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極大地提高。對甘肅省城鎮居民與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的相關性進行實證分析,得到相關模型。再對模型分析比較的基礎上,就甘肅省目情的情況,提出提高農村居民收入,促進消費的建議。
關鍵詞:城鄉;居民收入;協整檢驗;甘肅省;消費支出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154-03
一、指標的選取及模型的建立
本文選取1980—2010年中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ya),農村人均消費支出(ca)、農村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a)。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yb),人均消費支出(cb),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b)。我們以1980年的價格指數為基期,剔除價格的影響后,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以ya(ya/cpia)和ca(ca/cpia)表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支出以yb(yb/cpib)和cb(cb/cpib)來表示。實際人均收入(y)為解釋變量,實際人均消費支出(c)為被解釋變量,通過構建模型,得出相關系數,并進行比較。本文的所有數據來自《甘肅統計年鑒》2011卷。
根據凱恩斯的消費理論,收入與支出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但并沒有確定二者之間準確的函數關系。考慮到經濟變量之間的非準確關系,我們構建如下模型:
Ct=a+byt+ut
模型中,a為自發性消費,b為邊際消費傾向,ut為隨即項。由于經濟時間序列可能存在異方差,為了消除可能存在的異方差以及減少數據的波動性。我們對c與y分別取自然對數。取對數后得到以下模型:
Lnct=c0+c1lnyt+εt
二、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與收入的實證分析
1.平穩性檢驗與模型估計。由于很多時間序列的變量是非平穩的,不能直接進行回歸分析。可以通過差分變化成平穩性的時間序列。因此,我們通過ADF檢驗序列的平穩性。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檢驗結果顯示,lnca、lnya、lncb、lnyb的t統計概率值分別為0.952、0.9532、0.9816、0.9859,他們都大于大于0.05的顯著性水平,所以序列lnca、lnya、lncb、lnyb都是非平穩的時間序列。lnca(一階差分)、lnya(一階差分)、lncb(一階差分)、lnyb(一階差分)的t統計概率值分別為0.0002、0.0174、0.0036、0.0037,他們都小于0.05。所以,lnca(一階差分)、lnya(一階差分)、lncb(一階差分)、lnyb(一階差分)都是平穩性的時間序列。我們分別做Lnca、lnya和lncb、lnyb的曲線圖(圖略)。可以看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消費支出呈現出相似的變化趨勢,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也呈現出相似的變動趨勢。他們之間可能存在著較為明顯的線性關系。
我們首先用Eviews6.0對兩組數據進行處理,通過最小二乘法對方程進行估計可以得到如下結果:
從方程(1)、(2)可以看出,方程估計的參數都很顯著,方程(1)、(2)調整后的可決系數分別為0.9376、0.9905,非常接近1,表明模擬效果較好。
2.協整檢驗與誤差協整模型。由于lnca、lnya、lncb、lnyb都是I(1)序列,我們估計的模型可能是偽回歸。為了檢驗他們之間是否存在著長期均衡的關系,我們采用EG二步法對他們進行協整檢驗。我們分別對回歸方程(1)、(2)的殘差進行單位根檢驗,得到如下結果:
從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回歸方程(1)殘差t統計量=
-2.4191,其對應的概率為0.0174,回歸方程(2)殘差t統計量=
-2.6818,其對應的概率為0.0091,它們都遠遠小于5%。因此,我們拒絕殘差存在單位根的假定,認為殘差序列是平穩的。根據協整關系的定義,我們可以認為lnca與lnya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lncb與lnyb之間也存在著協整關系。
回歸方程(1)、(2)刻畫了序列lnca和lnya、lncb與lnyb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為了考察考察實際消費支出與實際收入之間的動態關系,我們需要借助誤差修正模型△lnct=c+
c1△lnyt+c1ecmt+εt來進行分析。其中,ecmt是誤差修正項,且ecmt=lnct-1-c0-c1lnyt-1。
我們用Eviews6.0對數據進行處理,分別得到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與收入的誤差修正模型(3)和城鎮居民消費支出與收入的誤差修正模型(4)。模型如下所示:
從上面的兩個模型可以看出,農村模型中的常數項小于城鎮模型中的常數項。表明中國城鎮居民的自發性消費大于農村居民的自發性消費,甘肅省農村居民的消費收入彈性為0.997,城鎮居民的的消費收入彈性為0.85。表示中國農村居民收入每增加1%,消費支出將增加增加0.997%。城鎮居民收入每增加1%,消費支出將增加0.85%。由此可見,在收入變化一個單位時,農村居民的消費支出的變化會大于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
誤差修正模型的比較:
對模型(3)分析可以看出,中國農村居民消費支出的短期變動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由于短期收入變動(△lnyat)的影響,另一部分是由于前一期消費支出偏離長期均衡關系(ecmat)的影響。△lnyat的系數為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對收入變化的短期彈性,即收入增加1%,那么在短期內,消費支出將增加0.2587%。模型(4)中,△lnybt的系數為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對收入變化的短期彈性,即收入每增加1%,那么在短期內,消費支出將增加0.8173%。ecm的系數反映的是居民消費支出偏離長期均衡關系的調整力度,其絕對值越大,將非均衡恢復到均衡的速度就越快。
四、結論分析
綜合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自1980—2010年以來,中國城鄉居民的收入和消費支出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時,收入跟支出的差距也在不斷地擴大。城鎮居民的平均消費傾向從1980年的0.99下降到了2010年的0.75,而農村居民的平均傾向從1980年的0.82上升到了2010年的0.86。
2.從城鎮居民跟農村居民的收入—消費模型來看,甘肅省城鎮居民跟農村居民的收入與支出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通過誤差修正模型我們可以看出,農村居民的短期收入對短期消費的影響沒有城鎮居民短期收入對短期消費的影響大,但農村的邊際消費傾向卻大于城市的邊際消費傾向。這可能是因為甘肅省農村居民的收入主要是農產品的收入,而農產品的價格每年波動比較大,所以農村居民的收入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支持卻是剛性的,所以,短期內,農村居民收入的增加并不跟短期內的消費相一致。城鎮居民的收入有很大的確定性,比如工資的提高,福利的增長。當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時,他們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消費支出。從模型(3)、(4)我們也可以看出,城鎮居民的消費支出偏離長期均衡關系的調整力度也大于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偏離長期均衡關系的調整力度。
五、提高農村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的建議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自然條件、政策扶植、歷史因素等不同原因的影響,發展肯定會出現差異。甘肅省城鄉居民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異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不可能會被完全消除,我們只有對其加以調控,逐漸將其縮小到一個合理的范圍內。本文就如何發展農村經濟,縮小甘肅省城鄉居民收入與消費支出的差異提出幾點建議。
1.加大對農村的資金投入:由于農業自身的脆弱性決定了農村居民收入的不確定性,因此,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投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促進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流動。把對三農的投入放在財政支出的首要位置,這樣,才能增加農民純收入。
2.促進農村居民向非農產業轉移,減少農村人口。由于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提高,導致農業有大量的閑置勞動力。這就需要實現農村人口向非農產業的轉移,剩余的勞動力可以外出打工或者興辦養殖場、從事農產品深加工等來提高收入。
3.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甘肅省農村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農村居民一直被排斥在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之外,他們必須自己籌劃養老的費用,使農村居民有后顧之憂。從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甘肅省居民消費。而且近年來,教育、醫療、農業服務的價格上漲較快,農民對于未來支出的預期大大增加,加上未來收入的不穩定性,使得他們的即期消費支出進一步減少。建立社會保障制度,能有效地解決農村居民上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問題,解除農村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穩定居民消費傾向,促進儲蓄轉化為理性的投資與消費,增強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 1986—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K].
[2] 李武.基于凱恩斯消費函數的中國城鄉居民消費差異實證分析[J].統計研究,2007,(6):67-69.
[3] 張凡.城鄉居民消費差異的比較實證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12,(9):11-15
[4] 史常亮.甘肅省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分析:基于擴展線性支出系統模型[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11,(9):32-37.
[5] 寇鳳梅.甘肅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差異分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2012,(10):52-54.
[6] 童百利.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對人均消費支出的影響研究——基于凱恩斯消費函數的實證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2,(11).
[7] 孫海濤.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關系協整分析[J].商業經濟,2010,(10):26-27.
[8] 張斐斐.中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消費支出實證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2,(9):20-22.
[9] 李宗蓮.甘肅省城鄉經濟差異實證研究[D].蘭州:甘肅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10] 張亮.中國農村居民生活消費需求變動分析[J].農村經濟,2007,(3):57-59.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