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意符的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理論與操作*

2013-01-24 03:47:58鄧志勇崔淑珍
當代修辭學 2013年6期
關鍵詞:語言

鄧志勇 崔淑珍

(上海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0444/上海海事大學外國語學院,上海201306)

提 要 意識形態是后現代一個熱門話題。在西方修辭學界,尤其是修辭批評領域,意識形態已經占據了核心位置。本文基于意符(ideograph)這個概念詳細探討了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涉及它的理論和哲學假定,并勾勒出了這種修辭批評的基本方法。文章認為,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膠囊”,意符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來實現其誘發合作的修辭作用。

一、引 言

在后現代,意識形態(ideology)是一個熱門話題。早在1980年,著名修辭學家Michael Calvin McGee就在權威雜志《言語季刊》()上撰文闡釋了意識形態與修辭學的關系,與之相呼應的是,美國著名學者Phil Wander(1984)提出了修辭學領域的意識形態轉向,引起了廣大修辭學者的積極響應。時至今日,意識形態在西方修辭學,尤其是修辭批評領域仍占有重要的位置①。

在我國修辭學領域,對意識形態的修辭運作的討論不多,將其納入修辭批評的則更少。鑒于意識形態與語言使用、修辭行為密不可分,我們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本文將以意符(ideograph)為切入點,詳細探討修辭學視域下的意識形態批評,旨在拋磚引玉。

二、意識形態及意符的涵義

“意識形態”這個術語有悠久而復雜的歷史。該詞源于希臘語idea(觀念)和logos(學問),原意是觀念的學問,也即追溯觀念產生于對外界事物的認識的學問(馮契、徐孝通2000:893)。自其形成之時起,這個概念就與想象的領域相聯系,有人認為是通過顛倒社會生活的形象來反映現實,因而將其比喻為照相機的“obscura”(暗箱、投像器)(Thompson1984:16)。所以,現在人們一提到意識形態,常會聯想到一個負面的、消極的現象。譬如,哲學家Habermas(1979)就曾試圖找到一個不受支配的理想的話語情景,設想一個真正能獲得共識的話語情景來解放公共領域的話語(轉引自Sholle1988:24)。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意識形態對社會產生的不可或缺的、積極的作用。

Martin Seliger給意識形態下了一個比較權威的定義:意識形態是“用價值句、鼓動句及解釋句表達的信念群和非信念群。……意識形態形成的目的是在道德常規和一定量的事實以及自我意識到的與理性一致的基礎上長期為一群人證明那些確保某一秩序的維持、改革、摧毀甚至重建的實施手段和規定的合法性。”(轉引自Thompson1984:79)可以看出,“意識形態”可以指涉一個諸如“思想體系”、“信念體系”等純描述性的、中立的概念,也可以指涉對維持不對稱的權利關系起重要作用的、有偏見性的思想或信念體系,后者是一個帶有批評性意味的概念(同上:3)。不管是中立的還是有偏見的,意識形態的核心要素乃思想或信念體系。

作為一種思想、信念體系,意識形態必須通過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其中一個重要形式是“意符”。所謂“意符”,是“對一種傾向(orientation)的術語式的總結,是用來象征人們追求的最簡練的論題線(line of argument)的‘上帝’或‘最終’術語”(McGee1980:7)。“意符”的涵義,在其英文表達(ideograph)的構詞法(ideo-graph)中可見一斑:“ideo”是指觀念 /思想,“graph”是指圖畫,兩者合并則意味著“思想圖”,也即象征思想的圖或符號,正如漢字中的象形文字象征其意義一樣。可見,“意符”②是比較抽象、比較概括化的術語,就如膠囊,它把意蘊豐富的意識形態濃縮其中。一些術語,諸如“法制”、“自由”等,就是包含意識形態的意符。

三、意識形態的修辭功能及其實施的主要途徑

1.意識形態的修辭功能

修辭,用當代修辭學泰斗肯尼思·伯克(1969)的話說,是用符號誘發合作的行為。“誘發合作”意味著修辭者通過選擇符號手段,把聽眾的思想、態度、觀念、行為引向他所期望的方向。

從這樣的修辭觀看,意識形態的修辭功能是顯而易見的。作為社會人的產物,意識形態不僅是一個思想、信念群,更重要的是對社會發揮著重要修辭作用。意識形態不是什么錯誤的認識和負面的東西,而是有益的、積極的事物。前文引述的Martin Seliger關于意識形態的觀點明顯反映出意識形態的主要修辭功能。Paul Ricoeur(1982)曾指出,意識形態不僅是一種反映,而且也是一種合法性或合理性的證明(justification)(轉引自Sholle1988:27),也就是說,意識形態由于蘊涵了一種傾向,它可以成為論辯的手段,說服群體成員認為修辭者希望他們做的事情是對的,同時也使那些與該傾向不相容的事物被否決。用修辭學的行話來說,意識形態以一種巧妙的、不易察覺的方式勸說、影響著人們接受與該傾向一致的事物,同時也壓制、抵制不一致的事物(Thompson1984:187)。從某種程度上說,意識形態是對行為的一種呼喚,就如Bitzer(1968)所說的修辭情景呼喚修辭話語一樣。例如,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呼喚”產生具有社會主義特征的或符合社會主義制度的事物,或者證明其行為是“合法”的。

2.意識形態修辭功能的實施途徑:意符的運作

“意符”定義表明,意符不僅象征或包含了意識形態,也暗示了對這種獨特意識形態的信奉。比如“法制”這個意符,它不僅蘊含了法律的各種條文,更暗示了人們對其的信奉,象征了支持某種社會秩序的一系列命題。這有點像伯克所說的“動機”(motive)。在伯克(1945、1950)的修辭學體系中,“動機”是“對情景的速寫式總結”(shorthand summary of situation)③。伯克認為,修辭情景決定了修辭行為,換言之,修辭驅動了人的行為。同理,意符也驅動了人的行為,因為它象征了人們對意識形態的信奉。意識形態修辭功能的一個重要實施途徑正是意符。

任何修辭行為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之中進行的。如果說人是意識形態的動物,那么就意味著人的修辭行為以意識形態為在場,用伯克(1945)的話說,意識形態是修辭行為的“場景”(scene),制約、影響了修辭的方方面面,不僅制約了修辭者選擇可說的話(the sayable),也影響了聽眾選擇不聽什么,以及如何應對修辭者的話語的方式。Stuart Hall認為:

(意識形態)就像那些想當然的文化法則,……使意識形態的主體和消費者識別已知的事物,并賦予現實以一種想當然的地位。意識形態……把取決于歷史條件的社會關系呈現為自然的、不可避免和永恒的真理。……意識形態也把其前提偽裝成為已知的事實。當事件和實踐活動被表述得好似非歷史性真理(即永恒真理)時,有問題的事件和情況會被塑造成為沒有問題的、以社會的“自然”術語描繪的現象。(轉引自Anne Makus1990:499-500)

根據上述關于意識形態的論述,意符的修辭運作可以描述為:在意識形態的修辭情景的制約、影響下,修辭者通過意符這個符號手段,訴諸其蘊涵的意識形態,使修辭者的觀點、主張或行為與該意識形態一致起來。這樣,聽眾就面臨要么支持修辭者的觀點、主張或行為,要么冒因違背該意識形態而受社會譴責或懲罰的風險。通常情況下,聽眾會選擇前者。在這個勸說過程中,修辭者與聽眾在意符所蘊涵的意識形態中獲得了共識,也就是說,修辭者通過意符,誘使聽眾與其一樣思、想、行,即與修辭者合作。該修辭運作模式如圖1:

圖1:意符的修辭運作模式

上圖展示的是意符修辭運作的總體方式。具體來說,意符的修辭作用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式來實現:使事物自然化、一致化、普世化、常規化、霸權化(Chris Hackley2003:331)。

所謂“自然化”,是指修辭者通過蘊涵意識形態的意符,使聽眾覺得修辭者的觀點、主張或行為是理所當然的,因而對其不加懷疑和質問也就不知不覺地完全接受。這種幾乎無意識的勸說經常發生在共有同一意識形態的人們之間,也就是說,當修辭者與其聽眾來自相同文化背景、政治背景或意識形態背景時,這種說服顯得尤其自然,聽眾似乎想當然地就接受修辭者的所說、所思、所行,而不會質疑或懷疑它。所謂“一致化”,是指修辭者把其觀點、主張與意符蘊含的某種意識形態掛上鉤來。也就是說,使用包含或承載意識形態的話語或意符,尤其是承載社會中處于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的意符,從而迫使聽眾,尤其是那些意見與修辭者不同的人不得不在當下的問題上支持修辭者,否則就要冒因違背該意識形態而受到某種譴責或懲罰的危險。在這種情況下,修辭者實際上成為了該意識形態的代言人或化身,與其說是修辭者在勸說聽眾,不如說是該意識形態通過修辭者的話語在勸說聽眾。比如,修辭者為了勸說聽眾支持或接受其要求改革資源分配的主張,把該觀點與意符“公平、平等”掛上鉤,認為是資源分配制度導致了社會貧困,社會的兩極分化意味著社會不公平、不平等。至此,修辭者把要聽眾支持其改革資源分配的措施或主張引向了要聽眾接受對“公平、平等”這些意符的支持。很大的一種可能性是:聽眾別無選擇,只能支持修辭者提出的措施或主張,否則就有悖于憲法精神,除非聽眾內心深處能夠證明資源分配制度與社會貧困問題沒有關系(而這是不大可能的)。

與上述作用方式相似,所謂意符的“普世化”就是指修辭者使用濃縮意識形態的意符,使本來只在個別或具體條件下站得住腳的觀點或行為變得具有普遍意義,即變成在一切條件下都站得住腳的觀點、態度或行為,從而使聽眾被迫接受。從接受的人數來說,修辭者的話語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成功影響的聽眾的多少,被影響的人越多,修辭效果就越好。普世化的基本理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多多益善、越廣越好。普世化的過程說到底就是一致化過程的終極目標或結果。“常規化”是從時間緯度來說的,其基本理念與“普世化”相似。“常規化”意味著修辭者通過使用蘊含某種意識形態的意符,把其觀念、主張與該意識形態掛上鉤,迫使聽眾接受它并將其維持下去。譬如,修辭者為了把獻血常態化,訴諸意符“愛”,即把獻血與愛這個普世的價值掛鉤,認為獻血是愛的體現,而愛不是一個時宜之行為,而是一個要始終秉承的價值,換言之,獻血必須常規化。如果聽眾接受愛這個普遍價值,那就等于把對這個價值的堅持轉移到對獻血常態化的支持。又如當前社會掀起為貧困人員捐錢物,修辭者為了發動更多的人為貧困人員或災區人民捐錢捐物,訴諸普世價值愛,這種愛,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年長的人,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應該奉獻,有錢捐錢,有物捐物,捐多捐少不重要,只要捐就獻出了愛。正是通過把捐錢物與普世價值愛聯系在一起,把它看做愛的一種體現,修辭者可以動員全社會的人行動起來為窮人或災民捐錢捐物,并使這種行為也成為一種普世化、常態化的行為。

意符修辭運作的另一種重要形式是霸權化。“霸權化”意味著在多種意識形態并存的社會中,必然有一種占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在賦予一些人以話語權的同時剝奪其他人的話語權,也就是說,意識形態導致話語的出現和缺失。一旦某人或某些人獲得霸權地位,他/他們就會訴諸其意識形態,從而維持其霸權地位,換言之,放棄了該霸權賴以存在的意識形態,該霸權也就難以維持了。霸權的基本運作是排除異己,邊緣化異己,或使異己喪失話語權,使異己在社會上缺失。所以,意符的霸權化修辭運作,就意識形態與霸權的關聯來看,是通過修辭主體在意識形態的支配下選擇性地建構社會現實,呈現與其觀點、信念、行為一致的東西,同時遮蔽那些與其不一致的東西。用Burke的術語來說,修辭者使用體現意識形態的話語構成“術語屏”,限制了聽眾的認知方向,使其只能看到那些被呈現的、享有霸權地位的東西,而看不到那些被過濾掉的、被隱去的東西。作為結果,聽眾就被誘發與修辭者合作,贊成他的觀點、主張、信念及行為。

四、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涵義及理論基礎和哲學假定

1.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涵義

“意識形態批評”是對受倫理和政治原因驅動的批評的總稱。由于倫理與政治因素都與價值有關,因此意識形態批評也是一種對話語中的價值的評論,即評論修辭話語蘊含的價值對聽眾產生影響的評論。從歷史上看,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與女性爭取平等、權利,與黑人和移民在美國爭取平等、權利,與社會底層階級爭取權利等社會現象息息相關,故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往往帶有政治色彩。按此理解,意識形態修辭批評不是只有一種,而是多種,但是它們的差異并不掩蓋這樣的事實:所有的意識形態修辭批評都試圖揭示意識形態影響乃至決定人的態度、行為、觀點的運作原理,從而使人看清楚所謂的現實情況的本來面目。在意識形態修辭批評者看來,修辭用沉默的、通常不經意的方法,透過相關的權力和知識,既掩蓋也顯露出信息。所以Crowley(1992:452)認為,“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抨擊或摧毀那種驅動傳統學術研究的意識形態”。顯然,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具有解構主義的革命精神,正如Mosco(1983:239)指出的,“批評研究把社會上那些表面上看來不相關的力量所編制起來的厚密的網絡展現出來”。可見,意識形態修辭學批評通過展示意識形態修辭的運作方法,發揮一種解密的功能作用,具有與解構哲學家Foucaul類似的“批評精神”(McKerrow1989:92)。如果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把目光聚焦于意識形態所造成的霸權,那么它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其運作機理,最終達到摧毀其在社會關系中的效果。當然,不同的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目的也可能不完全相同。譬如,McGee(1980)認為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家要分析自由和權力對意識控制的影響,而Philip Wander(1983)則認為要揭露話語和社會實踐所蘊涵的意識形態,從而向解放邁進(轉引自Makus1990:496)。

2.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理論基礎

1.1 修辭觀、語言觀及意識形態觀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無論是關于話語的價值的分析和評論,還是對霸權和話語的分析和評論,歸根結底都是修辭批評,故必須根基于修辭學理論之上。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是基于這樣的修辭觀:修辭是象征行為,是(修辭者)用符號,尤其是語言去影響、說服或誘發聽眾合作的行為。修辭也是社會現實及知識建構過程。社會是人類的社會,其形成過程是語言的運作過程、修辭的運作過程。沒有經過人際間的交往、論辯,就沒有所謂的“共識”即知識。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秉承的語言觀是:語言是符號系統,它具有構建社會現實的功能。語言學家Saussure(1966:111-112)認為,“我們的思想,除了在書中表達之外,只是一個無形的、分辨不清的混沌……如果沒有符號的幫助,我們就不能在兩個思想之間進行清晰、一致的區分。沒有語言,思想是一個模糊的、未知的星云。沒有先于語言而存在的思想,只有語言出現后事物才變得清晰起來”。既然是語言賦予了事物的形態,那么可以說,“語言也成為了我們與外界打交道及應對外界的典型方式,甚至可以說它形成了人的典型結構。若再稍稍推而廣之,也可以說語言或許也建構了人類表現的典型結構”(Hawkes1977:28,轉引自Devitt&Sterelny(1999:215))。在意識形態修辭批評里,語言被賦予了本體論意義。語言不僅僅是表達思想的工具,也是人性的體現。語言與意識形態不可分,是意識形態的基本表現形式。

上文表明,作為觀念、信念系統的意識形態,必須通過符號載體來表示,這個載體可以是語言的,也可是非語言的,但就語言是最主要的交際工具而言,顯然意識形態的最重要的載體是語言符號。

意識形態與語言不可分。這種不可分性體現在兩方面。首先,語言是社會人的產物,它必須承載人的觀念、價值。McGee(1980:8)指出:

語言,是“人們所說的話”……有了語言,“人”進入我們身體,安身于我們體內,使我們每一個人都成為“人”的一個例子。我們的母語使內心最深處的我們被社會化,正因為這個原因,嚴格地說,每一個體的人都屬于社會。他可以逃離他的出生和成長的地方,但在逃離中,這個社會不可阻擋地伴隨著他,因為他體內攜帶著它。這就是“人是社會的動物”這個命題所擁有的真正涵義。

既然人是社會的動物,他就是價值的、倫理的、政治的動物,是意識形態的動物。

其次,意識形態的功能必須通過符號尤其是語言的運作來實現。作為信念、價值系統,意識形態與人們的社會和語言行為交織在一起,并在此得到踐行。意識形態一旦產生,社會的個體人就成為其代言人。正如Hall所說:“我們被意識形態所召喚,被招募為它們的‘作者’、它們本質上的主體;反過來,我們又受制于我們在界定某種情況或事件時預設的意識形態結構”(Anne Makus1990:500)。這種踐行意識形態的功能的過程是修辭行為。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毫無疑問也必須依賴一種關于意識形態的理論。這種理論可以概括為:意識形態是一個價值、觀念系統,它影響甚至支配著人們的觀念和行為。Seliger認為,意識形態是蘊含行為傾向的信念體系,它們組織成連貫的系統,規定了什么是對、什么是錯,規定了人們如何遵守、如何調整以適應環境。人們依靠意識形態來設計、支持具體的政治行為,制訂日常政治事物的有關政策(Thompson1984:78-79)。在意識形態修辭批評里,意識形態并不是對社會關系的一種錯誤或歪曲的表達,而是一種真實的關系,也就是通過這種關系,人們與世界的關聯得以體現。

1.2 哲學假定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旨在闡釋意識形態對人們的潛移默化作用,常涉及權利、霸權的運作。可見,修辭批評的一個最基本的哲學假定是:在一個特定的社會里,必然存在兩種甚至多種意識形態,其中一種處于支配或核心地位,也就是說,這些不同的意識形態在社會上的地位是不一樣的。在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看來,社會權利、霸權的運作的一個基本方式是準許某些與社會上處于支配地位意識的形態一致的話語出現,同時剝奪與之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話語,因此出現“在場”與“缺失”;“在場”體現了霸權,“缺失”體現了被支配。從說服、影響的角度來看,這種“在場”通過給予人們以“術語屏”,規定、制約了人們的認知導向,從而使他們像修辭者那樣思、言、行。從批評的角度來說,缺失與出現同等重要,兩者互為參照(McKerrow1989:107)。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第二個基本哲學假定是:所有意識形態都是在一種贊同與懲處的物質母體之中,這個母體決定了它們之間的關系(G?ran Therborn1980:32)。既然社會存在不同的意識形態,既然修辭者訴諸主流或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那么意識形態修辭的一個關鍵就是聽眾對贊同與懲罰的考量。如果聽從修辭者的話,也就是說按照修辭者所訴諸的意識形態去思考、言說、行動,他(們)就可能會受到社會上的認可。如果逆修辭者所訴諸的意識形態而行之,也就是說違背社會支配地位的意識形態而行之,他(們)可能就會受到某種程度、某個方面的懲處。意識形態修辭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聽眾對贊同與懲罰的考量及其取舍。

如果從馬克思主義視角來看,意識形態修辭批評還有另一個假定,即意識形態與社會階級及階級意識緊密關聯。根據馬克思主義觀點,經濟基礎決上層建筑,意識形態是經濟基礎的反映。一個社會存在不同的社會階層甚至階級,因此也存在與不同階級、不同階層相對應的不同意識形態。“任何一生產方式都需要特殊的經濟地位的意識形態,任何剝削性的生產方式都需要特殊的意識形態”(Therbor1980:38,41)。處于統治或支配地位的階級或階層,需要一種相應的意識形態為其服務,其功能體現為它為這種階級的觀念、行為進行辯護、支持,從而使其得以維持、鞏固。

五、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基本操作方法

McGee(1980:16)指出,“一個社團的意識形態是在特定的修辭話語中使用這些意符而形成的,因為這些意符的使用形成了那些人的具體行動和信念的理由”。McGee的真知灼見隱約地提示了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基本方法。既然意識形態是用語言或符號的形態出現的,那么,順著McGee思路,意識形態的基本表現形式就是意符。意識形態修辭批評必須聚焦于它。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第一個基本步驟是考察修辭話語,鑒別其中的意符。對意符的考察,涉及歷時和共時的兩個方面,這為闡釋特定的人類環境(也即現實)與修辭話語中所投射的環境之間的張力奠定基礎。就某一個意符而言,它的歷史結構建立其意義的參數項和類別,“代表了它在某個特定修辭文化中的全部使用范圍和歷史”(轉引自Cloud1998:392),這就要求批評家考察該意符的發展與變化。對意符的共時分析與描寫,是一種結構主義的方法,其基本理念是:修辭話語中的一個意符必須與其它意符相關聯并從中獲得意義。所以,共時的意符分析其實是一個尋求修辭話語中的意符簇(cluster of ideographs)并對此分析與評論的過程。Cloud(1998:394)在進行意符“家庭價值”(family values)進行批評時說道:

(從方法上來說)我首先研讀政治與歷史語境之下的文本,并勾勒出語義延續與變化。這種研讀使我發現意符簇以及它們之間的意義和意識形態上的關聯。然后,我描述所觀察到的意符與意符的各種不同的修辭用法之間的張力。……根據這種向導批評者可以對這些口號為什么可以贏得支持、為什么它們可以影響我們的集體生活獲得認識。

從Cloud的經驗中我們可以獲得這樣的信息:對修辭話語中的意符進行歷時和共時的考察有助于解密為什么修辭話語能夠依靠意符的運作勸說、影響聽眾。Longaker&Walker(2011:188)也提出了類似方法,它包括:(a)尋求穩定的預設體系(他們認為意識形態是話語底下的預設);(b)關注為什么一套預設與同一個論題中的另一套預設相重疊、互動;(c)尋求這些預設是否延伸到其它論題中;(d)發現一個意識形態和單一論題中的共同張力。

上述學者的經驗之談表明,考察修辭話語中的意符網絡系統及其延伸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構成了修辭者的術語屏。現以意符“自由”為例。在修辭話語中,它可以與眾多術語或事物鏈接起來,“因為決定意識形態的因素不只是一種,如經濟因素,而是由眾多原因的網絡系統所影響,包括經濟壓力、宗教灌輸、教育機構、個人的習慣、社會道德、語言規范等”(轉引自Longaker&Jeffrey2011:197)。例如“自由”可以和“進步”(因為它擺脫了專制)、“奉獻”(為了創造和捍衛自由)、“固有性”(因為它是上帝創造且人人都有)等概念相聯,并衍生出諸多論題,如交通要自由、貿易要自由、信仰要自由、言論要自由、社會不能有壓迫、人不要殘忍、生活不要有危險等。由此可見,在修辭話語中,修辭批評者可以找出核心意符與其它概念或意符之間的意義關聯,并發現該核心意符與其相關的事物之間的論題聯系(也即邏輯聯系)。

對意符及其網絡的共時考察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步驟,因為修辭話語中的意符簇決定了修辭者的修辭動機和勸說導向。所以,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第三個重要步驟是闡釋意符網絡所蘊涵的論題系統,也即分析、闡釋修辭話語所蘊涵的意符系統的理性說服機制。Longaker&Walker(2011:188)指出,修辭話語中存在一個意符支持多個論題的現象,因此,修辭批評家需要考察論辯中的思想,且需要關注人們通常共享的預設以及這些支持每個論題的預設,要在更廣的范圍考察理性訴諸。

Louis Althusser認為,意識形態決定/影響了人的性格和理解,“意識形態稱呼你,叫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叫你怎樣理解事物你就怎樣理解事物,叫你怎樣為人處事你就如何處事”(轉引Longaker&Walker2011:187)。因此,修辭批評家要解釋意識形態控制所需的主要詞匯,也即闡釋意識形態的詞匯網絡對人的影響(Chris Hackley2003:331)。既然“意符代表了對那些經過公眾論辯所支持的行為的合法性信奉”(轉引自Cloud1998:390),修辭批評家就應該考察、分析意符在修辭論題中的建構作用,從某個角度說,這也是考察意符對意義的建構功能。如前文所述,自然的共識是不存在的,意義是社會建構的。一個意識形態主張的合法性取決于那個能充當全部真理的部分,取決于這些具體的不公正的建構被認為是自然的、真實的現象(Makus1990:489)。換言之,對意符的勸說、影響聽眾的作用方式的描述涉及意識形態是如何使事物自然化、一致化、普世化、常規化、工具化和霸權化(參見前文對意識符號的功能表現方面的論述)。綜上所述,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基本操作方法可圖示如下:

圖2: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操作基本模式

六、結 語

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是一種文化批評,它的興起與后現代主義有很大的關聯。意識形態修辭批評是對修辭話語中的意識形態及其勸說、影響聽眾的功能和運作機制進行分析與評論,其目的是揭示意識形態對修辭者的勸說目的所起的作用,這個過程的關鍵是對意識形態的基本載體即意符的分析與評論。意識形態之所以具有說服、影響人的修辭功能,是因為意識形態的象征體意符體現了社會文化群體成員對其的認同和信奉。在論題的建構中,意符承載了社會價值,因此成為修辭者的訴諸對象,也構成了論題的支撐部分。意識形態的基本修辭功能是使事物自然化、常規化、普世化和霸權化。意識形態修辭批評的關鍵所在是分析意識符號的修辭運作。

注 釋

①當代修辭批評談論的話題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一是修辭學領域的意識形態轉向,二是修辭學的認知性,三是修辭學的范疇。詳見Dale Cyphert(2001:378)。

②形象地說,“ideograph”應譯為“意圖”,但恐與日常所說表述目的的“意圖”相混淆,故本文譯為“意符”。

③伯克的“動機”與心理學上的動機不同。在伯克的《動機語法》里,“動機”是語言層面的現象,是修辭者對語言戲劇性五要素的凸顯而形成的、并體現其行為傾向的語言現象。詳見Burke(1945)、鄧志勇(2011)。

猜你喜歡
語言
詩之新,以語言創造為基
中華詩詞(2023年8期)2023-02-06 08:51:28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日常語言與播音語言
新聞傳播(2016年10期)2016-09-26 12:15:04
語言技能退化與語言瀕危
我有我語言
論語言的“得體”
語文知識(2014年10期)2014-02-28 22:00:56
Only Words慎用你的語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久久久久无码区中文字幕|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色悠久久综合|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熟睡乱子伦视频网站|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亚洲永久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亚洲性一区| 五月天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午夜丁香婷婷| 久久动漫精品|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18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欧美中日韩成人综合视频|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69综合网| 亚洲国产看片基地久久1024| 午夜高清国产拍精品|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无码a∨|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免费人成网站在线高清|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亚洲娇小与黑人巨大交| jijzzizz老师出水喷水喷出| 色婷婷综合在线|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黄色| 亚洲乱码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图欧美激情|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免费无遮挡AV| 精品国产美女福到在线直播|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福利免费观看|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熟妇无码人妻| 国产理论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手机在线小视频免费观看|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亚洲| 国产精品妖精视频| 欧美一级在线| 国产嫖妓91东北老熟女久久一| 91青青视频| 韩日午夜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久久中文电影|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吹潮在线观看中文|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亚洲最新地址| 欧美啪啪视频免码|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黄色网在线免费观看| 91娇喘视频| 日本五区在线不卡精品| 91黄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第一页| a级毛片免费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