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專業走向大眾化,面臨市場考驗的背景下,以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專業學生為調查抽樣對象,以SPSS17.0為統計工具,討論英語專業本科生專業學習動機以及動機類型、努力程度、性別、年級、生源地、始學年齡、英語水平等之間的相關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學建議。
關鍵詞:學習動機;英語專業本科生;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3-0321-02
引言
英語學習動機指個體有學習語言的愿望并為之付出努力且從中體會到滿足(Gardner,1985)。陳巧薇(2009)對刊登在國內11種外語核心期刊上有關英語學習動機研究的文章進行了檢索,并將檢索所得的22篇研究文章按照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研究內容進行分類統計顯示,以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只有兩篇,其他均為非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另外,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高等教育的發展,英語專業從幾十年前的“小眾”現在的“大眾”,面臨著更多的挑戰。所以,對英語專業本科生專業學習動機的研究仍十分重要。
一、研究問題與方法
1.研究問題。研究主要目的在于歸納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英語學習動機類型,并探索動機類型、努力程度、學習效果、學習者自身因素等相關變量之間的復雜關系。
2.研究設計與方法。研究對象為四川外語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生;抽樣方法為隨機抽樣;樣本總體為包括四川外語學院2000余名在讀英語專業本科生。施測時,實際發放問卷750份,回收有效問卷722份(見表1、表2)。
二、結果與討論
(一)動機類型的因子分析
對數據第二部分(Q1-Q30)進行KMO及Bartlett’s檢驗后發現,KMO值為.868,Bartlett’s球形檢驗值為5313.909,自由度為435,達到0.01顯著水平,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統計抽取了6個獨立類型,初始累積解釋方差百分比達到了60.504,很好地概括動機類型。根據各因子上的負載量及各題的設問內容傾向,對6個因子進行命名。
因子1包含7個問題,初始解釋方差百分比為17.351,主要指向均為以英語為工具,實現一種目標,典型的表述為“有用的交流工具”,所以,命名為“實用工具型”。 因子2包含6個問題,初始解釋方差百分比為15.460,雖然也包含了實現某種特定目的的含義,但是,更多地體現出一種外力的迫使,說明這一類型是在外力的迫使下,學習英語的,這與前一類略有區別,如果說前一類還是自己為了一種目的而把語言當做工具。是在外力迫使下學習的。所以,因子而命名為“外力迫使型”;值得注意的是因子1、2初始累積解釋方差百分比達32.811。因子3包含5個問題,初始解釋方差百分比為8.408,這一類型具有典型意義,即使對英語學習的環境具有很大的依賴,比如授課老師的人格魅力、課堂的氛圍、教材編寫等,所以,命名為“學習情境型”;因子4包含4個問題,初始解釋方差百分比為7.979,這4個問題均指向學習者本身對語言的興趣愛好,所以,命名為“內在興趣型”;因子5包含4個問題,初始解釋方差百分比為6.246,這部分雖然也是以英語為工具,實現出國學習或者生活的目的,但是由于這一目的具有非常明顯的獨特性,所以,命名為“出國驅動型”;因子6包含兩個問題,初始解釋方差百分比為5.060,這部分問題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所以,命名為“社會責任型”。
(二)動機類型的相關分析
經過多次的探索性分析,建立以“性別”、“年級”、“ 生源地”、“始學年齡”4個自變量,六種動機類型為因變量的相關分析(見表3)。
(三)努力程度
1.努力程度的分布。努力程度是問卷中第三部分(Q39-49)共11題得分總和再取均值;其中負向問題已經反轉計分。“努力程度”是一些選擇性的行為指標構成的,指向的是被試者在學習中的行為。比如“Q35:我有意識的積累單詞”。賦值為“完全同意=1;不同意=2;不確定=3;同意=3;完全同意=4”。努力程度得分總體偏低,集中在2~4分區間段,這種現象值得教育者和管理者重視(見表4)。
2.努力程度與英語水平、動機類型的相關分析。經過多次的統計探索,確定將性別、年級、英語水平作為自變量,努力程度作為因變量進行分析顯示:只有英語水平和努力程度之間有顯著相關;將動機類型作為自變量,努力程度作為因變量分析,顯示努力程度與多種動機類型有顯著相關(見表5)。
結論與建議
1.動機類型。本研究在英語專業開始走向大眾化的背景下,在英語專業面臨市場考驗的情境下開展的。研究認為,英語專業本科生在專業學習動機上,可以歸納為六種類型:“實用工具型”、“外力迫使型”、“學習情境型”、“內在興趣型”、“出國驅動型”和“社會責任型”。
2.個體因素與動機類型的關系。由于學生接受英語教育的起始時間、教育環境、教育理念等的不同,導致在本科階段的動機類型有很大的差異和變化。但是,就本科階段的教育而言,在培養學生對英語本身的興趣方面,學生的“性別、年級、生源地、始學年齡”等變量沒有哪一方面占據優先地位;同時也說明,當前的英語教育,不論男生還是女生,不論哪個學習階段,不論在農村還是城市,不論從何時開始學習英語,在培養學生對英語興趣方面,都是比較薄弱的。這需要我們摒棄應試教育,真正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英語興趣,才可以保證本科英語教育不會淪為一種“技能培訓班”。
3.努力程度與動機類型、學習效果。努力程度是動機類型與學習效果的中間變量。“努力程度”與“外力迫使型”呈反向相關;外力迫使的方式,不能使學習者付出真正的努力行動。強化學習者的內在興趣和英語學習擔當的社會責任和建設使命,仍是激發學習動力,取得學習實效的最佳方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必須在教學中給予重視。
參考文獻:
[1] 陳巧薇.英語學習動機研究十年綜述[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9):182-184.[責任編輯 魏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