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 偉 陳 楓
廣東人大代表提出:公共事業不能成為暴利行業
◎文/黃 偉 陳 楓

《南方日報》報道的省人大代表呼吁降低廣深高速收費一事持續發酵。有代表支招:政府應考慮回購其經營權,將廣深高速改為免費的國道。政府以后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公共項目建設時,要科學、合理地設定退出機制,經營一定年限、達到一定收益后要讓利給市民。交通基礎設施等公共事業,不能成為暴利行業。
深圳團的省人大代表林慧在審議財政預算報告時繼續追問廣深高速收費問題,激動地說“只要我當一天代表,就要繼續追問下去”。同團的劉林代表馬上響應說,“我支持你!”
“前不久,一個客商來深圳參加重要商務活動。他下午4點給我打電話,說上廣深高速啦,我們等啊等,直到晚上9點才到,活動早搞完了,一問,大部分時間耗在了東莞路段。”林慧說。
“深圳北上主要靠這條路,堵車嚴重,路況也不算好,收費這么高,你說老百姓能不氣嗎?能不罵嗎?就像魚刺扎到了喉嚨里。”林慧表示。
“去年6月全省高速公路降價,我一開始還挺高興,總算有點效果了。沒想到,竟然是從72元提高到74元!有關部門的解釋是大車降價,小車不降,還稍微提了價!可小車占了70%啊,我很郁悶!”林慧聲調提高,“在大家的呼吁下,去年12月份終于調了價,74元降到70元。我們喊了十年,只降了2塊錢!我們能滿意嗎?”
談起廣深高速,廣州團的省人大代表汪加勝也是一臉無奈,“這是我見過最堵的高速路,但也是最繁忙的高速路,收費還不低。”
“我們不是想為難政府部門。”林慧代表表示,我們要求并不高,只要降低到通用標準每公里四毛五。
“如果說廣深高速還在經營協議期,政府還是要講誠信。在遵守約定的大前提下,用什么方法減輕市民的負擔,可以探討。”省人大代表徐嵩說。
“用公眾的壓力來否決一個有效協議,也不是一個法治社會能接受的。”徐嵩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出資回購經營權。
林慧表示,政府與投資方展開談判不是沒有理由,“你如果真是高速公路,那你得履行高速公路的職能,你履行不了,快不起來,就不能按照高速公路的標準收費,至少要降低收費。”
她也認可回購經營權的建議,將其改為國道免費通行才是治本之策。“廣東有這個財力,也有這個先例,深圳就曾和投資方談判,回購了梧桐山隧道經營權。”
“廣東收費公路太多了,珠三角企業的物流成本很高,如果廣深高速不收費,加上107國道,兩條大動脈將大大促進深莞與廣佛肇、珠中江和粵北山區的聯系。”列席會議的省政府參事、省社科院研究員梁桂全說。
有代表坦言,他們是看了報紙才知道,廣深高速很賺錢。媒體曾報道,項目總投資額約合114.24億元,但在2002年7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7年半的時間里,廣深高速合計實現了242.48億元的路費收入。
“我們作過了解,就是放在全國,這條路的收費率、利潤率都名列前茅。”林慧說。
她認為,廣深高速降低收費久拖不決這一事件,應該讓政府部門引以為戒。“公共項目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項目,它必須考慮社會效益,按照美國的經驗,社會資本參與的公共項目,規定得很嚴格,利潤率要控制在10%以內,你可以長期持有,但你不能高收費。”
“要做好政策設計,不能僅僅簡單規定經營年限,應該考慮退出機制,比如你達到一個收益目標后,就要取締收費。”林慧認為:不這樣做,政府到時很被動。
“類似交通基礎設施的公共事業,一定不能成為暴利行業。如果變成暴利,只會加大整體的社會運行成本。政府也好,企業也好,個人也罷,都會吃到苦頭。”林慧說。
有代表表示,全省各地以前都在招商引資、大搞基建,各種優惠政策都出來了,要什么給什么,長遠來看,有些政策現在成了發展阻礙,“費堅強”模本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