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產學研長效機制是以長久促進企業生產力為目的的制度體系,其產生適應了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需求,其存在有著經濟與社會的必要性。企業在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中起到原動力、運作平臺和檢驗平臺的作用,是產學研效果機制建設的核心力量。
關鍵詞:企業;產學研長效機制;作用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3-0019-02
長效機制是一個制度持續發揮作用的配套制度,因而是一個制度體系。產學研長效機制,實質上是為謀求經濟生產力可持續發展而構建的制度體系,其核心是為了持續不斷地促進以企業為核心的經濟生產主體的生產力。企業是產學研長效機制中的核心力量。建設產學研長效機制,必須對企業在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中的作用有明確的認識。
一、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企業在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是科技,產品研發、技術創新始終是企業在市場上屹立不倒的根本和基礎。市場競爭、經濟發展以及消費者對產品要求的不斷提高,都要求企業在產品研發方面投入更多的資金。因此,對企業而言,研發的市場壓力引發兩個重要問題:第一,研發周期內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可能對企業的資金鏈帶來很大壓力;第二,研發產品的技術難以確保在市場中具有領先優勢。
高校和科研機構多擁有大量的科研設備、科研人才,具有突出的科研優勢。對高校和科研機構而言,除基礎理論研究外,大量的應用研究未能與市場結合,還存在一定的“閉門造車”現象。這同樣產生兩個問題。其一,由于缺乏應用前景,或應用推廣成本十分高昂,一些技術相當先進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閣,進而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被淘汰。其二,研究項目資金來源多依賴國家財政投入,途徑較為狹窄,難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方面需求。同時高校又是高等教育培訓的主體,肩負著為未來提供大量合格人才的重任,與社會需求脫鉤的教育培養模式必然影響大學生培養的質量,因之如何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多方面需求的大學生,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前經濟社會的發展需要統籌整個社會的力量進行經濟建設,因而作為經濟發展核心的生產力便不能再僅僅依靠企業進行建設,而要把企業、科研機構、高校進行有機統合,揚長避短,取長補短,發揮各自優勢提升整個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品質。為了做到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建設產學研長效機制必不可少。此外,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也可從根本上為了解決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縮小學校和社會對人才培養與需求之間的差距,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二、企業在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中的作用
1.企業應成為產學研長效機制的持久動力。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整合社會力量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所以產學研長效機制主要是為了滿足企業發展所需。對現代企業發展而言,通過市場機制保持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敏銳反應恰恰是其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進而為整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根本貢獻的價值所在。這也是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的動力源泉。
2.企業是產學研長效機制的主要運作平臺企業已成為產學研合作的主體,也是產學研長效機制得以有效運作的主要平臺。首先,企業是產學研長效機制的投資主體。目前企業的技術創新完全靠自主決策,投入的大部分來自企業的積累和信貸資金,自主承擔風險和利益回報,在產學研合作中,無論是引進人才和技術,企業都占據主動地位,產學研合作的投入中大多數來自企業投資。可以說,來自企業的大量投資為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提供了堅實而長久的資金基礎,這是產學研長效機制得以有效運行的根本。其次,產學研合作已變成越來越多的企業的自覺行為,越來越多的企業為產學研合作主動構建各項制度平臺。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和發展,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已經確立。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壓力,眾多企業依靠技術創新謀求生存和發展的意識和創新理念顯著增強,技術創新不僅成為了廣大企業生存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也成為了一個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實現根本轉變的重要支撐,而產學研合作是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首要選擇。為此,大量中小企業主動建立適合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和運作的資金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和研發制度,這是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依賴的制度平臺。第三,企業為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提供的形式多種多樣。由于參與產學研合作的多數企業屬中小型企業,缺乏高技術人才和先進的科研設施手段,多數企業的技術創新靠產學研合作,引進技術、人才、項目或者依托高等院校與科研單位共同開發新產品、新技術。主要合作方式有:(1)聘用人才、委托研發。企業通過技術難題招標等形式,將難題交給對方,并付一定費用,提供一些條件,解決后用于生產實際。(2)合作開發、聯合開發。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開發,由于自身科研條件所限,難以獨立承擔,便與合作方共同開發,企業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設施和技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利用企業的生產條件和管理經驗,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合作目標。(3)共建實體,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由合作雙方共建技術中心、中試基地等形成利益共同體,保證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3.企業是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的檢驗平臺。產學研長效機制是一個動態的運作系統。市場環境中的現代企業為教育和科研提供方向,科研機構為發展中的企業提供急需的研究力量,而教育則為未來培養適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技術和科研人才。企業、科研機構和高校三者的合作效果需要在企業的生產效率、產品銷量、市場占有率,最終是在企業產品的銷售業績中得到體現。而企業產品銷售的好壞有眾多的影響因素,其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而這又與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的長效機制的運作建設的好壞直接相關。因而,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三方構成“建設—反饋—再建設—再反饋”這一循環不斷的自反饋系統。其中,企業為產學研長效機制的運作起到了十分關鍵的效果檢驗與反饋的作用。根據企業銷售業績的信息反饋,科研機構可以及時調整研究方向,對科研人力和物力進行重新組織,以更適應企業生產發展的要求;市場環境中的企業的要求,也就代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高校也可通過企業及時調整教育方向和選擇教育途徑,以便能培養更適合社會需要的科研與技術人才。因此,企業也是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中重要的檢驗平臺。
產學研長效機制是適應當前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要求、可持續地為經濟生產力進步提供智力支持的發展模式。企業在其中不但是建設原動力,更為其運作與完善提供了運作平臺和檢驗平臺。充分認識到企業在產學研長效機制建設中的積極作用,將更有助于建立健全產學研三方協調機制、管理機制,使產學研長效機制真正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途徑和成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