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思政治工作的通知》中闡述了思想政治工作是企業現代化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國有企業作為中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長期以來非常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通過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發展歷程的回顧,發現其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創新,并從三個方面分析了其創新的原因。通過辨析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責任之間的邏輯關系來說明在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社會責任是一個重要創新。最后提出利用企業社會責任來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機制;社會責任;路徑選擇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3-0027-03
一、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歷程
中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發展有四個代表時期。首先是新中國誕生后的國民經濟以及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在這個時期內面對千瘡百孔的經濟現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任務是對職工開展唯物史觀和共產主義理想的教育,使他們鼓起勇氣,挺直腰桿,樹立做好新中國國家主人的勇氣和信心,增強勞動的積極性,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提前完成了國民經濟發展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其次是我們國家經濟最嚴重困難的1959—1961年,由于連年的自然災害和“大躍進”和“反右傾”的政治錯誤,使得我們國家陷入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在這次困難面前,國有企業在工人群眾中展開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連在一起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廣大群眾團結一致,克服國內外的種種困難,迎來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再次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黨的十二大期間,這一時期是我們黨在很復雜的歷史環境下實現了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偉大轉變時期,這個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國有企業帶領職工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帶頭執行國家的重要政策方針,這對于我們國家在這個轉變時期取得的勝利無疑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最后一個時期是黨的十二大到現在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不斷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的深入,國有企業要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與國有企業落后的管理體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一時期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加強企業員工的素質教育,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在工作中建立學習型組織,為國有企業改革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保證國有企業改革沿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健康發展。
二、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創新的原因分析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需要其不斷創新。人是社會生產力諸多因素中最重要而且也是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只有抓好這個因素才能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國有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務就是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為企業創造出最大的經濟利益。對于企業管理這樣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內部各個環節的密切合作才能讓企業取得最好的經濟效益,因此對于國有企業的管理者而言要深入到企業的每一個方面和環節做好思想工作,只有不斷地對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不斷地與時俱進才能幫助員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企業管理觀,使企業的發展思路與社會環境相適應,使企業決策者的目標和管理者的意圖成為員工的自覺行為。
其次,外部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不斷創新。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市場競爭也倍加激烈。企業在對自身管理需求加大的同時,也強烈要求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其中國有企業在與外資企業合作時除了引入新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外,也引入了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文化,在這樣的背景下就促使企業更加關注企業的思想文化在生產經營和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國有企業改革推動了企業的改造、調整、重組,加速了企業的人員流動,也促使很多人下崗,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管理就需要進一步完善。這些社會環境的變化都會給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產生重大的影響,使政治工作變得不僅重要,而且難做,主要表現在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變化,社會的熱點、難點和盲點問題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進一步加強,使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內容和方式與換步換景的變化相協調,即要按照新時期的要求改進和創新思想政治工作。
最后,解決傳統思想政治工作的弊端需要其不斷創新。在一項對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調研中發現,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對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方式不滿意,認為其內容缺乏針對性和時代感,對于企業實際和員工實際關心的社會問題融入太少,不切實際。加上實際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通過企業領導講話、閱讀報紙的手段實現的,這樣就導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好,使其缺乏活力。上述傳統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就要求其不斷地改革和創新。
三、在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中引入社會責任是一個重要創新
市場化經濟浪潮使國有企業和國際接軌的步伐加快,國有企業要想在國際舞臺上發展得更好就必須尋找更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方式,其中社會責任是一個重要的創新。社會責任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它與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同,它是把國家政策應用到企業自身,要求員工自身參與到履行國家法律、政策中來,使其成為中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中國國有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以及存在的問題
雖然社會責任引入中國的時間還很短,但是其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潛在目標已經在多數企業中存在。由于中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體制并存的國家,國有經濟在中國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堅不可摧。國有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的物質載體,其經濟支柱的地位不可動搖。因此,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是發揮支柱作用的基本要求和重要體現。在2008年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關于中央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導意見》為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指明了方向,使我們國家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意識和氛圍逐漸形成。
目前中國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已經形成共識,而且多數國有企業有過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活動,其中領袖型的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更加突出。現在已包括國家電網、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中國中化集團、中國建設銀行等40多家知名國有企業發布了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諸如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實踐缺乏專門機構和系統化管理,其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單一,履行能力不均衡等問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弄清楚社會責任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間的辯證關系。
(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了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大部分的國有企業網站都開設了思想政治工作專欄,但是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企業為了完成經濟效益指標,對于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上都是出于不聞不問狀態。但是隨著社會責任在中國的推行,媒體和群眾越來越重視企業是否有社會責任感。一個沒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不僅會遭到輿論的譴責,更會使企業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一落千丈。在這種壓力下,企業管理者自然會重視遵守社會道德規范、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贏得社會的承認,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來,真正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實處。所以,一旦社會責任 在企業內部得到執行,它就能從經營實踐上影響企業管理者和職工的行為和思想,從而使其社會道德意識不斷加強,起到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樣的效果。也就是說,企業社會責任能夠起到增強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三)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其履行社會責任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這和企業的管理行為相吻合,要想創新企業的思想政治工作,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就必須要求企業管理者從思想上提高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只有這樣,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引導企業正確履行社會責任。對于企業而言,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是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具體化,也就是說思想政治工作幫助企業建立正確的履行社會責任的價值導向,保證企業持續、健康發展。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社會責任密不可分的關系使社會責任成為前者工作的新內容,那么我們更應該把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放到社會責任中來,尋找企業提高社會責任能力的路徑,從而增強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利用企業社會責任創新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徑
(一)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企業社會責任管理全過程中
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首先要創新觀念。相對于傳統思想政治工作把人看成被動的客體,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理念在于把人看成一切工作的基礎,把人本觀念貫穿于企業社會責任實踐的全過程。并且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企業管理的手段并貫穿到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認識和實踐中去。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很豐富的內容,不僅包括國家宏觀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宣傳,還有對員工價值觀、人生觀的教育工作,這些內容可以對企業社會責任起到很好的啟示作用。在新的環境中,企業社會責任的管理內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使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社會責任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踐上成為一個整體。因此,可以看出從事企業社會責任和思想政治工作有著很多相通的地方,有必要在社會責任管理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的工作,使二者平等地站在企業管理的舞臺上,這樣對于企業在思想政治過程中無論從觀念還是實踐上潛移默化實現社會責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個合格的企業管理者必定是一個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一切把職工利益放在首位的人,能夠幫助企業謀取合理的利潤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利潤最大化,也一定能夠幫助企業很好地履行社會責任。
(二)發揮政府的推動作用,建立符合國有企業實際的社會責任機制
履行社會責任是企業的義務,當企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過程中遇到與經濟相沖突的時候就會忽略這一義務。由于政府具有立法和行政管理的權力,可以通過行政干預和宏觀調控等手段強化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感的意識,這是推進企業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外部機制。在法律保障方面,中國立法部門還應當把社會責任的道德要求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規范化,引導社會樹立社會責任的理念,加大對企業失信行為的懲罰力度,尤其是對那些侵害職工權益、污染環境、損害消費者利益和浪費資源的企業要嚴厲懲罰,以規范其在經濟活動中的行為。使政府的監督和企業自身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形成共識,促進企業自覺地履行社會責任的自覺性;在行政管理方面,政府應該重視資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努力發展循環經濟,通過鼓勵、獎勵等措施促使企業在制定戰略時引入社會責任的理念,同時政府應建立企業社會責任評價體系,把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作為評判企業良好形象的標準,并且把社會責任建立成一個比較規范化的管理體系,即有明確的計劃、有一定的經費作為保障、可操作的規范化管理程序。
(三)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鼓勵民間組織廣泛參與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建設中來
媒體的主要作用是宣傳,在促進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中,媒體應該加大對社會責任的宣傳力度。一方面,媒體要利用其自身輿論導向的優勢,不僅讓普通民眾、企業管理者和政府官員全面認識企業社會責任,并且要幫助企業樹立正確的社會責任理念,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高企業的生命力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媒體還要發揮其懲惡揚善的作用,對于那些有著良好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媒體應積極地做正面報道,而對于破壞生態環境、違背企業社會責任的企業,媒體應批評、揭露,通過消費者的影響力促使企業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與此同時,還應該加強民間組織的參與度,讓社會的各種群體都參與到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的運動中來,這樣不僅能夠對企業實施社會責任的情況進行監督,還能夠為推動企業社會責任提供良好的氛圍,使社會責任的一方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為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提供更多的群眾基礎。
參考文獻:
[1] Socic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 fA1.A State—menton Natiional Policy by the Research and PoHcy Corn—mittee of the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C].1971,(6):36-40.
[2] 劉建軍,楊巧.創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四個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8):14-20.
[3] 盧小云.找準切入點、有效開展大中型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2,(7):82-84.
[4] 馬勇.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創新途徑探索[J].工會論壇,2011,(3):60-62.
[5] 李彬,楊娟窈.淺談企業文化視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創新[J].學習月刊,2010,(8):43-453.
[6] 張果.論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線”地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