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掌握渾善達克沙地草原植被覆蓋度的時空動態以及與生長期降水量、氣溫的關系,以美國NASA官方網MODIS NDVI數據為數據源,用像元二分模型計算正藍旗天然草原植被覆蓋度,得到了時空動態變化規律。時間上植被蓋度一直處于上下波動狀態,最高值出現在2004年,植被蓋度達47.7%,最低值出現在2009年,植被蓋度為34.1%。12a的平均蓋度為40.96%,變異系數為10.92%。空間上高覆蓋度草地主要分布在上都高勒兩側和高格斯臺郭勒、乃仁音高勒周圍以及沙地里面湖泊周圍。低覆蓋度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沙地和東部沙地,呈條狀分布,其余大部分地區為中覆蓋度草地。植被旺盛期植被覆蓋度與植被生長期降水量呈正相關線性關系,關系顯著(R=0.674,P=0.016)。植被旺盛期植被覆蓋度與植被生長期平均氣溫呈負相關線性關系,關系顯著(R=0.627,P=0.029)。
關鍵詞:渾善達克沙地;植被覆蓋度;年度動態;氣溫與降水量;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 S68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1-02-20-02
渾善達克沙地處于我國北部邊陲和京津唐地區的上風口,生態環境脆弱,備受人們關注[1-4]。正藍旗位于渾善達克沙地中段腹地,沙地廣泛分布于該旗,掌握該旗草地植被蓋度動態能很好地了解渾善達克沙地草地植被蓋度的動態變化。植被蓋度是反映區域生態環境狀況的一個主要因素,也是描述生態系統的重要基礎數據[5]。準確獲取地表植被覆蓋信息,對于分析及評價區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研究植被蓋度變化的機制不僅關系到草原的保護與建設,而且對牧民生產生活的提高以及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都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
1 材料與方法
論文中用了回歸分析、像素統計、標準差、均數、變異系數等常用統計量。
植被覆蓋度分為低覆蓋度(植被覆蓋<30%)、中覆蓋度(30%≤植被覆蓋≤60%)、高覆蓋度(植被覆蓋>60%)3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植被覆蓋時空特征
2.1.1 正藍旗天然草原植被蓋度時間變化特征 2000年到2011年8月中下旬正藍旗植被蓋度平均值分布狀況如圖1所示。12a里植被覆蓋度一直處于上下波動狀態,最高值出現在2004年,植被垂直蓋度達47.7%,最低值出現在2009年,植被垂直投影蓋度為34.1%,12a的平均蓋度為40.96%。植被覆蓋度的平均速率是一個相對較小的變異系數(10.9%)。
2.1.2 正藍旗天然草原植被蓋度空間分布特征 整個研究區的天然草原植被蓋度分為3級,低植被蓋度、中植被蓋度、高植被蓋度。植被蓋度空間分布見圖2,植被蓋度大于60%的草地主要分布在上都高勒兩側和高格斯臺郭勒、乃仁音高勒周圍以及沙地里面湖泊周圍。植被蓋度低于30%的地方主要分布在西北部沙地和東部沙地,呈條狀分布。
2.2 植被覆蓋與生長期氣溫降水量的關系
2.2.1 植被覆蓋與生長期氣溫的關系 根據SPSS軟件分析平均植被覆蓋與生長期(5~8月)平均氣溫,結果顯示12a里植被旺盛期植被覆蓋度與生長期平均氣溫呈線性負相關關系。
圖3 植被覆蓋度與平均氣溫的回歸分析
2.2.2 植被覆蓋與生長期降水量關系 根據SPSS軟件分析平均植被覆蓋與生長期降水量,結果顯示12a里植被覆蓋與生長期(5-8月)平均氣溫呈線性正相關關系。
3 討論
2000-2011年間降水量是渾善達克沙地植被覆蓋的限制因素。氣溫條件是12a里植被覆蓋的不利因素。本論文分析了氣溫降水量耦合作用下與植被覆蓋的相關關系,結果為表2。這個結果表明植被覆蓋度受降水量與氣溫條件的限制,與季勁鈞[8]2005年得到的內
蒙古半干旱草原降水量增加,生產力增加,溫度增加,生產力下降的結論吻合。河流與湖泊周圍的水分條件與沙地的水分條件不同,所以即使相同的降水量條件下,水分條件的影響導致地面的溫度不同,氣溫也不同。由于這個原因河流和湖泊周圍植物覆蓋度高,沙地的植被覆蓋度低。
4 結論
2000-2011年的12a期間,植被旺盛期植被蓋度一直處于上下波動狀態,最高值出現在2004年,植被蓋度達47.7%,最低值出現在2009年,植被蓋度為34.1%。12a的平均蓋度為40.96%,變異系數為10.92%。植被旺盛期植被蓋度與植被生長期降水量呈正相關線性關系,關系顯著(R=0.674,P=0.016)。植被覆蓋度與植被生長期平均氣溫呈負相關線性關系,關系顯著(R=0.627,P=0.029)。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渾善達克沙地在過去12a間草地覆蓋度受到生長期降水量、氣溫的限制。
參考文獻
[1]李鴻威,楊小平.渾善達克沙地近30年來土地沙漠化研究進展與問題[J]. 地球科學進展, 2010,25(6):647-655.
[2] 敖艷紅,裴浩,王永利,等.渾善達克沙地遙感監測研究[J]. 中國沙漠,2010,30(1):33-39.
[3]丁國棟,蔡京艷,王賢,等.渾善達克沙地沙漠化成因_過程及其防治對策研究_以內蒙古正藍旗為例[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4,26(4):15-19.
[4]劉樹林,王濤.渾善達克沙地的土地沙漠化過程研究[J].中國沙漠,2007,27(5):719-724.
[5] 劉曉東,劉榮堂,劉愛軍. 三江源區草地覆蓋遙感信息提取方法及動態研究[J]. 草地學報,2010,18(2):154-159.
[6] 徐瑤,何政偉,陳濤.西藏班戈縣草地退化動態變化及其驅動力分析[J].草地學報,2011,19(3):377-380.
[7] 張云霞,李曉兵,陳云浩. 草地植被蓋度的多尺度遙感與實地測量方法綜述[J]. 地球科學進展, 2003,18(1):85-93.
[8]季勁鈞,黃玫,劉青.氣候變化對中國中緯度半干旱草原生產力影響機理的模擬研究[J].氣象學報,2005,63(3):257-266.
(責編: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