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幣升值牽動的全球經濟的神經,對人民幣幣值是否被低估以及人民幣的穩定幣值是否是造成美國國內經濟蕭條的原因作了詳細的分析,并結合兩國實際情況,闡述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易的影響以及應對策。
關鍵詞:中美貿易;人民幣升值;匯率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3-0183-02
前言
去年美國參議院要求通過《2011年貨幣匯率監督改革法案》,使得中美匯率之爭一時成為焦點。近年來,美國頻頻借匯率問題對中國施壓,逼迫人民幣升值,以期縮小中美貿易中美國長期的赤字。中國自2005年7月實施一籃子貨幣措施,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已從8.27到6.34,并且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還在與日俱增。本文試從中美貿易差額與人民幣匯率波動中解釋兩者之間關系,證明中美貿易順差是否源起人民幣升值,同時也是思考中國進去口貿易受匯率影響程度的一種方式,進而為中國匯率變動影響提供實證支持。
一、文獻綜述
在20世紀30年代,阿巴—勒納就貨幣貶值對貿易收支影響的彈性恒界值進行了研究,他發現調低匯率具有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可能。但他沒說明是否可以通過匯率變動改善貿易逆差。只是提出在一國進出口商品的供給彈性趨于無窮大的條件下,如果該國進出口商品的需求彈性之和大于1,那么該國貨幣對外貶值就一定能夠改善其貿易收支狀況,這就是著名的“馬歇爾—勒納條件”。20世紀80年代之后,經濟學家越來越注匯率傳遞問題,他們在研究中考慮到貨幣貶值效應的時滯問題,假設因匯率變動引導金融資產價格的變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實現,而其引導的貿易和國民收入的變化相對遲緩,這時候貨幣貶值就可能導致貿易收支在短期惡化后再逐步改善,這被稱為J曲線效應。
在美國學術界,主張人民幣應該升值的代表性學者包括:保羅·克魯格曼、 弗雷德·伯格斯滕等知名經濟學家。2005年以前,約瑟夫·施蒂格利茨、 羅伯特·蒙代爾、 斯蒂芬·羅奇和羅納德·麥金農等學者,堅決反對人民幣升值。2005年以后隨著中國經常收支順差的擴大,這些學者的觀點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盡管這些學者都不認為大幅度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中美經濟的發展,但是他們在不同程度上認可了自主性和漸進式人民升值。從國內學術界來看,林毅夫 ( 2007)、 李揚 (2005)、 樊綱、 易綱、 成思危 和賀力平等傾向于支持保持人民幣匯率相對穩定的政策,而余永定(2003)、 盧鋒、 楊帆、 何帆和胡祖六等主張人民幣應該升值。
二、實證研究
本文選取了2005年7月至2012年9月的中美進出口貿易差額、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月度數據,因為貿易差額與有季節性變動,所以先對數據進行了X-12的季節性調整,再分別使用了單位根檢驗、協整分析、格蘭杰檢驗等方法。分析發現匯率對于中美貿易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匯率與貿易差額的因果關系不明顯,貿易差額對匯率有影響,但不明顯。匯率對貿易差額有重大影響,但是不能完全地決定貿易差額的大小,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
本文的數據中,中美進出口差額來源于中國海關官網,匯率數據來源于中國國家外匯儲備局,因為這兩個是中國官方的數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為了更好的分析,對數據進行了處理,Y為中美進出口差額的對數,即lnnx,X為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對數,即lne。
1.ADF平穩序列檢驗。經典回歸模型是建立在平穩變量基礎上的,對于非平穩變量,使用經典回歸模型,可能會出現偽回歸等諸多問題。所以,對經濟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是非常必要的。我們對數據進行了一階單整檢驗,從中可以看出,在1%、5%、10%的水平下,t是小于統計值的,都通過了檢驗。雖然各個變量的原始時間序列均為非平穩序列,但其對應的一階差分序列都通過了 5%的顯著性水平檢驗,是平穩的時間序列,而且各個變量均是一階單整序列。由于我們經常的使用的5%的水平,為了與后面得到計算保持一致,所以,我們也是用5%的水平進行檢驗。
2.最小二乘法。最小二乘法是檢驗中美進出口差額與匯率之間是否存在線性關系,如果存在線性關系,即二者關系顯然。實際檢驗后,我們發現R值只有0.006345,并且可能性說明他們兩者的系數相關性較小,從而否定了X與Y的具有線性相關的可能性,即說明了中美貿易差額與匯率之間并不存在明顯的線性關系。
3.格蘭杰檢驗。第一個檢驗的伴隨概率P=0.8902,不能拒絕X不是Y的格蘭杰成因的原假設,拒絕它犯第一類錯誤的概率是0.1098,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可以認為X不是Y的格蘭杰成因,即匯率不是中美貿易差額的成因。
第二個檢驗的伴隨概率P=0.7129,不能拒絕Y不是X的格蘭杰成因的原假設。表示在95%的置信水平下,不可以認為Y是X的格蘭杰成因,即的中美貿易差額也不是匯率的格蘭杰成因。
結論
通過以上的實證分析可以發現,首先,從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收支變動與人民幣匯率波動之間并不沒有長期穩定的相互關系。其次,人民幣匯率與中美貿易收支之間不具有因果關系,所以試圖用人民幣匯率的調節來改變中對美的貿易逆差時不可能的。由于中美雙邊貿易具有高度的互補性,這就決定了匯率對兩國貿易收支的影響非常有限。再次,實證沒有發現明顯的J曲線效應,表明匯率對中美雙邊貿易收支均不存在時滯效應,這再次論證了匯率對雙邊貿易收支作用不大的結論。由于人民幣匯率不是中美雙邊貿易收支的原因,因而通過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不能解決當前中國和東盟之間的貿易收支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根本途徑是要從各自貿易結構的調整出發,由于中國與美國的貿易既存在互補性,又存在很大的競爭性 。因此雙邊貿易結構決定了暫時的貿易逆差,而不能寄希望于通過強迫人民幣升值來改善中美收支的。
參考文獻:
[1] 高金田,曹春蘭.基于引力模型的中國雙邊貿易分析[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2008,(3).
[2] 徐梅.進出口貿易增長、人民幣匯率波動與貿易均衡匯率決定 ——基于兩國模型的理論與政策分析[J].當代財經,2007,(3).
[3] 劉志雄,蒙菊花.人民幣匯率波動與雙邊貿易:基于中國—東盟的實證研究[J].中國物價,2010,(3).
[4] 姚雷,楊素琴.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易的影響[J].經濟,2009,(1).
[5] 郭峰蕓.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易的影響[J].市場貿易,2011,(2).
[6] 熊潔敏.人民幣升值對中美貿易的影響及對策[J].市場經緯,2007,(14).
[7] 姜巍巍.人民幣升值利與弊[J].財經論壇,2006,(3).
[責任編輯 吳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