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闡述了南陵縣水稻全程代管的主要服務內容、運作模式,并對水稻全程代管服務的效果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水稻;全程代管服務;運作模式;效果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01-02-41-01
南陵縣位于安徽省東南部,縣境東北為平原,西南為低山丘陵,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全縣現有耕地3.28萬hm2,其中水田3.05萬hm2,復種指數較高,水稻常年播種面積在5萬hm2以上,是典型的雙季稻產區,年產稻谷34萬t左右,素有“蕪湖米市,南陵糧倉”之稱。自2009年以來一直是農業部糧油高產創建雙季稻示范片建設縣。
1 水稻全程代管服務模式
水稻全程代管服務是以我縣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為平臺,以種苗為載體,以水稻機插秧為重要服務方式,開展全程農事服務,通過在示范區開展“八統一”代管活動,即“統一方案、統一品種、統一供秧、統一機耕、統一機插、統一施肥、統一植保、統一收獲”,建立育秧工廠和農事服務組織,早稻單產485kg/667m2以上,雙季晚稻550kg/667m2以上,比一般農田單產高5%~10%,同時每667m2節約農業成本30元以上。
2 水稻全程代管服務主要內容
2.1 統一提供品種和供秧 在通過國家和省審定、認定且適合本地種植的水稻品種中,結合我縣試驗示范與大田種植的實際表現,確定以下品種為統一育苗供秧品種,即早稻:嘉興8號;雙季晚稻:寧粳3號、武運粳7號。嚴格按照標準化操作技術規程生產,實行統一渠道供應種苗。
2.2 水稻生產全程代管農事服務模式
2.2.1 全代式 在我縣水稻高產創建核心區,實施雙季稻400hm2(即許鎮鎮黃塘村133.33hm2,早稻、雙晚各66.67hm2;弋江鎮柿壩村133.33hm2,早稻、雙晚各66.67hm2;籍山鎮長塘村133.33hm2,早稻、雙晚各66.67hm2),從耕、秧、插、肥、防到收、烘等全部代管。由安徽天禾種業集團南陵種苗合作社、安徽袁禾實業有限公司、南陵興科農機專業合作社、蕪湖青弋江種業有限公司為服務載體,備足各種農事操作機械,及時快捷地為示范片農戶提供耕地、育秧、插秧、施肥、防治病蟲害和收獲等水稻生產的全程農事服務。
2.2.2 半代式 根據服務對象需求,服務組織也可為他們代耕、插、收等部分服務。
2.2.3 單代式 針對其中一個單項提供服務。
2.3 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 由縣植保站負責,加強水稻病蟲發生情況的預測預報,及時發布病蟲情信息,利用各種手段廣泛開展宣傳,認真制定統防統治方案,及時開展技術指導,由弋江種植專業合作社、蕪湖興農優質稻專業合作社、許鎮山麗優質稻合作社實施專業化的統防統治。
3 全程代管服務的運作模式
3.1 政府引導 為了做好2012年全程代管工作,縣政府成立以分管縣長為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技術指導組,并印發了方案。采取項目補一點、企業投一點、農民出一點來籌措資金,推動該項工作開展。
3.2 企業運作 縣農委同安徽天禾種業集團有限公司簽訂育秧工廠建設協議,安徽天禾種業集團有限公司南陵天禾種苗合作社又同種植大戶、合作社簽訂全程服務協議。全縣共建育秧工廠8個,分別是許鎮鎮大浦、龍潭,弋江鎮蒲東、柿壩、紫溪,工山鎮柏一,三里鎮雙河,何灣鎮呈祥,面積達36000m2,添置播種流水線機械8臺套、破碎機8臺套、育秧盤4萬片,建播種車間2880m2,購早稻插秧機3臺套,共投入資金2700多萬元,其中大浦現代農業種苗工廠東源新農村自籌1500萬,項目整合投入1200多萬元。
3.3 農戶參與 2012年雙季稻共代育插面積400hm2,其中早稻、晚稻各200hm2,涉及農戶20多戶,代防、代耕、代收面積400hm2;單季稻代育插200hm2。
4 全程代管服務的效果
4.1 穩定了雙季稻種植面積,減少了直播面積 推行全程代管服務,由服務主體負責整田、育秧、田管、收獲等,緩解了勞動力緊張問題,穩定了早稻和雙季稻種植面積,減少了直播面積。推行全程代管服務集中育秧,提高了育秧效率,降低單戶育秧成本,減少直播風險。引導直播農戶轉為機插和拋秧。通過我縣集中育秧示范帶動,全縣早稻直播稻種植面積由2011年的1.33萬hm2左右下降到2012年的1.07萬hm2左右。在全程代管服務示范帶動下,2012年我縣雙季稻種植面積依然穩定在4萬hm2左右。
4.2 解決了技術人員不足、技術指導不到位的問題 全程代管服務實行統一整田、統一種苗、統一田管、統一收獲等,有利于育插秧、病蟲害統防統治、水肥管理、機械收獲等關鍵技術措施的全面落實。解決了因技術人員不足而分散技術指導不到位的問題,為實現早稻豐產穩產奠定基礎。
4.3 緩解了農村勞力緊張問題 農村現有勞力大都為婦女和老人,青壯年勞動力嚴重不足,在各鄉鎮開展全程代管農事服務,較大程度地緩解了農村勞動力緊張問題。
4.4 增加了糧食產量 全程代管中的工廠化育秧可減少或避免災害性天氣對秧苗生長的影響,能按時、保質、保量地供應秧苗,是水稻生產由傳統向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提高產量。同時早讓茬,使雙晚安全齊穗并增加產量,還避免了早稻直播和雙晚拋秧大面積倒伏現象的發生。
4.5 確保了糧食質量安全 全程代管中的病蟲害統防統治,使用的全部是由服務主體統一采購的高效低毒生物農藥,確保了糧食生產的質量安全,還有利于質量安全追溯。
4.6 降低了農民的生產成本 服務組織對種子等農業生產資料實行統一采購,量大價低,比農戶分散購買節約了生產成本5%~10%左右。
5 結語
綜上所述,實行水稻生產全程代管服務,充分地利用了社會化服務資源,實現了農機農藝融合,良種良法配套,促進了水稻標準化生產,提高了單產和品質,節本增效,同時也逐步構建了政府引導扶持、企業主導、農民及其合作組織廣泛參與的社會化服務的長效機制,是國家公益性服務與社會化服務相結合的有效形式,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責編:陶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