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淮山藥品種提純復壯、應用栽子藥物+微肥浸種、早春小拱棚催芽、打孔填裝碎秸稈混合物、壟頂2行三角形擺芋種、腋芽二葉一心去除、及時摘除氣生莖,后期噴施微肥、微肥+藥物隨澆水灌溉防治地下害蟲等技術(shù)集成,實現(xiàn)667m2產(chǎn)量達2500kg,使農(nóng)民獲得顯著效益。該文介紹了淮山藥品種提純復壯等一整套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淮山藥;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
中圖分類號 S63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1-02-54-02
淮山藥屬于薯蕷科薯蕷屬,別稱山菇、鐵棍山藥和毛山藥,是一種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莖通常帶紫紅色;葉對生或三葉生,葉腋間常有球形株芽,俗稱“山藥豆”;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黃綠色小花;果實三棱蒴果,呈翅狀,成熟后枯黃;地下塊根圓柱形,長達1m左右,肉質(zhì),黃褐色,生有多條須根。山藥系深根植物,喜溫暖潮濕環(huán)境,花期6~9月,果期7~11月。塊根10℃以上開始發(fā)芽,莖葉生長以25~28℃為最適溫度,20~24℃塊莖膨大最快。宜選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有灌溉條件的疏松肥沃砂質(zhì)壤土栽培,可以連作?;瓷剿幐鶢顗K莖,富含皂甙、黏液汁、膽堿、淀粉、糖蛋白自由氨基酸、上權(quán)素、多酚氧化酶、維生素C、黃藥子素,綜合性鞣質(zhì)3、4—二氫基苯胺、尿囊素等多種成份,另外還含鉀、磷、鎢、鐵、鎂、鋅、銅、錳等多種元素,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極高。山藥豆營養(yǎng)也十分豐富,含有16種氨基酸、膽堿、尿素、植酸、多種維生素、淀粉酶等特種物質(zhì)。
幾年來經(jīng)過阜南縣農(nóng)業(yè)科學研究所、阜南縣農(nóng)技推廣中心技術(shù)人員的精心研究和科技攻關(guān),已經(jīng)總結(jié)研究出《淮山藥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規(guī)程》,并帶動沿淮地區(qū)淮山藥種植業(yè)的發(fā)展。
高產(chǎn)高效栽培技術(shù)如下:
1 品種選擇和提純復壯
1.1 品種選擇 淮山藥對土壤選擇具有較強的區(qū)域性,因此宜選擇經(jīng)多年種植、適應性較強的當?shù)仄贩N,如淮山1號等。
1.2 提純復壯 開展品種提純復壯,以提高產(chǎn)量和品質(zhì)。每年收獲前,按具有品種特性、生長健壯、無病害、塊根莖大小一致的淮山藥,進行單獨收獲、儲存。第二年切種芽種植單株,繁殖種薯。第三年切種芽,種植商品種。
2 土地準備、開溝、做壟、打孔
2.1 翻地 冬前深翻土地,經(jīng)冬季雨雪凍垡使土壤熟化和疏松,有利于塊莖下扎和個體端正、光滑。
2.2 開溝 開春后,沿栽植行,開挖寬50~60cm、深70~80cm的栽植溝。開挖時要先將上面 20~30cm的表土層翻在一邊,再繼續(xù)深翻至70~80cm,切忌翻亂土層。
2.3 填土做壟 栽植前將已經(jīng)挖出的土壤回填種植溝內(nèi)?;靥顣r要先填生土再填熟土,不打亂土層,破碎硬土塊;當填到90%時可澆水洇溝沉實,灌足底墑,然后填平起壟,壟寬50cm,壟高20cm。
2.4 施足基肥 基肥要結(jié)合填土進行。一般每667m2施優(yōu)質(zhì)腐熟有機肥3000kg、尿素25~30kg、過磷酸鈣15~20kg、硫酸鉀30~35kg??蓪⑷糠柿匣旌吓c翻出的土壤拌勻后再回填,也可分層施肥,即每回填15~20cm土施一層肥。山藥為忌氯作物,應避免使用含氯肥料。
2.5 土壤處理 為預防螻蛄、蠐螬、金針蟲等地下害蟲及根莖腐病、黑斑病等病害,結(jié)合填土,每填土20cm左右,施適量5%毒死蜱顆粒劑和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也可結(jié)合土肥混合同時拌入藥劑。
2.6 打孔 使用打孔棒(一端削尖,直徑5~8cm、長1.5m左右的木棒)打孔,需隨水洇山藥溝時按株距20cm定點打孔,孔深80cm,打好孔后抽出打孔棒,立即在孔洞中裝填粉碎的秸稈與細土混合物(秸稈與土的比例為7∶[KG-*3]3);澆水時注意孔洞不被泥土堵塞。
3 種子處理和種芽栽植
3.1 種芽處理 山藥栽子發(fā)芽的適宜濕度為15℃,春季當?shù)販胤€(wěn)定在10℃以上時即可開始種植山藥。阜南一般在4月上旬(清明后)種植。植前15d左右,進行種芽(栽子)處理:栽植前,將栽子放入6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和1000倍50%粉銹寧乳油混合液及高錳酸鉀溶液(0.1%~0.2%)、磷配二氫鉀(每100kg芋種用0.1kg)混合溶液中,浸種30min,撈出用清水洗凈,晾干后催芽。
3.2 催芽 建半地下式小拱棚 寬1.5m、高1.2m、長視種量而定,保持溫度20~25℃,相對濕度保持在70%左右,擺放種芽,培濕沙3~5cm,一般10~15d,山藥幼芽從沙中露出 5cm時,即可栽植。
3.3 栽植 栽植時,先將發(fā)芽栽子放在孔洞正上方,將根部插入孔口,以保證塊莖沿孔洞生長。栽子要放在孔洞中央,要與地面高度一致,并使有芽的一端朝向同一方向,確保苗距均勻。栽植時要按大小分級,栽后覆土6~8cm,使壟高達25~30cm。
4 田間管理
4.1 水分管理 淮山藥忌澇,喜濕潤。雨天注意及時排水,苗期要保持濕潤,適當澆水,促進栽子扎根立苗;要適當控制水分,促進地下根系生長發(fā)育,做到不旱不澆水; 8月中下旬塊莖進入快速膨大期,若土壤干燥板結(jié),塊莖容易畸形,干旱時可灌跑馬水,保持土壤濕潤,但不宜漫灌。土壤水分超過85%,要及時清溝瀝水,不能讓壟溝有積水,收獲前20d停水。
4.2 搭架 出苗后及時搭架,架高2m左右,正面呈“人”字型,側(cè)面斜向交叉,隔8m左右用粗竹竿或木棒加固,以防暴風吹倒。當山藥莖蔓長至30cm長,及時引蔓上架。整個生育期,要隨時摘除氣生莖。當子芋開始膨大時會長出腋芽,分布在主莖周圍象剛出的芽苗,一般當腋芽長到2葉一心時割掉或用剪刀剪掉,避免影響塊莖的膨大。
4.3 追肥 第一次追肥在5月中旬,待山藥生長到5~6葉,莖蔓已上半架時追施,每667m2追施硫酸鉀復合肥和尿素各10kg;第二次追肥在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植株生長到8~10葉進入旺盛時期,每667m2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kg、尿素20kg,施肥方法可開溝深施或結(jié)合澆水沖施。中后期每隔15~20d噴施1次植物通風營養(yǎng)液200mL/667m2??商岣呷~片光合作用效率,增強抗逆性。
4.4 除草 栽后苗前,可趁雨后墑情較好時,每667m2用48%氟樂靈乳油150~200mL兌水50kg,均勻噴灑地面。生長中后期及時人工拔除雜草。
4.5 病蟲害綜合防治 淮山藥主要病害有炭疽病、斑紋病、褐斑病、黑斑病、根結(jié)線蟲病;蟲害有斜紋夜蛾、茶黃螨等。
4.5.1 病害防治 發(fā)病初期可選用12.5%烯唑醇2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2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噴施。間隔7~10d重復噴施1次,連噴2~3次,注意輪流交替用藥。
4.5.2 蟲害防治 防治斜紋夜蛾,應掌握在卵孵化盛期至3齡幼蟲期施藥??蛇x用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40.7%樂斯本乳油1000~2000倍液、或5%抑太保(EC)1500~3000倍液、或2.5%菜喜SC500倍液噴施。茶黃螨發(fā)生初期防治,選用1.8%蟲螨克EC或73%克螨特2000倍液,噴藥重點是山藥上部莖葉,尤其是幼嫩葉背和嫩莖。
5 收獲及貯藏
5.1 收獲 10月下旬,地上部莖葉枯死時即可收獲。收獲前,先清除支架和莖蔓。以葉片發(fā)黃凋萎、須根枯死為收獲期。選晴天土壤干松時收獲。收獲時多采用人工挖掘,自山藥溝的一側(cè)挖土將根全部刨出,在挖山藥時要防止機械損傷,采后的淮山藥應帶泥包皮堆放,以待銷售。留種山藥可在10月上旬,將地上10~15cm葉莖割掉,1~2d傷口愈合后,采收。
5.2 貯藏 商品山藥貯藏:按大小分級,在背風向陽處,挖1.5m深的朝天窖,放一層淮山藥蓋一層沙土,貯藏適宜溫度保持在7~11℃,相對濕度為85%~90%。種山藥貯藏也按大小分級,貯藏方法同商品山藥。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