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引入通脹預期這一因素后,根據2002—2011年樣本利用VAR方法對通脹預期、通貨膨脹和農產品價格三者之間的動態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三個變量具有很強的趨同性,通脹預期和通貨膨脹均有明顯的慣性,并且通脹預期對通脹的影響要大于通脹對通脹預期的影響;農產品價格和通貨膨脹之間存在著雙向的因果關系,農產品價格受到通貨膨脹56%的決定性影響,而農產品價格對通貨膨脹的影響僅為14%。
關鍵詞:農產品價格;通貨膨脹;通脹預期;VAR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4-0001-03
引言
通貨膨脹和農產品價格的關系一直是經濟學家們研究的熱點問題,現有文獻大多集中在對兩者的因果分析上,主要分為兩種:一種觀點認為農產品價格上漲會導致通貨膨脹,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農產品價格不會導致通貨膨脹,甚至農產品價格的持續上升就是由通脹引起的。
國內學者對通貨膨脹和農產品價格關系的研究碩果頗豐,但筆者認為這些研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首先,格蘭杰因果關系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因果關系,該實證方法存在技術方面的缺陷;其次,現有的大多數研究沒有考慮到農產品價格變動對通脹預期的影響,這種預期對宏觀經濟運行的作用不可小覷;最后,兩兩變量間關系的研究難免存在片面性,有必要將通脹預期、通貨膨脹和農產品價格納入一個動態系統中進行深入分析。
通脹預期、通貨膨脹和農產品價格到底是怎樣相互影響的?本文在引入通脹預期因素后,試圖從以下幾個部分對該問題作以探討:文章第一部分是三組變量的基本情況和數據處理說明,第二部分是對數據平穩性進行檢驗的基礎上,建立VAR模型,并通過脈沖響應函數和方法分解方法進一步討論他們的動態關系,第三部分是分析結論。
一、分析方法與數據選擇
本文的實證模型中取變量,變量選取為2002—2011年的季度數據,其中PCPI為通脹預期增長率,CPI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增長率,API為農產品價格指數。
文章參照了張健華、常黎(2011)《哪些因素影響了通貨膨脹預期》中的時變參數法,以logistic分布模擬得出PCPI的季度數據。在一般商品經濟條件下,通貨膨脹必然會帶來價格總水平的上漲,因此這里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代表通貨膨脹率。農產品價格指數API是反映不同時期農產品價格水平的變化方向、趨勢和程度的經濟指標,通常以報告期和基期相對比的相對數來表示。PCPI通過實際CPI數據處理得到,CPI和API的數據均來自《2012年中國統計年鑒》,數據處理運用Eviews6.0軟件。
二、PCPI、CPI和API關系的實證分析
1.單位根檢驗和滯后期選取。做VAR的前提是時間序列是平穩的,所以首先對三組數據做平穩性檢驗。數據的ADF檢驗結果(見表1),在5%的置信水平下,PCPI、CPI和API三個時間序列均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序列,可以直接進行VAR模型分析。
根據下頁表2的五個評價統計量,各自給出的最小滯后期用“*”號表示,有三個統計量的最小值指向四階,由經驗規則可知建立四階的VAR模型比較合理。
3.沖擊反應。接下來,我們就要根據VAR所估計出來的參數結果,進一步運用脈沖響應函數來驗證PCPI、CPI和API之間的沖擊效應。圖1中的實線表示隨著預測期數的增加,各被解釋變量對三個變量的一個標準差信息的脈沖響應,虛線表示在響應脈沖響應圖像兩側加或減兩倍標準差的置信帶,從中可得出以下結論:(1)PCPI對PCPI、CPI、API的沖擊都非常大,且越來越大。(2)CPI對PCPI、CPI和API都有較大的沖擊,并且這種沖擊隨著時間也有遞增的趨勢。(3)由第三列,API對PCPI、CPI以及自身的沖擊非常溫和,這種影響可以忽略。
4.方差分解。考察VAR模型時,還可以采用方差分解方法研究模型的動態特征。其主要思想是,把系統中P個內生變量的波動按其成因分解為與各方程信息相關聯的P個組成部分,從而了解各信息對模型內生變量的相對重要性。
選取默認期數為10,通過蒙特卡洛模擬1 000次沖擊獲得表3的方差分解結果。從中可以發現,PCPI和CPI對整體變量的影響均占主導地位,而API的影響相對顯得次要,具體表現為:(1)通脹預期的增長有很強的慣性,通脹預期受到實際CPI的影響為38%,受農產品價格API的影響為18%;(2)CPI也有很強的慣性,表明通貨膨脹一旦發生就不易控制;CPI受通脹預期的影響很大,表明投資者情緒變化顯著影響市場價格,CPI受API的影響低于15%;(3)API主要受CPI的影響,但自身也有滯后影響為22%。
分析結論
1.從上述分析來看,通脹預期對CPI的影響非常顯著,所以要想抑制或者防范通貨膨脹,就要引導人們對通脹的預期。但由于通脹預期的影響,通脹具有一定的“慣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當出現通貨膨脹的時候,應該正確認識通脹預期的來源,通常需要進行長期調節和控制,短期內調節的效果并不顯著。由此管理通脹預期應加強預防措施,通過對各種經濟現象和數據的探析做出合理控制和調節。
2.由于農產品價格受通貨膨脹和通脹預期的雙重影響,還需要通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以及產業政策等措施,有效地控制物價總水平,進而實現農產品市場的穩定。為了更好地解決中國“三農問題”,一方面應通過“支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民收入,穩定農產品有效供給;另一方面應強化農產品市場調控的物質基礎,提高應對市場波動的調控能力,使農產品價格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
3.三因素組成的動態關系中,通貨膨脹和通脹預期處于決定性地位,而農產品價格上漲并不構成通貨膨脹的主要動因,所以不應通過控制農產品價格合理回升來壓制通貨膨脹,而應順應市場供求規律的要求,通過促進生產的不斷快速發展,來獲得農產品價格的長期相對穩定。
參考文獻:
[1] 張建華,常黎.哪些因素影響了通貨膨脹預期——基于中國居民的經驗研究[J].金融研究,2011,(12).
[2] 陳彥斌.中國當前通貨膨脹形成原因經驗研究:2003—2007年[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2):16-22.
[3] 盧峰,彭凱翔.中國糧價與通貨膨脹關系(1987—1999)[J].經濟學(季刊),2002,(3).
[4] 王秀清,錢小平.中國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否導致通貨膨脹[J].經濟研究參考,2004,(31):28-29.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