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設施園藝課程的教學是培養設施園藝人才的基礎,要培養出合格的設施園藝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必須對設施園藝教學進行改革。要以學生為主,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設施園藝產業發展的信心,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關鍵詞:農業高專;設施園藝;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S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1-02-144-02
設施園藝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各地設施園藝產業迅速興起,全國很多農業高專院校都相應地開設了該課程[1]。當前,隨著我國現代設施農業的迅猛發展,社會對設施園藝高等專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越來越高。高專設施園藝課程的教學是培養設施園藝高等專業技能型人才的基礎,要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必須與時俱進,進行教學改革。筆者結合多年的設施園藝課程教學實際,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必要的改革與探索。
1 講授內容靈活多變
在課堂講授內容方面,隨機應變、因生制宜,對課堂相關內容進行增減。比如在園藝設施的構造施工這一章,針對高專園藝專業學生工程技術知識相對缺乏的特點,只要求學生掌握溫室建造的選址、采光和保溫等知識,而對課本中涉及力學的詳細內容不作要求。在園藝設施的種類、布局、性能及應用這一章,針對當地農業設施特點,重點講解生產上普遍應用的設施種類,詳細講解常見園藝設施的布局、性能以及在生產中的應用,其它簡易設施類型則只作簡單介紹。在園藝設施覆蓋材料這一章,首先介紹生產上普遍應用的覆蓋材料,然后展開介紹國內外新型的覆蓋材料。在無土栽培這一章,以當地幾個重要園藝作物的無土種植過程為主線,對無土栽培的相關知識進行講解。同時,在整個課程講授中,注意實例的運用,將知識點融于實例中,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取得較好的講授效果。
2 教學方法形式多樣
2.1 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 設施園藝是一門多學科交叉的課程,涉及內容較多,按照傳統的講授方法即“粉筆+黑板”的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教學方法的要求[2],而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給課程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程講授,可以克服板書刻板、抽象的不足,多媒體圖文并茂、生動直觀,能使學生充分發揮視覺、聽覺兩個感官功能,在單位時間內獲得更多的信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提升課程講授質量。比如,在講授“大棚建造”章節時,采用多媒體視頻,把學生引領到大棚構造的現實景象中。另外,在網上收集實際建造大棚的圖片,在課堂上展示,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2 活躍課堂教學氣氛 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在設施園藝課堂教學中,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定期讓學生走上講臺,給學生更多的展示自我和鍛煉的機會。這種方式可以促使學生主動地去查閱相關文獻,學習相關知識來豐富自己所講內容。比如,在講授設施類型和結構章節時,就讓學生調查自己故鄉的設施栽培情況,然后在課堂上作簡要的陳述。
(2)采用鮮活生動的典型案例作為課堂講授的補充驗證,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根據不同植物對光照強度的要求差別,可分為陽性植物、陰性植物和中性植物,通過圖片列舉陽性植物、陰性植物和中性植物中的典型代表,生動形象,可以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這部分內容。
(3)定期組織課堂討論。通過提問、答疑,促使學生主動學習、認真聽講、及時復習,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疑惑。如在講授多功能薄膜時,要求學生思考不同的助劑在采用3層共擠成膜工藝過程中應該加在哪一層? 為什么? 請學生回答后再講評,能夠使學生對此有深刻的印象。
(4)及時總結,強化記憶。在課程結束前對課堂關鍵知識點進行提問或進行小測驗,強化知識點的記憶。
2.3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設施園藝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學科[3],在課程教學方式上要求理論與實踐并重。
(1)對一些概念、原理等理論性較強的內容,采用課堂講授為主。
(2)對于直觀性較強的,例如設施的類型、結構、設計建造等,利用校內的實訓基地,采用現場教學,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更容易掌握所學知識點[4]。如講解育苗技術時,可結合所處的栽培季節,實地講授育苗流程、關鍵設備、基質配比及營養液配方與管理等。
(3)建立校外的生產實習基地,與相關的園藝公司簽訂協議,安排學生定期參與到企業的生產實踐中。
(4)教學科研相結合,積極鼓勵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科研項目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科技文獻的檢索、實驗方案設計等相關工作,不僅能讓學生了解專業的最新研究進展,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的科研思維及動手能力。
(5)定期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生產一線的老專家,走進課堂給學生傳授實踐經驗和致富經驗,增加學生對實際生產知識與技術的了解,對設施園藝發展前景樹立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3 考核方式注重實踐
傳統的理論考試方式在考核學生對設施園藝基本知識的掌握方面確有其長處,但不能檢驗出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能客觀地反映實際教學效果[5]。在設施園藝課程考核中,建立理論考試方式和實踐技能考核相結合的考評體系。其中,理論閉卷考試占50%,實踐技能考核占50%,理論考核在期末由學校統一組織進行,試卷沒有標準答案,只是給出參考答案,學生只要回答了試題的關鍵要點內容就能得分。實踐技能考核在教學實習即將結束之時由任課教師根據生產季節及生產基地情況現場出題,進行技能操作,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操作情況現場評定成績,真實地反映了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在新的考評體系中,實現了知識考核和能力考核并重,大大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了學生全面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侯雷平,李梅蘭.設施園藝教學體會及建議[J] .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2,1(3): 264- 265.
[2] 陳元生,劉永貴. 高職課程設施園藝教學改革初探[J]. 現代園藝, 2009 (5): 39- 41.
[3] 高麗紅,陳青云. 設施園藝學課程體系建設與實踐[J] . 高等農業教育,2008,10 (10) : 54 - 55.
[4] 吳友根,周開兵. 園藝學概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的研究[ J] .實驗科學與技術, 2007, 5(2) : 105- 108.
[5] 高志紅,章鎮. 園藝通論課程教學法研究與改革[J] . 中國農業教育,2006 (3) : 55- 56、115.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