純石榴原汁是強力的抗氧化劑,具有防治前列腺癌、減少前列腺癌患者病情復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