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在藏族地區人們也越來越重視教育。除去藏族地區的寺院式學習以外,很大一部分藏族學生會選擇到內地就讀大學進行更加廣泛和深入地學習。但這部分學生由于帶有很強的民族宗教色彩而與其他學生有極大的不同。藏族的民族文化以及藏傳佛教對其的在價值觀上影響不容忽視,特別是對于今后的就業觀、婚姻觀會有很大的沖擊。
關鍵詞:藏族;大學生;宗教信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323-02
在藏族地區由于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的逐漸進步,藏區的教育形式也隨之多樣化。就目前的教育形式而言,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寺院教育,此時的教學基礎就是以藏傳佛教為主,所以不具有現代大學生宗教信仰的特性。另一種就是藏區大學生選擇到內地學校進行學習。藏族在校大學生雖然宗教信仰程度不似老一輩的人那樣強烈,但在高等學校這個群體中還是具有其特殊性。查閱資料發現,前人的研究涉及藏族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很少,所以本文著重分析這一部分大學生的宗教信仰狀況及其影響。
一、藏族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
對于藏族大學生在校期間所反映出的宗教信仰狀況,根據所了解的情況而言,總體上呈現出三個趨勢。
首先是信仰程度上沒變,但形式上有了變化。與以前的信徒對藏傳佛教的信仰程度作對比會明顯地發現,大多數學生進入大學后的宗教信仰并未減弱。藏族人們的信仰主要是對藏傳佛教的信仰,采訪中發現各個地區的藏族大學生在家鄉時會參加當地的宗教儀式,大多數會以廟會的形式體現。例如在部分民族縣里人們普遍信仰佛教,一位藏族大學生提到在家鄉每到了初一和十五就會和家里人一起到當地的寺廟里上香祈福。在四川省境內的丹巴嘉絨藏族就會在每年的8月底為當地的墨爾多菩薩慶賀生日,藏族學生說他們每年暑假都會和家里人一起到廟里上香祈福,可在學校就沒有太多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信仰。所以他們大多會以佩戴開光的佛珠、松達兒等形式去寄托信仰,還有的藏族大學生會選擇在睡前祈禱。
其次是宗教信仰人數在數量上較少,但更多的人有宗教信仰的傾向。藏族大學生中基本上可以分為兩類,部分大學生從小生活在藏區,周圍都是典型的藏族生活方式,他們受藏族文化習慣的影響較大。而另一部分學生從小的生活環境與漢族無異,只是由于父母一方是藏族而成為藏族,他們生活的地區被劃為民族地區,享受國家政策的照顧,諸如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等。除去本身有宗教信仰的那一部分大學生而外,其余民族區帶有一半或者更少的藏族血統的藏族大學生的生活習慣與思想意識更偏向于內地大學生。
最后還有最為特殊的一點,在校的藏族大學生普遍表現出將傳統的對藏傳佛教的信仰以及對自然等的信仰轉化為了對血統的信仰崇拜。周圍的同學在了解了他人的民族之后,藏族大學生首先會詢問對方究竟有多少藏族血統,以此作為區分。那些只有部分藏族血統的大學生也不會覺得自卑,因為他們大多數已經漢化。
二、藏族大學生宗教信仰發生變化的原因
在了解了在校藏族大學生的宗教信仰發生的變化以后,我們更加清晰地認到這些現狀所產生的原因。
首先是生活環境的改變所產生的對比差異。藏族大學生在進入內地學校之前普遍生活在西部較為偏遠的山區,在那里交通極為不便,很難與外界有太多的交流,風俗文化習慣的保存也很原始,他們大多會習慣于家鄉的生活方式與宗教信仰方式。可中國大多數高等院校的分布更趨向與中東部地區,或者是就在西部卻是遠離了西部山區。藏族學生進入大學以后,由于自身所處的環境與之前有很大差異,他們不得不學著適應學校的生活。
其次是隨著地區間的交流不斷加強,更多的藏族人們選擇走出藏區看祖國,看世界;與此同時,外面的人們也會好奇看他們在城里的生活。當人們的思想意識發生改變后,藏族同樣會選擇與其他民族通婚,于是存在著民族混血這一種說法,血統崇拜也隨之產生。
在此基礎上我們還能看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那就是當藏族學生進入陌生的地域進行學習時,由于同其他大學生在觀念上的差別以及與本民族同學宗教信仰的相似性或許更傾向于同本民族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所以在大多數高等院校都會出現藏族大學生顯得十分團結,并且經常進行群體性活動。他們在學校形成新的群體以對抗孤獨的心理。“在藏族大學生中講宗教的民族性,就應引導其看到宗教在民族內的團結力與號召力。”[1]
三、藏族大學生宗教信仰對其價值觀的影響
藏族大學生有著與一般大學生不同的信仰,所以在今后的就業、婚戀等方面也會有不同的選擇。我們先來了解通常情況下藏族大學生會有怎樣的人生觀、價值觀。
(一)婚戀觀
基于對在校藏族大學生的采訪,藏族在校大學生對于婚戀基本上持三種觀點。一種是一定要和藏族人戀愛結婚,也就是說自己的另一半必須是藏族,以保證今后家族血統的純潔。這種對血統的崇拜已經嚴重影響到他們的婚姻擇偶標準。持這種觀點的大學生一般自己本身就是純藏族血統,并且信仰的程度極深。但也有部分藏族大學生提到自己選擇和藏族人戀愛結婚是基于自己今后工作的安排,他們想要回家工作,而自己家鄉一般會是民族縣,所以整個地區都是藏族人,那自己也就沒有選擇了。
還有的藏族大學生堅持婚戀自由,可以與其他民族的人相戀結婚。這其中也包括了很大一部分純藏族血統的大學生,因為調查顯示這一部分大學生家庭經濟狀況良好,并且父母多在當地政府機關任職,家庭氛圍較為和諧、民主。他們的父母大多數會同意他們自己去選擇喜歡的另一半,不會多加干涉。但他們對家里最大的孩子一般要求必須要和藏族人結婚,以鞏固自己家族的地位。雖然長輩不會強迫后輩選擇結婚對象,但他們也都更偏向于子女和本民族的人在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思想也會逐漸退化。
還有一部分大學生是由于自己本身已經被漢化,選擇戀愛對象是更偏向于漢族人,同時對對方的文化水平會有一定的要求。因為這一部分藏族大學生從小習慣漢族人的生活方式,對藏族的生活習慣很不適應,所以一般不會選擇與藏族人戀愛結婚。但他們在婚戀對象的選擇上又顯得有些尷尬,他們認為漢族人一般很少選擇與藏族人結婚,所以對自身民族認識又有些偏差。
(二)就業觀
根據調查顯示,大多數的藏族大學生畢業后選擇回家鄉從事與本專業相關的工作。進入內地高等學校所進行更高層次的專業學習是出于他們自己的選擇,根據地區的需要而學習有用的知識。他們基于自身對民族宗教虔誠的信仰,希望學成后能回歸家鄉,奉獻家鄉。
還有這樣一種情況,由于在藏族家庭里一般會有不只一個孩子。所以在藏族大學生群體中有一部分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基于較強的家族觀念,他們一般會被父母要求回家鄉工作。可是作為家族里較小的孩子,對他們的要求一般就不會太嚴格。部分藏族大學生提到在自己周圍的朋友、同學圈中,他們在離開家鄉以前會覺得外面的世界很復雜,內心多少會有些忐忑。可是在他們走出家鄉進入內地高校學習時,就會喜歡上外面的工作環境,會有部分人想要留在外面闖。特別是想到家里有哥哥在,就會摒棄自身對于家庭未來的擔心而追求自己的事業。
四、引導藏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宗教信仰
(一)宗教信仰在藏族大學生群體中所發揮的作用
宗教一直以來都是古老文明的存在形式之一,并且以特殊的方式影響著人們的思想。“現代人不再相信傳統的宗教,但現代人仍然需要宗教。”[2]當今社會仍然需要有正確的思想意識來引導人們的行為,特別是作為當代的大學生,更應當樹立正確的宗教信仰,以此促進自身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
“宗教代表了對社會和政治生活一種整體的視角,是價值承載者和行動指南。”[3]大多數的價值觀是通過自己所信仰的宗教體現出來的,所以大學生接受的價值觀也直接反映在了他們的行為表現上,也就是說宗教信仰會直接影響和支配大學生的行為方式等等。“宗教與政治關系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國際關系,而國際關系首先要解決的是國家和民族問題,這又與民族認同的問題聯系在一起。”[3] 作為當代大學生特別是藏族大學生對民族問題應當有清晰的認識,要有大局意識和高度的政治敏銳度。雖然達賴企圖實現“以教促政”,利用宗教掀起一陣宗教熱,但我們要看到“西藏問題”已經有百年的歷史,這是基于一定社會文化淵源的。藏族大學生的宗教信仰不會因此而受到利用。
在校期間我們可以通過學校這一公開合理的途徑組織各民族聯歡活動,使藏族大學生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而不是只局限在藏族圈子中。更多的是我們要利用學校的教學環境多普及正確的宗教信仰。
(二)如何培養藏族大學生正確的宗教觀
對于如何培養藏族學生正確的宗教意識,有這樣幾種方式,一是在校內專門針對藏族大學生而開設有關宗教信仰、社會心理類的校選課,讓他們對宗教信仰有科學合理的認知。樹立正確的宗教觀的基礎是要認識了解宗教,明確何為宗教,自己所信仰的宗教在本質上其實是一種文化現象,要利用宗教信仰的激勵作用。二是多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多普及正確的思想意識。現在高等學校基本上是以專業課為主,每學期會有一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而學生大多也是興趣索然。所以適當增加科目和課時也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課程形式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這樣的類型的課程可以以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體現,直接將理論運用于實踐。三是加強老師與同學的互動溝通,以便老師能及時地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不合理的方面及時加以規避,特別是對于群體性事件能夠起到預防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國武.宗教五性說視域下藏族大學生宗教信仰探討[J].教育評論,2012,(4).
[2] [德]西美爾.現代人與宗教:第2版[M].曹衛東,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25.
[3] 顧肅.宗教與政治[M].南京:鳳凰出版傳媒集團,譯林出版社,2010:11-157.
[責任編輯 陳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