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黃土高原的村莊》①這本書展現了社會生活的空間是有秩序的,有著上下位之分。這種上下位的關系很好地體現了社會地位之間的尊卑差異以及人們的親疏遠近。受該書的啟發,有必要對中國古代空間方位詞背后所隱含的尊卑觀念以及現代生活中依舊可看到的空間秩序問題作進一步探討,以便能夠更清楚地認識到空間方位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人們生活在一個通過空間層次劃分社會關系的世界里。應該給予空間秩序更多關注,其文化含義深刻而有意義。
關鍵詞:空間;方位;秩序
中圖分類號:C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270-02
中國自古就注重身份地位的尊卑有序。在《黃土高原的村莊》這本書里,第六章的作者栗原伸治②通過空間的劃分為我們展現了一種社會秩序,即空間在一定程度上有上下位之分,尊卑有著明確的區分。在黃土高原上的楊家溝村有三種被普遍認可的從上位到下位秩序:(1)里→外;(2)北→東→西→南;(3)左→右。人們通過房子的朝向,人們所在的方位,各種儀式中東西的擺放和隊伍的排列等體現這種空間方位與尊卑間的關系。黃土高原上的村莊并不是特例,事實上中華民族一直都有通過方位來體現尊卑的傳統。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由于時代不同、地區差異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關于空間方位的認知也有所不同,但大體上中華民族仍有一個占主體地位的方位尊卑觀念??傮w而言,我們認為東尊西卑、南尊北卑、上尊下卑、前尊后卑、中尊旁卑、內尊外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尊卑對應,在我們了解了各個方位所代表的含義之后會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只談四個基本方位,即東、西、南、北。
一、方位詞所對應的文化內涵
1.東
太陽從東方升起,帶給人的是生命。由于人們對生命的追求,使得東方代表美好的事物,所以東為尊。這種觀念反應在各個方面:如皇宮中,嬪妃有東西宮之分,東宮娘娘地位高于西宮娘娘。太子也是住東宮的。在住宅方面,一般房主或者年長者住在東廂房,年幼者或者賓客住在西廂房,所以至今仍有“房東”的說法。
在古代,春夏秋冬與東南西北相互對應,“東”代表著帶來萬物復蘇的春,這體現在的古代的司春之神都是與“東”有關的,如“東君”、“東后”。而在洋溢著春之喜悅之情的詩句里,也經常會有“東”的身影,如朱熹的《春日》:“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李白的《春日獨酌》之一:“東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等。人們還用“東”來代表充滿陽剛與力量的男子,在中國人的傳統意識里,男性是陽,女性是陰,所以人們把女婿稱為“東床快婿”。
2.西
太陽從西邊落下意味著黑夜的降臨,萬物將面臨著陰冷黑暗,所以“西”代表著死亡、恐怖,古代有“駕鶴西去”、“西風殘照”等描述死亡或者殘敗的說法。不祥的事物總會被人鄙夷,這就和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形成了“東尊西卑”的方位秩序。
“西”還代表著秋的肅殺與女性的陰柔。古詩詞有云,“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秋思》)。在古代女子所處的方位也常在西邊,如梁武帝《擬明月高照樓》中的詩句“君如東扶景,妾似西柳煙”,范成大《歸州竹枝歌之一》中“東鄰男兒得湘累,西舍女兒生漢妃”等,這些詩句都是男和“東”對應,女和“西”對應,而古代女子的住所也被稱做“西廂”、“西樓”。在古代這個男尊女卑的社會,代表著女性的“西”自然是卑微的象征。
3.南
我們知道在中國南邊為向陽面。和人們尊崇東邊一樣,因為太陽,我們認為南方為尊。北方為卑。南方向陽,南邊的植物總是長得較繁盛,這就讓人想到了生命,所以“南”有著長壽、富貴之義,于是有了“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佳句。
尊南的觀念在住居和坐向上體現得很明顯。一直到今日,很多房子還是坐北朝南的,這樣的房子陽光更充足。在《黃土高原的村莊》這本書的第六章里,我們知道了窯洞基本都是坐北朝南的,甚至連墳墓也一樣。在書中栗原伸治把北邊作為上位,我認為這是錯的。房子建在北邊并不是喜歡北,而是因為人們喜歡房子朝南,所以南方才應該是上位。這跟古代的皇帝龍椅一樣,要坐北而面南,這代表著帝王可以吸收更多來自南邊的力量,可以主宰萬物,所以稱帝被叫做“南面稱孤”。
4.北
北與南相對,代表著背陰面,所以在空間秩序位于下位。北方是寒冷的,是太陽照不到的地方。這是個沒有生機、死氣沉沉的方向,而且冬天經常刮西北風,所以“北”代表著冬。“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這兩句詩很好地說明了“北”與冬那個天寒地凍的季節的關系。
在古代,因為尊貴的人都坐在北面,面朝南面,所以地位卑微的人是面向北行禮的,于是就有了“面北稱臣”之說。而人們打仗失敗了,則說“敗北”。在古代的建筑中,主臥房會被隔開為南北兩邊,北面一半朝北開門,通向后院,稱為北堂,這是古代婦女生活的地方,而古代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可見“北”確實是代表著卑賤。
二、現代生活中的空間秩序
空間方位上的秩序不僅存在于古代社會,在現在社會依然發揮著作用。我們依然會通過方位朝向來判別房屋的好壞、通過人們坐或者站的位置來判斷社會地位。在社會生活中,人各居其位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們來具體看看現代生活中有哪些空間秩序。
1.居住空間上的秩序
現代的建筑格局,依然是南北走向的居多。而各棟樓房或者家戶里,陽光最充足的那個方位的房間一般都會留給最受尊重或者地位較高的人使用。
還有正如黃土高原上的窯洞一樣,位于中心或者更適宜居住的房子是上位的,能得到這樣的房子是社會地位的體現。只有有錢或者有權的人才能住進上位的房子里?,F代中國的買房問題,極好地體現了上位空間的價值。在現代社會,上位的空間甚至成了一種被人們搶奪稀缺資源。
2.儀禮秩序
地位最高或者在儀式中最重要的人位于眾人中間或者前面是各個儀式中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這體現出人們對權力地位的尊重。這樣的現象是很常見的,比如說中國人家喻戶曉的春節晚會,下面的觀眾席上,坐在最前排的一般都是國家領導以及演藝界的權威人士。在葬禮上則體現為列隊送葬或者向死者磕頭時,跟死者關系最親近的家人在最前面,其他人根據親疏遠近依次排開。
地位有差異的人在一起的時候,通過空間方位來體現尊重和禮節是十分有必要的。給領導帶路時,應該走在領導的側前方,而進入電梯或者房間時,則應該讓領導先進。在和地位較高或者較年長的人會面時,應該讓他們坐在比較中間比較靠里面的位置。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談這些是為了說明我們依舊生活在一個有著空間秩序的社會,我們可以通過這些來了解人們之間的關系,表達對權威或者長者的尊重或者反過來表達一種不滿與反叛。
三、結語
栗原伸治在《黃土高原的村莊》中通過對空間秩序的描寫來體現社會關系的親疏遠近和地位的高低尊卑的視角較為新穎,學者們在做田野調查時很少會深入研究。然而空間方位與尊卑的觀念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存在,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通過空間秩序來組織社會關系,這是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體現。寫這篇文章并不是為了總結生活中的空間方位所對應的尊卑秩序,這些都是由人們自己定的。重要的是我們從中看到了空間方位與社會的對應關系,人們生活在一個空間層次分明的社會里。不僅在中國,在其他社會也一樣,空間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臻g不僅是人們生活的一個場域那么簡單,社會地位與各種親疏遠近都體現在其中了。
參考文獻:
[1] 深尾葉子,井口淳子,栗原伸治.黃土高原的村莊——聲音·空間·社會[M].林琦,譯.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 孫占林.自然方位屬性對左右尊卑的影響[J].社會科學,2010,(7):177-192.
[3] 陳靜.從方位詞看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尊卑觀[J].南方論刊,2011,(1):86-90.
[4] 陶西坤.東西南北方位義探源[J].科技信息,2009,(9).
[5] 康清蓮.左右尊卑的文化內涵[J].晉陽學刊,2009,(11).
[責任編輯 王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