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當代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審計監(jiān)督體系日益重要,要求有一套能與現(xiàn)代社會經濟相適應和配套的監(jiān)督體系,來服務和發(fā)展當代經濟。在這套體系里面,國家審計應該權威并不斷擴大審計范圍;民間審計應作為審計監(jiān)督體系的主體而存在;而單位內部審計應該有益補充外部審計。這樣才是不斷完善的審計監(jiān)督體系。
關鍵詞:完善;審計監(jiān)督;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092-02
審計制度是從1983年恢復的,它的恢復,不僅保證了宏觀調控的落實,也不僅對市場經濟秩序起到整頓和規(guī)范作用,在保證經濟的增長以及對國家廉政的加強,也作用巨大,無可替代。所謂審計,是指審計機關對被審計單位的會計憑證、賬薄、會計報表及其與被審計單位相關的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等有關資料依法獨立檢查,從而起到監(jiān)督財政收支、財務收支等真實合法有效的行為。
一、目前審計監(jiān)督中的一些問題
國家的審計監(jiān)督職責和范圍,在《審計法》中的規(guī)定可以知道,無論政府或者企業(yè),也無論資金或者項目,無所不包,因此可見,國家審計是占據絕對的指導地位,也應當占據主導地位。不過,在實際的過程里面,有越位和缺位的現(xiàn)象等各種問題,使審計的運行面臨一些問題。
1.目前存在的監(jiān)督問責機制不協(xié)調的問題。當前多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機制存在不夠完善的問題,這樣就容易導致審計結果的監(jiān)察、司法等的跟進不夠及時,這樣,就導致事后查明為大案要案,而涉案人員可能早不知所蹤。雖然目前有一些國家采取監(jiān)審合一的模式,將監(jiān)督和處理有效結合,但是中國的機制是仍然存在上述問題的。
2.中國的審計監(jiān)督存在不夠透明,問題處理的信息不夠公開的問題。比如,引起了巨大反響的2011年的審計報告,那些觸目驚心的違法亂紀行為,最后被處理和問責的是一些地方部門,而被點名的中央部委的最后處理情況,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重視和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實際上,對于每一次的審計監(jiān)督結果,都分外令人關注,尤其對國務院各部門等最高級別行政單位的審計所披露的問題非常關注,例如,這次的審計報告中具名到的一些機構部門和違法項目,他們中有國家體育總局非法動用中奧會專項資金蓋住宅樓,有國家林業(yè)局調查規(guī)劃設計院為騙取財政補貼違法編造林業(yè)治沙項目,還有國防科工委對預算資金的違規(guī)使用,等等。盡管這些機構部門被具名出來,但中央的這些有關部門對于存在和披露的問題的處理毫不知情,而且相關部門對此也諱莫如深。所以,中國的審計監(jiān)督體系存在信息不透明和公開的問題。
3.中國審計單位不成熟、審計人員數(shù)量及知識結構不足以及審計力量的不平衡的問題。中國的會計事務所,最開始由政府、科研單位等法人出資設立,都安身立命于各自狹小的天地中,缺乏競爭,缺乏風險意識。盡管經過脫掛改制,但會計事務所的主要問題并沒解決,會計事務所社會的公信力比較匱乏,行業(yè)自律低下;事務所普遍規(guī)模小,存在各種不足,競爭力差,會計服務的質量難以優(yōu)化和高端,直接面臨生存危機,因此,中國的審計單位存在不成熟方面的問題。對于審計人員,存在的問題是知識結構單一,經驗能力不夠,甚至審計人員還不夠用,而對于審計工作,要求高,時間緊加上任務中,導致了矛盾和問題的風險。對于審計力量的結構不平衡問題,是由于審計部門權利弱小,但責任重大,負責范圍較廣,因此,有必要加強審計部門對權力的監(jiān)督和制約。
二、對審計監(jiān)督制度完善方面的一些建議
中國的審計監(jiān)督體系存在諸多問題和漏洞,因此審計監(jiān)督的實際效果大打折扣,為此,必須完善中國的審計監(jiān)督體系,完善監(jiān)督與問責的同步一致,盡可能快地用有效的辦法改善中國的審計監(jiān)督體系,勢在必行。
1.審計機構的相關權限應該不吝賦予和不斷完善。中國的《審計法》中第34條規(guī)定:審計機關進行審計時,被審計單位不得轉移、隱匿、篡改、毀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報表以及其他與財政收支或者財務收支有關的資料,不得轉移、隱匿所持有的違反國家規(guī)定取得的資產。實際上,這條法規(guī)只是保護了審計人員對審計證據的權限,而忽視審計人員對審計當中違法人員的相關權限,因為,在證據充分的情況下,審計機構可以擁有依法采取措施,阻止和扣留犯罪嫌疑人的權限。還應當完善審計機關對人大報告和反應的機制,盡可能地增加審計部門向人大的報告的機會和內容。這樣,有利于審計工作的影響和效果的提高。
2.審計監(jiān)督體系機制的監(jiān)督和問責的同步一致要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對于審計風暴,我們不能依靠相關單位的自覺自省,必須依靠司法,只有利用好司法,介入司法機構,用司法的公正性、普遍性、有效性和強制性來加強審計的權利和效果,對責任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嚴格懲治職務犯罪和貪污腐敗,才能真正打擊犯罪,威懾犯罪分子,避免官官相護,避免避風港的出現(xiàn)和形成,促進社會的公平和政府的廉政。因此審計與問責必須同步,這就要求紀委、監(jiān)察部、司法部,公安部在審計過程中能及時有效地迅速介入審計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多部門必須加強相互之間的合作及協(xié)調,才能真正有效地打擊犯罪,提高審計效果。解決多部門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協(xié)調、相互溝通的問題,可以成立一個由各部門都參加的協(xié)調委員會,便于統(tǒng)一、有效、及時的行動,參與配合審計工作,做到能發(fā)現(xiàn)問題,也能及時有效地處理問題。
3.審計監(jiān)督的相關司法機制應當完善。中國的《審計法》第46條和第47條,沒有就被審計單位的有證據表明的違法行為的相關責任人進行必要及有效的法律追究,因此容易造成問責不及時的情況發(fā)生。因此,必須明確和完善審計監(jiān)督相關的司法機制,用法律來明文規(guī)定,明文確立,這樣,不只能增強法制意識和執(zhí)法水平,對于依法追究,依法審計監(jiān)督都大有裨益。當前,中國的行政監(jiān)督有很多漏洞,法律法規(guī)極不健全,而且可操作行不強,是我們審計監(jiān)督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因此,加強立法進程,來提高依法行政勢在必行,日益緊迫。在審計監(jiān)督方面的法制建設,首先在于加快審計監(jiān)督方面的立法進程,將審計監(jiān)督方面的相關法規(guī)一系列的研究和制定出來,比如《行政監(jiān)督法》、《行政職務罷免法》、《行政責任追究法》、《行政程序監(jiān)督法》、《反貪污賄賂法》、《國家公務員財產申報法》、《公民舉報法》、《政務公開法》等,這樣,審計監(jiān)督就能時時有法可依,能做到違法必究。現(xiàn)代社會應該是法制社會,依法行政是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特征,然而,要做到依法行政,必須要有完善的法制機制作為強有力后盾,尤其是中國已經加入了WTO,競爭直接國際化,對依法行政,加快立法,都提出了更高、更多、更強的要求。
4.改變審計過程中諸如對事不對人的錯誤的觀念。對事不對人這種傳統(tǒng)觀念,在實際的審計活動中是十分不可取的,抱有這種思想對于審計工作來說,危害極其重大,導致審計失敗甚至訴訟。正是因為這種認識,使我們忽視一些相關的責任人的過失,實際上,無論任何事,無論發(fā)生在哪里,都是人的行為,事的發(fā)生直接因為人,審計活動就是要發(fā)現(xiàn)問題,披露問題,而這些問題的根源大大小小多多少少就在一些擁有支配權、行使權、管理權等權力人身上,審計的最初目的不是去發(fā)現(xiàn)披露,而是最終約束和監(jiān)督這些權力人的行為。所以,對于相關責任人不可以輕易置之不理,而要做到問責,依法追究,這樣才能達到審計的效果和目的。審計實際上就是對人員的審計和追究。
5.審計調查制度應當引起必要重視和完善。審計調查制度,不只能有效地配合和輔助審計活動,而且具有工作靈活、宏觀性強、作用范圍大的特點,利用好審計調查,對審計的質量、成果以及影響的作用舉足輕重。在目前的審計活動過程中,審計調查比重較低,不被重視,這樣,審計作用的發(fā)揮受到了限制。實際上,我們不只要加強審計調查的比重,還要靈活利用審計調查及其靈活的方法,不斷完善和促進審計制度,達到體制上的改革和進步,使審計活動的力度和效果在標本兩方面得到治理和加強,使審計工作能全面有效地反映出真實情況,取得審計活動的成功。
6.對于審計決定的落實與相關信息的披露制度,應當完善和加強。現(xiàn)在的情況是,不只公眾的知情權難以落到實處,由于信息反饋機制的落后不完善,連審計機關都無法全面準確地了解到相關的審計決定的具體落實情況,這種信息的不透明不公開,不僅使得非法行為不了了之,得不到有效威懾和打擊,也使審計機關對于審計重點的把握以及對審計計劃的不斷完善帶來困難和不便,使審計監(jiān)督工作的質量及效率大打折扣。因此,審計決定的落實以及各種審計信息的公開透明,有利于審計機關自身的加強和進步,符合WTO的內涵精神,也有利于審計機關的工作接受群眾和輿論監(jiān)督,并起到打擊違法犯罪和貪污腐敗的各種違法活動的功效,給社會公平正義和政府廉政。對于2012年的審計報告,關于所披露的各種問題和具名點到的人大代表建議希望2013年的審計報告中能有附件具體反映上年審計報告中各種問題的落實和處理情況,要有頭有尾。當然,對人大代表公開信息重要,對廣大群眾百姓公開信息同樣重要,因為這可以消除大家心中的疑慮,給大家公信力和凝聚力。而且,對于群眾百姓關心的審計項目、影響較大的審計項目,要及時發(fā)布信息和公布新聞,形成新聞輿論,引起群眾監(jiān)督和群眾輿論,造成輿論壓力,促使審計決定落實甚至各相關制度的改進,有效打擊違法犯罪。對于司法機構,不只要及時介入審計問題的依法追究,同時也應該及時公布相關信息,引起關注和輿論,促進和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因此,審計結果的落實以及相關信息的公布和透明,十分重要,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竺乾威.公共行政學[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2] 胡光志.審計法律制度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4):102-107.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