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獨立學院是近幾年中國高等教育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而出現的新生事物,是新形勢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與模式的一項探索與創新。獨立學院已成為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任務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其人才培養目標的特點定位是:寬知識、強能力、高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本科應用型人才。它作為一種全新的普通本科層次的高等教育,只有認清其學生群體的特征并因材施教,積極探索適合獨立學院學生的課堂教育模式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關鍵詞:數學教學;教育模式;創新;學生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291-02
一、引言
21世紀教育的特征是創新教育。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社會和用人單位不再滿足于學生優秀的成績單,而是更多地注重畢業生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培養出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符合社會需要的畢業生,是當前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和主要任務。
獨立學院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種新生力量日益壯大,獨立學院已成為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任務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獨立學院人才培養目標的特點定位是:寬知識、強能力、高素質,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本科應用型人才。獨立學院作為一種全新的普通本科層次的高等教育,我們教師和教學管理者只有認清其學生群體的特征并因材施教才能培養出合格的具有獨立學院特色的應用型創新人才。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首先考慮的是適應市場人才需求變化的要求,強調從知識、能力、素質結構等全方位培養人才;獨立學院的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協調能力,在開展文體活動、知識競賽等方面尤顯突出,其水平一般不低于甚至超過普通本科的學生。
獨立學院學生和普通高校本科學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獨立學院的生源和學生本身的特點決定了獨立學院學生是一個明顯有別于普通高校本科學生群體的一個不同學生群體,其主要特征如下:基礎知識較弱,個體差異較大,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習慣不良;學習不主動,投入時間少,學生社會活動能力較強,重視社會實踐。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特點,實行“大類招生、分流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是獨立學院教學改革的新思路,是推進素質教育、增強學生自主發展能力的新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人人是才”的人才培育新模式。
二、數學課堂教育模式的探索
數學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關于這點,作為數學教師必須有充分的認識,并努力通過自身的教學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應用型的創新能力,為學生成功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數學教學中單單進行數學知識的傳授是不夠的,要想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關鍵是要傳授隱藏在數學知識背后的數學精神、思想和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道明了傳授思想方法的重要性。一項來自美國的統計表明: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應用的頻率最高,從而也最不易遺忘;因為不易遺忘,所以反復被應用。愛因斯坦說:“使青年人發展批判的獨立思考,對于有價值的教育是生命攸關的。”美國學校教育就特別強調發展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美國學校不告訴學生該怎樣做,或者怎樣做才正確,而是強調向學生擺明各種事實,鼓動學生獨立思索,獨立尋找途徑取得答案。美國人說,不會獨立思考的人,一切聽別人擺布,哪里會有創造力。教育調查也表明,只有當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數學理解力時,才能真正學好數學。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立即作出分析判斷,而應鼓勵學生去發現更多的問題,提出更多的想法,加強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基于這個觀點,必須對傳統的大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包括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
由于數學抽象,邏輯性強,容易使部分學生望而生畏。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相對較弱,個體差異較大的情況,我們教師要善于運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動機與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目前國內的數學課堂教育模式有以下兩種:(1)分層次教學。分層次教學,即是在原有的師資力量和學生水平的條件下,通過對學生的客觀分析,對他們進行同級編組之后實施分級教學,分級練習,分級輔導,分級評價,并結合每個學生的客觀實際,協調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培養方式。(2)主線教學法。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從學的角度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過程設計教學過程,簡單說就是: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依據這一規律,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大致分這樣五個部分來完成:1)背景部分;2)概念或定理部分;3)例題及拓展部分;4)隨堂練習;5)回顧與總結。
這兩類數學課堂教育方式,第一種分層次教學對我校獨立學院的學生不適合,因為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知識相對較薄弱,個體差異較大,這種“分層次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自身的進步和發展。很明顯,按照這種教學模式來分班的依據是學生的成績,將學生分成了“好班”和“差班”。“好班”的學生成績好一點,學風濃一點,但也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有一種優越感,認為自己身屬好班,成績好,驕傲自足,喪失了前進的動力;而“差班”的學生則有一種深深的自卑感,在學習中帶著心理上沉重的壓力。最終的結果是,二三年下來,所謂的“好班”中也會形成兩極分化,少數學生成績遙遙領先,而大多學生成績平平,更有一部分學生淪為“好班”里的“差生”;而“差班”里的學生有一部分學生盡管學習非常努力,但由于學風不好、心理壓力過重等各方面的因素,成績也沒有大的起色,最后自暴自棄,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因而,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自身的進步。再次,這種“分層次教學”模式容易造成老師心理的不平。很多擔任“普通班”授課任務的老師盡管付出了很多精力和汗水,但學生成績徘徊不前,自己也缺失一種成就感,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一種懈怠情緒,不利于自己業務水平的提高。
針對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大部分學校采取的是主線教學方法。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相應的簡單地分兩個部分完成:理論知識部分和應用部分。理論知識部分是課堂教學的重點,注重講清楚數學知識的方法的理解和解題步驟。應用部分要注意剖析例題所用到的知識和數學方法。這樣學生才能將數學知識掌握好,遇到數學應用知識時懂得同樣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總結
因此,對獨立學院學生,結合其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育必須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實行課堂教育側重于實用和夠用,而不側重于理論性、前沿性。課堂內容簡單地分理論部分和應用部分兩塊來進行。精講內容時,我們教師能理清要點,用嚴密的數學語言把主要內容概念化、系統化、結構化,結合學生的實際,靈活地使用典型例題進行示范講解,多注重應用,這樣能較好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充分體現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的“寬基礎、強能力、應用型”的特點。
獨立學院要根據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按照“基礎理論夠用、專業知識適用、實踐能力管用”的要求制訂培養計劃。按“少而精”的原則,刪除大學數學中繁、雜、難的內容。數學教育要側重于實用和夠用,而不側重于理論性、前沿性,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 總之,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要體現出“寬基礎、強能力、應用型”的特點。讓學生用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同時,根據獨立學院的學生特點,我們教師不僅要加強責任感,拓寬知識結構和提高學識水平,更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觀念,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增強課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應當從傳統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來,擯棄教師、書本、課堂三個中心和注重知識傳授、輕視創新能力培養的舊思想觀念。面對科學、經濟發展的新趨勢,不斷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逐步強化學生實踐性教學環節和創新動手能力的培養,開展以創新精神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方法應該創新,數學知識的教學應以“適用”為原則。要側重于實用和夠用,而不側重于理論性、前沿性。比如課堂上講完基本定義和定理后,可根據教學內容的適度性滲透數模思想,學生在求解過程中利用的所學的知識,甚至是教材中涉及不到的知識,來提高他們的即學即用的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也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這樣的數學教學必將改變目前數學教學只見數學定義、定理的推理,不見實際應用問題背景的局面,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激發了廣大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從而讓學生用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總之,獨立學院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必須結合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只有這樣,獨立學院學生的數學課堂教學內容和方法需要創新,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本科的數學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才能收到良好的積極效果。
如何將獨立學院的“應用型”這一目標和大學數學課堂教學更好的融合,拓展出獨立學院數學教學的鮮明特色,這是目前大學數學教育中很迫切的問題,也將是我們數學教師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需要做出更多的思考與實踐。
參考文獻:
[1] 關于規范并加強普通高校以新的機制和模式試辦獨立學院管理的若干意見[Z].教育部教發[2003]8號文件.
[2] 王子興.數學方法論[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
[3] 高隆昌.數學及其認識[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4] 沈卉卉.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及創新意識的培養[J].經濟研究導刊,2010,(4).
[5] 沈卉卉.獨立學院課堂教學的數學模型思想的引入的創新與探討[J].學理論,2011,(12).
[6] 姚啟和.高等教育管理學[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
[7] 徐輝,等.大學教學概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