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化對輿論導向的手段、內容、過程和目的都產生了極其關鍵的影響,輿論導向對推進中國現代化創新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二者之間關系緊密。輿論導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與服務對象,在中國現代化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輿論導向的歷史方位。
關鍵詞:現代化;輿論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D6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3-0261-02
一、當代現代化對輿論導向的影響
當代現代化對輿論導向的影響可謂是全方位,現代化對輿論導向的手段、內容、過程和目的都產生了極其關鍵的影響,輿論導向只有把握好現代化的趨勢對其影響,才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生活。
(一)信息技術造成輿論導向工具不斷創新
輿論導向的手段具有時代性,通過什么手段進行輿論導向反應了輿論機構把握時代變化的能力。在當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由此產生的網絡技術成為輿論導向的主要手段、工具與媒介,手段的創新是各輿論機構開展工作的前提?,F今,網絡論壇、網絡新聞評論、微博、微信以及其他即時通軟件層出不窮,擴大了輿論導向的應對范圍,也造成輿論機構與工作人員有時難以掌握住最新的社會事件,沒能形成很好的引領作用。同時,不斷創新的技術也對傳統輿論導向手段提出了更高的革新要求,要求將傳統手段與新技術結合,賦予傳統輿論導向手段新生力。如在一般的宣傳欄、手冊、板報中,通過計算機繪畫技術、圖像技術使其內容更為形象、生態、豐腴,增強宣傳過程中的吸引力。輿論導向手段的改變本身就是現代化的內容之一。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輿論導向的當代內容
輿論導向的內容決定了輿論導向的最終定位,以及所獲得效果的要求。在當前中國現代化中,如何實現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黨和國家的時代任務,也是輿論導向所要把握的根本方向與宣傳的根本內容。這種輿論導向的趨勢在現階段就是要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在現代化進程中以全球化浪潮和中國的全面發展為前提,體現時代性。輿論導向如果偏離這一價值觀,也就偏離了中國的現代化之路、偏離了社會主義道路、偏離了人民群眾的正確選擇。
(三)科學發展觀成為輿論導向的內在要求
當代現代化要求在引領輿論導向時緊緊把握科學發展觀,注重導向的過程性。科學發展觀除了是指導當代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世界觀、方法論,也是輿論導向的世界觀、方法論。科學發展觀中的全面性要求在輿論導向中必須圍繞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先進文化的發展要求來進行,要求圍繞社會結構各層次、社會功能各系統、社會網絡各節點來進行。協調性要求在輿論導向中必須正確引領社會內部矛盾的方向、處理好各種日益突出矛盾的主客性??沙掷m性要求在輿論導向中必須將經濟社會建設的近期目標與長遠目標相結合、將方針政策與遠大理想相結合。只有將科學發展觀作為輿論導向的內在要求,才能更好地實現導向的引領作用。
(四)當代現代化造成輿論導向目的多元化
輿論導向的目的是什么?其根本是“為誰服務”的問題。由于現代化的不斷生成,中國當前進入了發展的轉型期,社會結構出現重大變化。以前那種單一的社會結構被多元化社會結構打破,不同階層與利益群體在社會舞臺上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輿論導向的目的要分清楚是為了哪些機構、哪些人、哪些階層、哪些利益群體服務。在當代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農民工群體、弱勢群體等應成為輿論導向服務的主要對象;黨政機構、代表人們利益的群體組織、為社會服務的非政府組織等是輿論導向服務的主要對象;而私營企業和三資企業及工作者、個體營業者、自由職業者等則是輿論導向服務與引導的對象。在多元化的社會結構中,輿論導向只有把握現代化潮流,才能做好為誰服務的工作。
二、引領輿論導向對于推進中國現代化創新的作用
前文就輿論導向受到當代現代化哪些影響作了論述,這里將在這一基礎上考察輿論導向對推進中國現代化創新的作用,從而進一步論證輿論導向與現代化的緊密關系。
(一)引領輿論導向有利于鞏固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成就
輿論導向本身不是具體生產力,但它可以發揮本身獨特優勢鞏固當代中國現代化的成果,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相互協調、相互促進,并進一步推動現代化深入。引領輿論導向通過宣傳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使黨和國家的意志深入到社會基層;引領輿論導向通過宣傳黨和國家在經濟社會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夯實黨和國家的合法性地位,樹立政治權威;引領輿論導向將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典型放大,使大眾獲得榜樣力量,引領輿論導向并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積極參與到現代化中,從而體現導向在發展生產力、推進現代化的積極功能,其本身也就成為了現代化中的一部分。
(二)引領輿論導向有利于化解當代中國現代化出現的復雜問題
傳統、現代性、后現代性糾纏在一起是中國當前現代化所面臨的歷史境遇。經過幾十年的現代化建設,中國仍沒有擺脫幾千年傳統歷史的束縛,傳統的生活、生存、發展方式仍是當代經濟社會中的突出部分。后現代化在發達國家已成為一種趨勢,中國要趕超發達國家須不斷吸納西方文明。而中國現代化的歷程中,由于早期缺乏經驗,其發展模式、發展觀念又仿照了西方現代化與蘇聯現代化之路,造成現代化中存在許多問題。傳統、現代性、后現代性在中國糾纏在一起時,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中分階段出現的發展問題、生存問題、人文問題、道德問題、環境問題等在中國集中出現了,這對中國現代化建設極為不利。如何化解新問題、復雜問題、歷史問題是輿論導向推進中國現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當前,黨和國家在引領輿論導向方面大力推進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利于從根本化解時代問題,也利于大眾形成新的方法論、價值觀,有利于大眾把握在社會轉型期所生成的復雜矛盾。
(三)引領輿論導向有利于推動中國現代化道路創新的展開
上面論述了引領輿論導向有利于鞏固現代化的成就,也有利于化解現代化中的復雜問題,那么在這二者的基礎之上就產生了一個必然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推動中國現代化道路創新的展開。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創新是建立在把握不斷生成的經驗教訓基礎之上,這其中就有輿論導向的功勞。引領輿論導向能夠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向全社會表達,能夠將當前在做什么、怎么做、為了誰做向全社會表達,從而吸引大眾、尤其是先進分子主動、積極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來,為不斷深入的經濟社會發展出謀劃策。也只能通過引領輿論導向,才能獲得大眾需要什么、通過什么方式獲得需要,才能獲得大眾的集體智慧。只有這樣,中國現代化道路創新才能如魚得水,不斷生成。
三、當代中國現代化中的輿論導向方位
輿論導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與服務對象,只有在社會主義階段才改變了以私有制為基礎的輿論導向。在當代中國現代化中,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輿論導向的歷史方位。
(一)輿論導向在不同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不同的特征
輿論導向是上層建筑的一部分,這一性質標志輿論導向有著特定的歷史方位。在傳統社會,輿論導向主要為地主階級服務,把封建統治者宣稱為天命,形成了君權神授的統治觀念,大眾在輿論導向的作用下臣服于天命,甘心于君權的統治。在生產力變革、交往關系擴大、分工方式的創新中,資產階級取代了封建地主階級的地位,用“自由、民主、博愛”的精神開展輿論導向。但是這種統治并沒有改變剝削與被剝削的社會關系,仍是一種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形態。只有到了社會主義社會,才徹底改變了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從而改變了私有制為基礎的輿論導向,根本上改變了輿論導向的歷史方位。也只有這種新的歷史方位才使得輿論導向成為服務大眾、徹底推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二)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把握輿論導向的歷史方位
雖然在社會主義輿論導向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由于特定的歷史境遇,即當代中國現代化集傳統、現代性、后現代性于一體,之間的復雜程度遠超按次序推進的西方經濟形態,導致必須厘清當前的輿論導向歷史方位,才能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黨和國家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建立在如何處理好傳統、現代性、后現代性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指出在現代化中必須把實現全人類的解放視為根本任務與遠大理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則要求在現階段必須大力發展生產力,全力推進現代化并向后現代化發展轉型;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就是要求正確處理好傳統與現代、后現代之間的復雜性,優秀的傳統文化不能拋棄,但須在新的歷史境遇中給予提升;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則是要求既遵循內心的道德律,又把握好現代化所造成的正負影響。從而,輿論導向必須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主要的引領內容,在過程中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征,而不是西方發達國家輿論導向的翻版。社會主義核心觀價值改變了傳統發展模式,樹立了面向現代化的意識形態,只有在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引領輿論導向,才能改變大眾在社會轉型中的思想觀念、樹立一種新的生存、生產、生活模式,也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促進現代化生成。
參考文獻:
[1] 塞繆爾·亨廷頓,等.現代化:理論與歷史經驗的再探討[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責任編輯 王玉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