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旅游業帶動系數大、資源消耗小、就業機會多、綜合效益好,被國家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旅游總收入的高低,是一個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狀況的綜合反映。從影響重慶市旅游總收入相關因素分析角度,運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選取旅游人次數、旅游設施數量、旅游資源等變量研究這些變量對重慶市旅游收入的影響程度,通過消除多重共線性,篩選得到國內旅游人數、旅行社數量和對環境投資力度是影響重慶旅游收入的主導因素。進而針對如何強化主導因素,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進一步提高重慶旅游總收入,增強重慶旅游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重慶市;旅游總收入;影響因素;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195-02
一、重慶旅游業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重慶旅游業發展大致經過了接待型起步、事業型管理和產業化推進三個階段。特別是直轄市以來的產業化推進階段,重慶旅游業搶抓發展機遇,將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予以重點培養和加快發展,旅游接待人次數和旅游總收入快速增長,旅游產業規模持續壯大,重慶旅游業在全市國民經濟的社會發展中的地位不斷提高,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縱向比較,重慶旅游業的發展成效顯著,但橫向與國內旅游發達省市相比仍有相當差距。尤其是與同屬西部地區的四川、云南、陜西、貴州等周邊省份相比,重慶旅游業發展現狀不容樂觀,未來前景面臨更加嚴峻的競爭挑戰。
本文運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嘗試從影響重慶市旅游總收入的相關因素中篩選出主導因素,進而通過重點強化主導因素,有效提高重慶旅游總收入和市場競爭力。
二、影響重慶旅游總收入的因素分析
(一)指標遴選
(二)主導因素篩選
1.建立模型
其中:Yt——第t年重慶市旅游收入(億元);X1——接待國內旅游人次數(萬人次);X2——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數(萬人次);X3——旅行社數量(個);X4——星級飯店數量(個);X5——國家等級景區數量(個);X6——公路里程(萬公里);X7——鐵路里程(萬公里);X8——對景區和城市環境投資經費(億元)。
2.模型的參數估計及檢驗
由上面的結果可知:該模型的可決系數很高,F檢驗顯著。但是在α=0.05的顯著水平下,X2、X4、X5、X6、X7、X8的系數t檢驗不顯著,且X5、X6、X7的系數符號不符合經濟意義,說明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
3.模型修正
(1)計算各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由相關系數矩陣可以看出,各個解釋變量相互之間的相關系數較高,證實確實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2)采用逐步回歸的辦法,解決多重共線性問題。
因為X1、X3的t檢驗是顯著的,則以Y=α+β1X1+β3X3+μ作為最基本的模型,分別加入X2、X4、X5、X6、X7、X8等變量,通過擬合優度和t值來判斷變量的取舍。根據逐步回歸的思想,并通過觀察比較,我們可以看到,新加入變量X8的回歸方程R2=0.999600最大,并且各參數的t檢驗顯著,參數的符號也符合經濟意義。因此,保留變量X8。在保留變量X1、X3、X8的基礎上,繼續進行逐步回歸。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加入其他變量后,不能完全通過t檢驗。
因此,最后應保留的變量是X1、X3、X8,相應的回歸方程為:
(三)結果分析
由模型可知,重慶市的旅游收入與接待國內旅游人次數、旅行社個數及對景區和城市環境投資額有著很強的關聯性。X1、X3、X8前面的符號為正,說明接待國內旅游人次數、旅行社個數及對景區和城市環境投資經費的增加都能帶來旅游總收入的增加,成正相關關系。旅行社數量增多時,接待的旅游的人次數也相對增加,從而旅游收入增加。增加投資額改善景區與城市環境,既提升了城市化水平,也給旅游者留下了好印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旅游收入也會增加。各變量前面的系數說明了變量對旅游收入的影響程度,表明各變量變動1%時所帶來的旅游收入變動的百分比。其中X8前面的系數最為顯著,說明X8對旅游收入影響的程度最大。該模型是符合現實經濟意義的。
三、提高重慶旅游總收入的對策建議
根據模型結果,重慶旅游業應將發展重點放在大力拓展國內旅游市場、努力提高旅行社數量和經營水平、加大景區和城市環保投資力度這幾方面。同時,其他的相關因素也不容忽視,這樣才能全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一)大力拓展國內旅游市場
重慶旅游市場的主要客源來自國內,而國內的主要客源又在重慶市內及周邊省市,對于這部分客源要加強景區建設,提高景區吸引力。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收入水平高,旅游消費能力強,再加之地形多屬平原,與重慶的山地地形形成反差,因此成為最主要的拓展市場。對于這部分市場,要加強旅游宣傳,提升旅游產品的知名度。
1.加強景區建設,提高景區吸引力。充分挖掘景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賦予景點豐富的文化內涵;著力打造精品旅游線路,依托核心旅游資源,加大景點串珠成鏈步伐;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旅游管理人員和員工水平;加大景區景點建設力度,加強景區周邊環境的整治,努力提高景區游客對景區的滿意度。
2.加大旅游宣傳,提升旅游產品知名度。高度重視宣傳促銷工作,繼續實施政府主導戰略;充分利用節慶進行促銷,積極申辦國際國內重要會議,深入開展主題年活動;綜合運用電視、報刊、戶外廣告、網絡、手機短信等手段,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旅游宣傳體系。
(二)努力提高旅行社數量和經營水平
1.努力做強做專。大型旅行社集團化發展,旅行社整合、重組為集團公司,把一些景區、賓館、餐飲納入集團,實行規模經營;中型旅行社專業化發展,根據自己的實力和對市場的把握對某些產品進行深度開發,設計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拳頭產品來參與市場競爭;小型旅行社網絡化發展,利用網點優勢成為多個旅游產品的“零售商”,形成產業鏈。
2.加強經營管理。完善旅行社經營管理制度,制定行業技術標準、評定等級,嚴格執行旅游服務質量標準,實施現代化經營管理;深度挖掘旅行社產品的潛力,增大旅行產品的差異性,形成自己的品牌優勢;提高旅行社服務質量、信譽以及綜合服務能力、應變能力、導游能力和服務社會的能力,提高旅行社的整體素質。
3.完善網絡體系。打破傳統的宣傳促銷方式,實現網上促銷;利用網絡分類提供大量旅游信息,推出更多個性化需求的旅游產品;利用網絡建立客戶檔案,加強旅行社售后服務功能的延伸;強化網絡服務內容、范圍和品質的比拼;建立企業內聯網,避免信息資源流失和由于信息過于龐雜而無法獲得有用信息。
(三)加大城市和景區環保的投資力度
1.加強城市(城鎮)環境設施建設。增加城市美化、亮化設施,加大環衛設施、設備的配備;結合“整臟治亂”專項行動,積極推進通往景區的國道、省道、高等級公路及鐵路周邊的村鎮規劃、建設和整治工作,加快旅游城市環境的改善。
2.加強旅游道路沿線綠化及景觀林建設。以旅游景區行車線路為突破點,進一步完善和規范全市主要旅游干道、市區道路、旅游公路沿線的綠化及景觀林建設。
3.加強重點景區(景點)及周邊環境建設。進一步強化景區垃圾、煙塵、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景區內居民及鄰近范圍內工礦企業的搬遷工作,搬遷后以當地適宜植物為主營造風景林,進行植被恢復;加快景區周邊環境綠化工程建設,在景區規劃范圍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的工業生產設施和對環境有害的項目。
參考文獻:
[1] 張春偉.重慶旅游市場現狀分析和發展策略研究[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24-25.
[2] 王鑫.關于影響中國國內旅游收入的計量經濟學分析[J].時代金融,2011,(2):34-35.
[3] 楊勇.中國省際旅游外匯收入的區域經濟影響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7,(4):66-67.
[4] 魏寶祥.影響中國旅游業發展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制度因素分析[J].甘肅科技,2004,(3):44-45.
[5] 孫玉環.中國入境旅游外匯收入季節調整實證分析[J].旅游學刊,2006,(7):12-14.
[6] 郭麗君.基于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國內旅游收入研究[J].產業經濟,2007,(10):40-42.
[責任編輯 安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