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醫學院校非醫學類專業來說,專業開辦時間普遍不長,而且所處的環境是以醫學類專業為主的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和推薦無章可循,也無現成的經驗可參考。提高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是就業指導工作重要的環節之一,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管理系為例,從確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就業能力培訓、網絡引導學生就業思想、舉辦就業講座、多渠道收集就業信息和組織特色就業指導活動等六個方面論述非醫學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非醫學專業;就業能力;醫學院校
中圖分類號:F24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3)03-0144-02
右江民族醫學院是本科醫學院校,現有十個二級院系,其中公共事業管理、藥學和醫學英語等三個專業為非醫學專業。相對醫學專業而言,管理、藥學和英語等三個專業創辦的時間都不長,其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的歷史自然也不長。因此,我校非醫學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培養成為一個必須面對、必須思考和探索的課題。本文以右江民族醫學院管理系為例,對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作了一些粗淺的思考和探索。
我校于2003年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療信息方向),于2008年5月9日正式成立管理系,同年增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醫療保險方向)。在成立系部之后的三年多時間里,我們一直在探索我校管理專業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并根據專業特點和學校實際情況開展一些相關的就業能力培養的工作或活動。
一、明確人才培養目標
首先,開辦一個新的專業,必須要讓本專業的學生明確專業培養目標。管理系根據右醫“大醫精誠”的校訓提出的“精于醫術,誠于人品”的培養目標,結合本專業的特色提出了“精于管理,誠于人品,能于治事,善于研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其次,我們結合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專業課程設計,提出了管理系學生在校期間要培養“六大能力”,即組織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運用法律法規處理醫療糾紛能力、電腦實際應用能力和外語能力。第三,對管理系學生提出“能力綜合化,就業多元化”的目標要求。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管理系已經畢業的四屆畢業生就業流向呈多元化狀態,多數畢業生在衛生醫療機構就業,少數畢業生在地方黨政機關、各類企業工作。如管理系2009屆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流向顯示,在初次就業中有將近30%的畢業生進入企業單位工作;再如管理系2011屆公共事業管理本科專業畢業生在已經落實就業單位的35人中,進入各級醫院的有15人,進各級婦幼保健院的有11人,進入衛生管理部門的有兩人,進入企業的有4人,進入學校搞教學的有1人,考上碩士研究生的有兩人。根據絕大多數校友的反映,他們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現狀比較滿意。
二、加強自薦材料制作和求職面試的培訓
為提高學生的自薦材料制作和求職面試的能力,近兩年管理系在學生實習前固定舉辦“展示你最優秀的一面”主題自薦材料制作和求職面試比賽。在比賽中,學生通過展示自薦材料作品、接受評委面試和回答問題,加上評委老師對他們的自薦材料作品和面試表現進行點評,指出他們的優點和不足,他們的臨場發揮能力、反應能力、自薦材料制作能力等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通過網絡引導學生就業思想
Q群是學生時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之一。可以考慮從兩個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就業能力。一是借助已經畢業出去的校友群來引導學生的就業思想;二是輔導員、班主任可以通過QQ空間、個性簽名、公告等來引導學生的就業思想,如筆者在自己的工作專用QQ空間里撰寫了《有感于自薦材料制作大賽初評》、《有些同學理解自薦材料過于片面》等一系列文章,指出本系學生在自薦材料制作方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及建議,學生閱讀學習后還回帖參與評論,有的還轉載了文章。
四、舉辦校友講座活動,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近兩年管理系嘗試邀請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校友返校給在校生作報告。由于具有相同的專業背景和相同的求學經歷,邀請校友給在校生作報告相對容易引起在校生的“共鳴”,容易取得認同感,對激勵本專業在校學生向優秀校友學習,努力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就業信心,鼓勵他們解放思想,轉變就業觀念,到基層就業、創業具有積極的作用。
五、多渠道收集用人單位和用人信息,增強學生就業信心
1.發動在校生參與收集用人單位和用人信息工作,提高他們對就業的認識
管理系連續兩年發動全系在校學生利用寒暑假返回家鄉的時間收集本地相關用人單位信息。一般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有關的單位主要有當地的衛生局、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疾控中心、醫保中心、保險公司、各大企業等。用人單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單位名稱、單位負責人以及聯系方式、單位人事部門及聯系方式和單位簡介。學生們在收集信息過程中既可以鍛煉自己的膽量,也可以了解用人單位的信息和擇才標準,同時對本校和本專業也起到了一定的宣傳和推介的作用。
2.通過校友收集用人單位和用人信息
管理系已經畢業參加工作的校友有四屆,共170人,他們分布在廣西區內外各級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各類企業單位、地方各級黨政機關工作??梢哉f,這是一筆寶貴的人脈資源。我們通過電話、書信、QQ等方式整合校友資源,通過他們反饋他們的就業單位及就業地的相關單位的信息和用人信息。近三年,管理系每年通過校友反饋的信息多達30~50條。
3.發動全系教職工利用自己的人脈資源收集用人單位和用人信息
管理系教師黨支部利用“創先爭優”實踐活動發動教師收集用人信息,如要求每個教師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做到“八個一”,其中的一個“一”是一名黨員至少為畢業生提供一條用人信息,2012年底,管理系全體教師共為2012屆畢業生提供了20余條用人信息。
六、組織特色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2008年,管理系建系以來,結合“精于醫術,誠于人品,能于治事,善于研學”的人才培養目標,著力打造了“管理學堂”、感恩教育、管理企劃大賽、講課比賽、營銷大賽等一系列學生活動,其中有的已經固化成為系部的品牌學生實踐活動。如管理系舉辦了一屆大學生校園營銷大賽和四屆大學生管理企劃大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和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該校于2008年下半年正式把學生管理權限下放到二級院系,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推薦工作成為成為二級院系一項重要的工作,而要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和推薦工作,必須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尤其對于非醫學類專業來說,提高這些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更加迫在眉睫。因為這些專業普遍開辦時間不長,而且所處的環境是以醫學類專業為主的醫學院校,就業指導和推薦無章可循,也無現成的經驗借鑒。因此,非醫學類專業的院系非常有必要結合國內大學生就業的大環境和大形勢、用人單位的擇才標準、專業課程、課外的實踐活動等多方面去考慮加強和提高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此外,還要加強理論教學,同時,也要重視加強實踐性教學,通過實踐性教學,加強對學生的適應能力、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等就業能力的培養,及時對專業進行適當的調整,使學科建設與專業設置的結構趨向合理化、科學化,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1]。
參考文獻:
[1] 潘斌.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微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2):42.
[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