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慶利
(洛陽理工學院 河南·洛陽)
河南省是我國的人口大省與農業大省。近年來,依托地區的比較優勢,裝備制造業、食品、有色金屬等支柱產業逐步增強,工業增加值穩居全國第五位,產業結構水平顯著提高。但是,與全國和沿海省份相比,河南產業發展中仍然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合理、附加價值低和產業層次低等深層次問題,嚴重削弱了河南省的資源優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最終導致河南第一、第二產業競爭力優勢并不明顯,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選擇合適的產業結構升級模式,要考慮到其長遠的可持續發展性,來逐步培育河南的產業競爭力。本文基于價值鏈的視角,提出河南省產業升級路徑和對策,提出未來一段時期河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模式的可能選擇。
價值鏈理論是一個從微觀層面審視產業升級的新興理論,邁克爾·波特在《競爭優勢》一書中基于企業角度提出了價值鏈概念,他指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各環節所蘊含的價值是不均衡的,其中位于價值鏈兩端的上游研發與下游銷售環節的利潤最豐厚,而處于中間的加工組裝環節利潤較薄。根據價值鏈空間分布的大小差異,可以分成全球價值鏈(簡記為GVC)、國內價值鏈(簡記為NVC,或簡記為DVC)。價值鏈理論通過對價值環節的分解和產業的空間重構,釋放了傳統的產品不可分假設,拓展了經濟學的研究范圍,為產業升級提供了新的研究視角。
全球與國內價值鏈并建,是指在通過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全球價值鏈體系的同時構建國內價值鏈,充分利用國內資源和市場,實現沿OEM-ODM-OBM的逐步升級和高附加值環節的攀升,從而促進區域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與競爭力的提升。其原因在于:首先,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憑借其技術、資金和渠道優勢占據著全球價值鏈的高端環節,把低端環節轉移給發展中國家,從而形成了不均衡的生產網絡,這種低端嵌入的方式,使得發展中國家(地區)如果單純融入全球價值鏈而不構建國內價值鏈,僅有助于起飛階段的產業升級,在進行到高端階段時就會出現被“俘獲”現象,發展中國家依靠廉價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和環境資源,僅能獲得微薄利潤,無法向高附加值環節攀升的困境;第二,如果發展中國家(地區)僅封閉式地單純構建國內價值鏈,則會導致無法利用國際產業轉移為區域帶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資為產業結構升級提供資金支持和區域產業結構升級帶來技術外溢效應。因此,全球價值鏈與國內價值鏈并建,有利于區域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
河南基于全球-國內價值鏈并建的產業結構升級選擇,首先要解決的是區域主導產業的選擇,其次是產業進行攀升的路徑選擇。所謂主導產業,是指能夠依靠科技進步或技術創新獲得新的生產函數,通過自身的快速發展有效地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主導產業既是區域經濟的主要支柱,又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一)河南省主導產業選擇。我們以河南省統計局提供的《河南省投入產出表(2007)》分析產業的內部結構。根據計算公式和,計算出各個產業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表,如表1所示。(表1)
通過表1的統計計算可以看出: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都大于1,位居前十位的產業部門有:化學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和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同時,從河南省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看,現代裝備制造、食品、紡織服裝等產業在全國同行業競爭中處于領先和優勢地位,業關聯度較高,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發展潛力較大,應作為河南省今后重點發展和扶持的企業。此外,一些重要的戰略性產業,如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是未來工業化和信息化過程中的主導和支柱產業,應采取特殊政策,加快發展。通過以上分析,河南省的主導產業的選擇為:化學工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和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食品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等產業。
(二)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的路徑。河南省政府要制定出產業調整的政策,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各地做好承接產業轉移的準備,與沿海的產業實現對接;承接沿海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以代工形式加入跨國公司主導的GVC分工體系,快速實現工藝升級和流程升級;實現主導產業的價值鏈向兩端攀升,通過主導產業的價值鏈升級,通過區域產業協同構建本土產業鏈(NVC)。一是沿著技術能力方向發展,向產業上游的研發設計環節攀升;二是沿著市場銷售能力方向發展,向產業下游的營銷物流環節攀升。鼓勵沒有實現工藝升級和流程升級的小企業積極加入跨國企業主導的GVC來實現工藝升級和流程升級為主,然后再加入區域產業鏈;三是基于本土產業鏈形成主導產業集群,培養高級要素,促進其鏈內企業的技術提升,積極鼓勵融入跨國企業主導的GVC,實現從高端嵌入GVC;四是憑借其品牌、設計和營銷渠道為基礎,借鑒“制造三角”將生產制造環節轉移到周邊國家或有相似需求的發展中國家,形成區域價值鏈(AVC),從而更多的從事核心能力的開發,逐漸建立大企業主導的GVC,即實現NVC(本土價值鏈)→AVC(區域價值鏈)→GVC。
根據河南的現狀,從全球價值鏈和國內價值鏈視角來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對企業自主創新激勵的支持政策;第二,國內價值鏈構建與完善過程中,協調各個區域地方政府的沖突,以避免區域產業結構同構和惡性競爭的出現。通過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序型的產業空間轉移形成區域間價值鏈分工,整合不同區域的比較優勢,建立基于本土的價值鏈分工體系,逐漸培養人才、技術和品牌等高級要素,形成具有核心技術的主導產業,通過鏈的競爭最終建立自己主導的全球價值分工體系的模式。
(一)統籌規劃國內價值鏈構建中的區域分工。為避免出現制造業向現代服務業攀升過程中,區域產業結構重復建設和同構的風險,在進行河南省經濟規劃時,要以主導產業為中心研究制定規劃,重視主導產業發展中的地區協調,統籌主導產業上、下游發展,系統整合資源。各地市政府部門應從各自的優勢出發,促進資產的跨市重組和要素的跨地區流動,不僅要統籌考慮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分工和布局、城市功能定位,還要統籌考慮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提高整個河南省的整體合作力與整體競爭力,創建開放性區域經濟合作。

表1 河南省42個產業部門的感應度系數和影響力系數表
(二)營造主導產業創新發展環境。技術創新是實現從制造環節向產品研發環節攀升的核心,因此必須營造主導產業發展的創新環境,建立良好的區域信息通訊網絡,提供數據信息服務,制定行業技術規范等;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支持企業建立產業研發機構,重點推動與省內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體系;加大創新投入,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組織體系和激勵體制,建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完善包括技術市場、信息市場、產權交易市場、人才市場等在內的生產要素市場體系,逐步地培育和規范管理各類社會中介組織,建立創新服務體系,強化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功能,使科技成果的轉化具有充分的空間和良好的環境;保護企業知識產權,積極地推進科技創新成果專利化。
(三)完善主導產業發展的金融環境。通過差別化的金融貨幣政策,如利率政策、信貸傾斜政策等對主導產業的發展進行鼓勵;激勵高科技企業以其技術和產品優勢更多地承擔國家重點工程的科技配套項目,參與到國民經濟的運行中;擴大主導產業融資渠道,通過財政預算撥款、國有股權出資等多種渠道,擴大現有主導工業發展基金的規模。對于管理水平高和成長性好的大型企業,在上市融資、發行債券等方面予以優先保障,實現資本規??焖贁U張,繼續完善對中小企業的資金擔保,鼓勵發展勢頭良好的中小企業,充分利用創業板募集資金。向上爭取國家和省各類專項資金支持,整合市政府各部門的政策和資金,建立主導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發展;通過政府建立官方或半官方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向市場金融機構不愿或無力提供資金的重點產業進行投資和貸款,發揮對市場機制的矯正作用。
(四)傾斜配置資源,實施區別性的產業政策。對主導產業實行傾斜配置資源,政府應通過明確的條文規定,保障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供給,凡是主導產業涉及到的資源,都應通過一定的形式,給予優先考慮和支持,促使資源流向主導產業;實行減免稅收、差別稅率,鼓勵國防技術向民用技術轉化等,增強產業核心企業的市場優勢;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主要用于主導產業基地和產業項目建設,對重大項目由市“點供”用地指標。
[1]黃建中.中部崛起的可持續發展動力[M].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2]孫海燕.區域協調發展理論與實證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3]周韜.中原經濟區要素空間集聚現狀與政策選擇[J].西北人口,2012.1.
[4]劉中原.中原經濟區經濟發展戰略及產業發展選擇研究[D].河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