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面對大城市日益高漲的房價和停滯不前的薪水,農民工返鄉創業正日漸成為潮流。他們拋棄在大城市的“蝸居”,回到自己的家鄉,做農產品加工、開餐廳、搞養殖……“各盡其能,各得其所”,在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地方,找到了他們真正的舞臺。他們正在成為新一代的企業主。
2月22日,湖北仙桃為期三天的招聘大會落下帷幕,5萬余人進場求職,18288人與企業達成就職意向,其中300多人達成創業意向。據工作人員介紹,有些創業者原本是進場求職的,現場咨詢時發現有免息小額貸款,可以幫助他們圓回鄉創業的夢想,因此臨時改變了主意,堅定了創業的想法。
記者在湖北省內各縣市采訪發現,雖然春節已經過完了,但是一些原本在沿海城市打工的農民工卻并沒有像過去一樣急著返工,原來他們中有一部分年前就計劃好了要留在家鄉創業。這次回鄉,他們原本就是帶著技術、項目和資金回來的。據了解,像這樣毅然放棄城市打工生涯回到家鄉創業的農民工每年都有,他們正成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
返鄉創業熱起來
武漢市蔡店區某村農民張志強,在廣州番禺為一大型蔬菜種植基地打工種菜。三年后,他帶著打工攢下的錢以及學來的技術回到家鄉開始了種植事業,創辦了蔬菜種植基地,并帶動了幾個村的幾百戶菜農發展種植業。到目前為止,共發展以土豆、萵苣、菜薹等為主的綠色無公害蔬菜3000畝,不僅自己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戶,還帶動當地群眾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蘇集,宜昌石板村人。他曾在北京打工五年,在一家湖南餐館里為大廚打下手,大廚雖然不愿意教他本事,但蘇集自己卻是個有心人,經過五年的耳濡目染,煎炒炸蒸切他樣樣都心領神會了,于是毅然辭職,帶著女朋友回到了家鄉,在夷陵區的一個集貿市場邊開了一家湖南餐館,生意紅紅火火,每天的毛利達到3、4千元。回到家鄉不到兩年,他就從一個打工仔蛻變成一名小老板。
“金窩窩、銀窩窩,不如家里的土窩窩,咱農民只有把根扎在家鄉的土地上,才能把事業做大做強,才能發展得更好。”在外地打工10年的黃岡某村的村民李來波現在是當地小有名氣的一家農副產品收購加工廠廠長。他算是當地回鄉創業比較早的人,2008年,他帶著多年打工的積蓄和招商引來的500萬元,建起了全村第一個農副產品收購加工廠,不僅解決了3個鄉的農副產品收購難的問題,還安置了幾十名農民工就業。
石首市小河口鎮的任樂華,今年春節帶著60多人組成豪華車隊回家過年。從1993年跟隨老鄉南下打小工,到自己在惠州建廠生產防水材料,再到帶動村里的老鄉集體到外創業,20年中幾度跨越,他“參與制造”了100多名農民百萬富翁。“要是再回鄉把產業搞起來,那就圓滿了。”任樂華目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回鄉再創業。
創業土壤正在形成
據記者了解,為鼓勵和支持有經濟實力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各地政府也紛紛開辟“綠色通道”。比如石首市某鎮的王小山在外闖蕩多年,年前他回到老家,與村干部交流,說自己在外打工學會了養豬場的管理方法,并且想用自己這么多年攢下的資金在家鄉建設良種豬繁育場。對此,村干部很快反映到畜牧局,鄉里及時組織技術人員為他搞規劃、送技術,并無償為他提供10畝飼料地,積極支持他創業。這使王小山在家鄉創業的決心更加堅定。“政府向我提供了很多創業方面的優惠條件,但是我更希望能制定出比較完善的優惠配套政策,明確農民工返鄉投資同外地客商一樣享受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這樣的話,農民工返鄉創業的環境就更寬松了。”王小山說。
同樣對政府支持深有感受的,還有公安縣的周家生,他是2012年初回鄉創業上了一條面條生產線,這條生產線是靠著縣創業辦提供的10萬元擔保貸款順利起步的。
而仙桃某無紡布廠廠長張子安也對當地政府的支持充滿了感激,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去年底他順利拿到了擴建廠房的50畝地和2000萬元的貸款。針對一些回鄉創業者反映稅費負擔過重的情況,仙桃市政府把屬于地方的一部分稅費返還給企業,同時減免工商管理費、環保費、衛生費等項費用,以降低企業生產運營成本,提高創業的成功率和企業市場競爭力。
農民工返鄉創業有利于為廣大農村地區直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就近解決數量巨大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很多農民在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工作崗位了,而且創業的農民工還帶回來了很多大城市的新思想,這也影響了很多農民。溫家寶總理就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農民工回鄉創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部門應盡快建立一套有利于吸引外出務工農民回鄉創業的有效機制,出臺相關鼓勵政策,扶持農民工回鄉創業,從而推動‘打工潮’向‘創業潮’發展。”全國人大代表王梅珍曾表示,由于受金融危機影響,在外務工的農民回鄉創業和希望回鄉創業的人很多,正形成一股潮流,這對加快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良好的機遇。各地政府如果能夠順應、鼓勵、引導這股返鄉創業潮,必將大有可為。
多重困境卡住返鄉創業路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農民工返鄉創辦的企業一般具有規模小、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等特點,普遍面臨融資難、人才缺等困境,急需國家出臺相關政策給予扶持。
一是融資難。不少返鄉創業人員反映,現在的國有商業銀行貸款門檻高,而且貸款手續非常復雜,周期很長,難以解決返鄉創業者的融資之渴。
二是人才缺。某服裝公司的負責人董其才說,他的公司迫切需要引進高級人才,但是對他這樣的返鄉創業企業來說,必須要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才能吸引住人才。不少創業者還表示,由于他們大多是初高中畢業,辦企業存在盲目性,經營管理知識也比較薄弱,迫切需要指導。
此外,有的返鄉創業者還反映政府效能不高,雖然很多地方領導給予高度重視,但在落實過程中,一些部門和個人執行政策有偏差,服務意識不到位,甚至還存在吃拿卡要、推諉拖延的情況,不利于企業更好創業。
返鄉創業農民工呼吁,今后國家能針對上述問題,出臺相關政策給予農民工創業更多政策支持。湖北省社科院農村經濟研究所所長鄒進泰指出,大量農民工返鄉創業對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推動農村生產力和生產關系變革,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今后一段時間是我國勞動力轉移的高峰期,也是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重要機遇期,政府應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支持,更有效地發揮他們的作用,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