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東培
輪狀病毒(RV)是新生兒病毒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隨檢測手段的進步,近年發現RV不僅引起腸道內感染,而且早期即可發生抗原血癥和病毒血癥,導致全身多器官損害,已引起廣大學者關注[1]。本文收集2010年1月到2012年11月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院新生兒科住院75例新生兒RV腸炎患兒臨床資料,對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轉歸進行回顧性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的75例RV腸炎患兒,大便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RV-Ag(IgM)陽性。其中男40例,女35例,發病72 h內入院,年齡10~28 d,平均入院年齡(17±5.3)d,發病時間秋冬為主。
1.2 方法 收集臨床資料,對其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治療轉歸進行回顧性分析。
2.1 臨床表現 75例患兒均有水樣腹瀉、食欲不振;發熱25例,熱程1~3 d,發熱多為低熱及中度發熱;哭鬧、嘔吐者11例;輕度脫水者34例,中度脫水者5例,重度脫水者1例,同時出現血壓下降等休克表現;有15例出現呼吸增快等酸中毒癥狀;2例有出血性腸炎,1例出現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NEC)。部分患兒同時合并其他感染,31例合并呼吸道感染,25例有尿布皮炎,6例合并泌尿系感染,3例出現鵝口瘡。
2.2 實驗室檢查 患兒入院后立即常規測定血生化、血氣分析、凝血、大便輪狀病毒檢測、細菌培養、必要時做心電圖、腹平片等,合并其他感染者做相關檢查。檢測異常者病情恢復后再次復查。實驗室檢查62例有不同程度心肌、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損害,其中心肌酶譜(CKMB)異常41例(54.7%),肝功能異常 9例(12%),腎功能異常者 4例(5.3%),凝血功能異常11例(14.7%),25例有代謝性酸中毒,33例出現電解質紊亂,多臟器功能損害占51.3%,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PRT)大多不高。心肌酶改變者其中有3例心電圖異常,分別為房性早搏1例,室上性心動過速1例,ST段改變1例。
2.3 治療轉歸 入院后采取綜合治療,包括對癥支持治療,給予抗病毒藥物,必要時應用靜脈丙種球蛋白;物理降溫,嘔吐明顯者適量限食,常規補液、糾正酸中毒、電解質紊亂,心肌酶、肝功能異常者適當給予營養心肌、保肝治療,凝血功能異常給予糾正凝血障礙藥物應用,保護胃腸黏膜,補充益生菌等對癥治療,必要時予以免乳糖奶粉。合并合并其他感染者,予以相應治療。平均住院天數(6.3±3.1)d。檢測異常者病情恢復后再次復查,大部分均恢復正常,有3例心肌酶輕度異常,好轉出院,隨訪復查亦恢復。
RV目前仍是新生兒病毒性腸炎中最常見的病原[2],是發展中國家的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嚴重者可引起死亡。之前認為RV感染僅侵犯腸腔,導致脫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等。近年來隨著檢測水平的提高,逐漸發現RV亦可致腸道外感染,包括中樞神經、呼吸、心臟、肝臟、腎臟及血液等多系統損害[3];并發現細胞因子在RV感染的發病機制上可能起著重要作用;RV感染后癥狀的輕重及是否向腸道外播散可能和機體的免疫機制有關[4]。RV病毒血癥是造成腸道外感染的前提,腸道外病變可能是RV在免疫功能異常(或正常)的情況下通過血液或/和淋巴途徑播散所致[5]。
本文75例新生兒RV腸炎患兒均有水樣腹瀉、食欲不振,部分出現發熱、哭鬧、嘔吐,較快有脫水、酸中毒表現,嚴重者出現休克、NEC。實驗室檢查62例有不同程度心肌、肝功能、腎功能、凝血功能損害,C-反應蛋白(CRP)、降鈣素(PRT)大多不高,多臟器功能損害占51.3%。損害涉及消化道、心臟、肝臟、腎臟及血液等多系統,其中循環系統占腸道外損害首位,心肌酶恢復快慢不一,部分出現心電圖改變;其次為血液、肝臟、腎臟。合并感染以呼吸道感染為主。本組病例未發現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不排除癥狀輕,被發熱、脫水、酸中毒等臨床表現所掩蓋的可能。
總之,RV感染引起的腸道內外疾病是新生兒兒最常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可引起多臟器的損害。且病毒可隨環境改變而發生變異,不同亞型的致病性、致病力亦可發生改變,要引起足夠重視。臨床上在新生兒RV腸炎診治過程中需開闊思路,警惕其全身損害,以便及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減少嚴重損害造成不良后果。
[1] 黃曉磊,陳潔,虞燕萍,等.輪狀病毒病毒血癥與腸道外臟器損害的研究.浙江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35(1):69-75.
[2] 張家驤,魏克倫,薛辛東.新生兒急救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427-431.
[3] 陳瑤,姚英民.輪狀病毒腸道外感染的研究進展.醫學綜述,2006,12(3):145-147.
[4] 姚英民,歐巧群,李寧.小兒輪狀病毒血癥與臨床發病特點關系初探.中華兒科雜志,2005,43(11):867-868.
[5] 周瑞,陳蘭舉,陳名武.輪狀病毒感染引起腸道內外發病機制的研究進展.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2005,32(6):35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