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編輯部

2012年12月20-21日,在全國專員辦工作會議上,來自全國35個專員辦和西藏財政廳的代表們圍繞專員辦和財政監督工作中的焦點問題進行了小組討論。財政部黨組成員、紀檢組長劉建華,監督檢查局局長吳奇修,人事教育司司長趙鳴驥、駐部監察局局長高建華等領導到會。小組討論中,綜合財政監管,信息化建設,財政監督成果的利用、反饋與公開,專員辦內部管理等都是代表們熱議的話題。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近年來,財政監督從頂層設計到各項具體監督檢查工作都在有序進行,財政監督工作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局面。代表們紛紛表示,在大好形勢下,將結合全國財政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專員辦工作會議精神,推進各項財政監督工作進程,加快財政監督發展步伐。
2012年,綜合財政監管工作在全國全面鋪開。摸著石頭過河,難免遇到各種障礙,下一步,綜合財政監管工作如何掃除障礙,順利推進,也成為代表們討論的焦點。
關于綜合財政監管工作,財政部駐浙江專員辦監察專員高偉明 “三橋論”的觀點比較形象。他認為,做好綜合財政監管工作,要過好三座橋。第一座橋是專員辦,它一頭連著中央基層預算單位,一頭連著財政部監督檢查局,過這座橋有三個問題需要考慮,包括:要找準中央基層預算單位存在的問題;準確描述這些問題的本質;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第二座橋是財政部監督檢查局,它一頭連著專員辦,一頭連著業務司。過這座橋要考慮的問題是:分辨專員辦申報的問題的價值;與業務司協調溝通,爭取其理解與支持;建立信息反饋機制;有效考核綜合財政監管工作成效。第三座橋是財政部監督檢查局、業務司,監督檢查局和業務司分別連著各自的財政部分管領導。
針對如何提高綜合財政監管工作成效,財政部駐山西專員辦監察專員李元成提出,要推動上下聯動監管。他建議,在對一級預算單位進行檢查情況通報的同時,通過視頻會的形式在全系統進行通報,使預算單位從上到下高度重視,上下聯動整改。基層預算單位整改情況報當地專員辦和一級預算部門,一級預算部門匯總自查整改情況報財政部。通過這種方式,充分發揮財政監督的震動效應。
在24個專員辦設立綜合監管處是2012年綜合財政監管工作的一項新舉措。運行一段時間以來,很多專員辦都面臨這樣一個困惑:如何在綜合監管處和其他業務處室之間合理劃分職能范圍?職能劃分不合理,勢必影響整個專員辦的工作運行。圍繞這一問題,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討論。結合每個專員辦的實際情況,在實踐過程中逐步進行職能調整,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綜合財政監管需要摸索的工作。
對于綜合財政監管工作的發展方向,財政部駐四川專員辦監察專員杜恒認為,綜合財政監管應實現三個轉變,即從單一型向綜合型轉變,從糾錯型向預警型轉變,從會計型向管理型轉變。
監督檢查軟件利用率不高、信息化專業人才缺乏、缺少培訓指導是與會代表所反映的專員辦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財政部駐北京專員辦專員助理江樂森將當前財政監督檢查軟件利用率不高的原因歸納為三個方面:一是財政監督業務人員和軟件開發人員之間缺乏有效對接,軟件的設計沒有真正體現檢查人員的工作需求;二是專員辦干部相對缺乏信息化知識,對信息化建設存在認識上的不足;三是在制度設計時沒有對信息化建設進行配套。針對這些問題,他提出了四條建議:首先,信息化建設應由財政部監督檢查局主導,專員辦業務人員加入信息化建設小組,以確保軟件設計的針對性;其次,在修訂制度時向信息化建設小組征求意見;再次,信息化建設要實現業務和管理一體化;最后,加大信息化培訓力度。
信息化建設要達到怎樣的目標?財政部駐北京專員辦監察專員張更華認為,財政監督信息化應具備 “先進性、實用性、兼容性”等特性。然而,雖然多年來信息化建設一直在推進,但是進展較為緩慢,其功能與作用還不能滿足財政監督工作的現實需要。對專員辦信息化建設作出明確規劃已是形勢所需。為此,財政部駐天津專員辦監察專員曲海鷹建議,列出信息化建設進度表,明確每一個階段信息化建設的具體內容。
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是要找到突破口,面對監督檢查工作的現實需要,很多代表都提出,應盡快實現專員辦與財稅庫行的聯網,以提高監督檢查工作效率,解決專員辦人少事多的矛盾。財政部駐山西專員辦監察專員李元成建議,在目前條件已經成熟的情況下,可以由財政部監督檢查局牽頭制定信息化建設的具體規劃,力爭3-5年實現財稅庫行聯網。具體來說,從2013年開始推進專員辦與地方財政部門聯網,再逐步啟動與財稅庫行的聯網。
“財政監督檢查如果沒有成果利用,任務就只完成了一半。”財政部駐新疆專員辦監察專員陳方立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說,成果利用比監督檢查更重要。”
財政監督成果利用是近年來財政監督部門比較關注的問題。這一問題在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和全國專員辦工作會議上都被反復強調,與會代表也圍繞這一問題提出了很多建議。
陳方立建議,從五個方面加強財政監督成果利用:第一,監督檢查成果向相關政府部門通報;第二,監督檢查成果向被查單位及其主管部門通報;第三,根據《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將監督檢查成果向社會和媒體公告;第四,將監督檢查成果與預算資金分配撥付掛鉤;第五,針對監督檢查情況提出改善財政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意見和建議。
財政部駐四川專員辦監察專員杜恒認為,加強預算監管重要是看財政資金花出去效果如何,老百姓是否得到更多實惠,因此,建立績效考評體系,并嚴格實行問責制度,應列為全口徑預算監督的重要內容。他建議,對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的虛報冒領、違規使用等問題,應及時進行通報,并通過暫停撥付、扣減收回、追究責任等方式,在當年予以糾正。而專員辦在監督檢查工作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可以在檢查報告最后提出對該地區或該部門下一年預算進行調整、扣回的建議。
財政部駐內蒙古專員辦監察專員清河建議,建立縱橫結合的情況反饋交流機制。縱向上,建立各業務司局和專員辦之間的反饋制度,以提高檢查效能,增強監督檢查的權威性;橫向上,建立各專員辦之間的信息交流制度,通過相互發送簡報等形式,促進專員辦之間的經驗交流與學習。
財政部駐廣西專員辦監察專員卞文甫建議,可以由財政部下發處理決定,加大財政部組織的地方政府相關項目的違法違規問題處理處罰力度。
在財政監督科學發展過程中,專員辦高效的內部管理無疑成為促進財政監督工作快速前進的潤滑劑。對于如何加強內部管理,與會代表從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財政部駐大連專員辦監察專員王國利的建議是“管理下沉,關注基層”。他說,在進行財政監督頂層設計的同時,還要積極推進專員辦綜合治理。他建議,財政部監督檢查局、人事教育司、駐部監察局可以通過對每個專員辦存在的問題進行會診,有針對性地從財政監督、隊伍建設、廉政風險防控等方面提出綜合治理方案。這種方式效率高,并且有利于財政監督隊伍的穩定和監督檢查工作的有效開展。
財政部駐海南專員辦監察專員張鳳玲提出,要加快與監督業務相適應的內設機構的建設和財政監督干部的培養。在機構設置上,要體現針對性、靈活性;在隊伍建設上,要保證來源的多樣化。
專員辦的內部管理問題,上升到精神層面,便涉及到機關文化建設。財政部駐廣東專員辦監察專員江龍認為這項工作十分重要,他提出,加強專員辦機關文化建設,要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其次要加大相關投入;再次是給予適當的人財物的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