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積極回應廣大人民群眾對深化改革開放的強烈呼聲和殷切期待,凝聚社會共識,協調推進各領域各環節改革,努力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 財稅體制改革事關政府職能的轉變、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利益格局的合理調整、改革發展成果的公平分享,在各領域各環節的改革中舉足輕重,也是改革攻堅的重點難點。務必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高度,以更大的政治勇氣,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推進財稅體制改革。
改革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人民的利益,實現民生幸福。財稅體制改革同樣要以人民的期待為導向,要通過“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不斷為深化改革開放夯實群眾基礎”。
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化,關鍵是作出進一步改善民生、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的制度安排。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困難群眾的救助等是民生的主要支點,財政資源的投入要有切實的制度保障。離開制度基礎,民生責任就成為可有可無,政府行為就可能缺乏剛性約束,財力授予就可能受制于權力意志,難免不公。
行政開支過大,行政編制管理不嚴,不時曝光的財政浪費、天價政府采購、“縣長一正十六負”之類的領導職數,常成為人民群眾關注的焦點。建立節儉型政府,進一步“精兵簡政”的群眾呼聲,應該在財稅體制改革中得到回應和落實。
預算科學、嚴謹、公開,公共利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事實上,預算安排難免受到部門和一些利益集團的干擾,“跑部錢進”、“突擊花錢”現象不時發生,預算公開不夠全面的問題也客觀存在。建立起更加科學、民主的財政決策制度,充分保障民主監督、加大財政公開力度,還需進一步努力。
公平是最大的民意,也是財稅體制改革的關鍵點。在財政支出上,要重點解決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厚此薄彼的“負福利”和“逆向保障”問題;在稅收上,要平衡國富與民富關系,減輕企業和群眾的過度負擔,通過稅制改革實現稅負公平。
財稅體制改革的深化也需要相關配套改革的推進。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實現政府職能的合理定位和歸位,政務公開與監督的制度建設卓有成效,就能為管好“錢袋子”創造良好條件,有利于清除財稅體制改革障礙。
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異常繁重,財稅體制改革過程中的阻力和博弈同樣在所難免。但是,只要站在群眾利益的基石上,改革的方向就不會迷失,改革的進程就不會逆轉,改革的勇氣和智慧就不會喪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