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應鏈融資模式將金融產品融入產業鏈條的供、產、銷各個環節,為中小企業開辟了一條新的融資渠道。但只有營造良好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環境、構建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綜合服務網絡平臺、加強供應鏈融資產品創新、優化業務流程,才能形成金融機構、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中小企業三方共同受益的良好局面。
關 鍵 詞:供應鏈融資;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網絡平臺
中圖分類號:F83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13)02-0018-03
供應鏈融資是指在供應鏈產業的供、產、銷活動中,金融機構靈活運用金融產品將核心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使物流產生價值增值的一種融資模式。利用供應鏈融資模式,可以將銀行信用和資金注入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以此提升供應鏈產業的整體競爭力,還可為中小微企業開辟一條新的融資渠道。
一、河北省供應鏈融資基本情況
(一)河北省供應鏈融資規模
近年來,河北省銀行系統以支持經濟發展為中心,依托產業發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針對河北省鋼鐵、化工、制造、紡織、糧油加工等產業鏈條完整、上下游企業聯系緊密的情況,河北省銀行系統緊密結合國家產業、環保和信貸政策,積極篩選、培育相關產業的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中小企業,研究制定供應鏈融資模式,優化產品組合,創新融資擔保方式,促進了實體經濟的發展。根據對河北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調查,截至2012年6月末,全省銀行業金融機構已開辦各類供應鏈融資產品47項。2012年上半年,中小微企業通過供應鏈及相關融資模式獲得貸款1263億元。
(二)河北省供應鏈融資的主要產品
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通過與龐大集團、隆基泰和集團等大型民營企業合作,建立了“龍頭企業+附屬中小企業”的上下游產業鏈融資模式,2011年末,產業鏈融資余額13.3億元。同時,通過“四臺一會”模式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工商銀行河北省分行以114個國內貿易融資核心企業和優質項目供應鏈、120個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網上商品交易市場為三大重點,在汽車、鋼鐵、石化、糧油等產業鏈推出了“網貸通”、“置業通”、“互助通”、“糧貸通”等供應鏈融資產品,形成了品種豐富的小企業融資“超市”,2011年末,僅小企業“網貸通”貸款余額就達96.2億元。
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推出了“中銀信貸工廠”服務模式,圍繞辛集皮革、永年標準件、安國中藥材、石家莊北國商城商圈、白溝箱包等16個國內知名的特色商圈和經濟產業集群, 開辦了系列供應鏈融資產品。其中,“銀商通達”、“貨貸通寶”、“應收通寶”、“ 羊絨通寶”產品為800多家小企業融資18.2億元。
建設銀行河北省分行實施“信貸工廠”標準化運營,推出10大類供應鏈融資產品,涵蓋了整個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和全部過程。如針對上游企業的應收賬款特點推出了“賬易融”產品,已為200余家小企業融資10億元。針對下游企業的預付貨款特點推出了“貨易通”產品,為87家小企業累計融資8億元。
浦發銀行石家莊分行以工業園區、流通市場、供應鏈為重點推出了“銀元寶”、“銀通寶”、銀鏈寶”的“吉祥三寶”融資產品,2012年1季度小企業貸款新增12.5億元。
中信銀行石家莊分行圍繞“一鏈兩圈三集群”即供應鏈上下游、商貿制造業集聚圈以及市場、商會、園區集群,推出了組合貸、聯保貸、訂單貸、市場貸、商會貸、園區貸、貨權貸等10類小企業“成長貸”產品,支持中小企業513戶,貸款余額91.2億元。
民生銀行石家莊分行推出了易捷貸、循環貸、組合貸、聯保貸、動產貸、中小企業e管家、訂單貸等10類“商貸通”產品。2012年3月末,“商貸通”貸款余額68億元。
招商銀行石家莊分行圍繞河北鋼鐵集團、冀中能源集團、開灤集團開展了“1+N”貿易金融業務。
(三)河北省供應鏈融資的主要效果
供應鏈融資通過對完整產業鏈條或部分節點給予金融支持,不僅有利于增強核心企業及龍頭企業的競爭優勢,更有助于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的健康發展,并能增加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穩定結算性存款,收到了一項創新三方受益的顯著成效。
1. 核心企業全面受益。對核心企業來說,供應鏈融資方式擴大了核心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可使企業從供應鏈整體增值的部分直接獲利,實現“零成本融資”甚至“負成本融資”,同時還可加強與上下游企業的聯系并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近兩年來,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與河北鋼鐵集團、冀東發展集團分別簽署了總額為300億元、100億元的《供應鏈金融戰略聯盟合作協議》,利用多元化、國際化業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創新性的產品和服務。在金融機構有針對性的支持下,河北鋼鐵集團2011年粗鋼產量居國內第一、世界第二,連續三年躋身世界500強。 冀東發展集團已擁有51家控股子公司、2家分公司、4家合營公司,水泥年產能1億噸,綜合競爭實力走在行業前列。農業銀行河北省分行與廊坊新奧集團簽署“銀企戰略合作協議”,給予新奧清潔能源戰略項目100億元以上的金融業務支持,固定資產貸款、流動資金貸款及創新的供應鏈融資、節能減排融資、并購貸款等。新奧集團目前總資產已超過400億元人民幣, 機構分布在國內100多座城市及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區。三河匯福糧油集團也是一家有潛力的龍頭企業,河北省內多家金融機構為其進行供應鏈融資,金額累計達50多億元。目前,匯福糧油集團已發展成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具有全國最大的現代糧食物流,年中轉能力達1200萬噸。
2. 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獲得信貸支持。 供應鏈融資項目為上下游中小微企業提供了一個穩定且成本合理的融資渠道,密切了其與核心企業的關系,有助于企業得到全方位的銀行服務,利于企業長遠發展。如,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就是通過供應鏈融資模式, 來探索與中小企業的金融合作,破解“三農”融資難題。該行在承德市灤平縣,通過“龍頭企業+政府合作機構+農民促進會+養殖農戶” 的新模式,向灤平華都肉雞公司發放項目貸款3億元,同時發放農戶貸款1.7億元, 直接幫助2.73萬人口脫貧,帶動10萬貧困人口增收, 解決了該縣的貧困問題,推進了當地屠宰、食品加工行業的發展,促進了完整產業鏈的形成。 農業銀行廊坊市分行以富沃德實業有限公司為核心,通過“融易達”產品,為其36家上下游企業解決了流動資金問題。 廊坊市農村信用社出臺了小企業聯保、應收賬款質押、貨物及貨權質押等管理辦法,2011年支持供應鏈上下游企業86家,累計發放供應鏈融資貸款17.2億元。其中為核心企業貸款1.9億元、上下游企業貸款15.3億元。
3. 增加銀行業務新渠道。 供應鏈融資為銀行提供了一個穩定可靠的業務渠道, 也增加了銀行的利潤。具體表現在:(1)突破資本約束。商業銀行在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 對整個供應鏈中企業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調整客戶結構, 分散客戶風險,使資金流在銀行體系內部實現良性循環,有利于突破資本約束的限制。(2)優化業務結構。銀行根據企業交易行為設計產品營銷方案,通過掌握供應鏈信息,了解企業經營情況,并通過營銷活動帶動存款、結算和新興業務的發展,改良了商業銀行的盈利模式。(3)構筑銀行、企業和商品供應鏈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達到銀行與供應鏈系統成員的多方共贏。如建設銀行廊坊市分行2009~2011年,開辦供應鏈融資業務的分支機構分別為4家、8家和9家,開辦機構近3年,利潤總額分別為0.7億元、2.6億元、4.4億元。
二、河北省供應鏈融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完整成熟產業鏈條少。實施供應鏈融資,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必須和一家值得銀行信賴的大型企業發生業務往來,以達到銀行認可的資信水平,從而獲得銀行貸款。因此,中小企業必須是處于某產業鏈上核心企業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并以大型企業為交易對手,具有穩定、真實的貿易背景,才能通過供應鏈模式獲得融資。但由于河北省產業集群多以自發形成為主,且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大部分產業鏈條還不成熟。目前,供應鏈融資僅限于前述鋼鐵、化工、制造、紡織、糧油加工等幾個傳統行業,比較有限。即便在有些完整的產業鏈內,多數企業對于供應鏈融資方式認識不足,對供應鏈內的核心企業歸屬感不強,加之,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缺乏制度化的約束手段,鏈內成員之間處于一種松散狀態,供應鏈融資體系還不成熟。
2. 金融機構在產品創新、信息技術、流程設計、風險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局限性。(1)產品和技術上存在局限性。供應鏈融資方式屬于貿易融資,大多數貿易融資集中于信用證下業務,其他品種很少,而且金融產品多是針對供應鏈單一節點,整體方案較少。同時,商業銀行技術支持相對薄弱,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發展滯后,供應鏈融資中信息技術含量偏低,如有些銀行在單證、文件傳遞、出賬、贖貨、應收賬款確認等環節還需要人工確認,這不僅嚴重影響了供應鏈融資的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銀行的操作風險。(2)業務流程亟待改善。按照一般的信貸業務流程處理供應鏈融資,每一筆業務都要逐級上報,每一層級有幾個部門審查,有的還需要信貸委員會集體審議后簽批,環節多、鏈條長,不能適應供應鏈融資業務頻率高、時效性強的特點。(3)供應鏈融資的風險控制體系尚不完善。從各商業銀行機構設置看,大部分銀行的供應鏈融資業務并未單設部門,不便發揮營銷優勢,而且存在較大的風險隱患。
3. 配套信用體系、評估體系等不完善。(1)信用體系不夠完備。由于銀行與供應鏈上多數的中小企業之前沒有業務往來,而且供應鏈上的很多企業相互之間也存在類似問題,因此,銀行很難得到可靠的信用保證,不便于銀行做出正確、及時的信貸決策。(2)流動資產評估體系不夠完善。銀行開展供應鏈融資,第三方物流企業是重要參與者,負責監管在途貨物、存貨等抵押物品。由于流動資產易受到一些自然因素的影響,或者市場需求變化會引起其價格變動,因此要對流動資產價值進行準確、權威評估。目前,對流動資產價值評估存在多種標準,難以保證信貸資金的安全,也加大了銀行貸款回收的難度。
三、推動供應鏈融資發展的措施建議
1. 營造良好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環境。 發展供應鏈金融,涉及誠信體系、銀行監管系統和金融電子系統等多方面的建設, 因此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環境。 要盡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法律法規,同時盡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確各方的權利與義務,降低法律風險。要建立健全社會信用系統以及企業、個人信用登記制度。
2. 構建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綜合服務網絡平臺,為供應鏈產業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1)搭建公共金融服務平臺,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促使參與方對業務風險進行識別和有效管理, 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實現經濟發展的規模效應,提升供應鏈的競爭力。(2)建立產、供、銷的完整供應鏈信息系統,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起不同行業、產品的基礎供應鏈信息管理平臺, 為供應鏈整體管理創造條件。(3)可借鑒、推廣廊坊市研發的《廊坊市金融綜合服務系統》。該系統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為基礎, 全面整合散落在稅務、環保、繳費、行政監督等社會各部門的企業和個人信息, 數據采集范圍為34大類796項指標。其具有信用檔案、信息查詢、報表分析、綜合評價、信息發布、互動交流等10項功能,并據此每年篩選300戶優秀企業給予政策扶持。目前,該系統已為2萬多家中小企業建立了信用檔案,整合信息50多萬條。
3. 加強供應鏈融資產品創新,優化業務流程。銀行應以產品融資需求為導向, 根據供應鏈各個環節的金融需求及風險特點,加快相關金融產品的創新。在實現融資產品多元化的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廣大客戶了解各融資產品的主要服務對象和條件。同時,要建立科學的管理程序,完善金融服務。推進管理系統對物流業務信息流的實時處理, 協調發展物流配送和電子貨幣結算, 建立以零時差為特征的實時資金劃撥、結算服務體系,實現業務運作中心化、業務流程集成化、業務處理標準化、 客戶服務專業化,從而提高業務處理效率。
4. 建立能夠集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商務服務和資金服務為一體的供應鏈第三方綜合物流金融平臺。使其具備物流公司職能的同時,又能充當銀行和生產、供應、銷售之間的中介,并部分介入供應鏈金融業務,實現企業、銀行風險控制和績效指標任務的順利完成。同時,建立供應鏈融資風險監測和評估體系,健全系統化的風險識別機制,對流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風險監控,有效防范供應鏈金融風險。
(責任編輯、校對: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