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霞英
(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張家界427000)
《機械制圖》是工科重要的主干技術基礎課程,是工程技術人員的啟蒙課,在工程科學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被譽為“工程上的語言學”。該課程的教學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工程圖識讀和繪制能力。空間思維能力,即剖析實物幾何元素組成及空間位置關系的能力。識圖,即看圖,由給出的平面視圖能夠還原出其空間實物的能力。繪圖是與識圖相逆的一個過程,即能對給出的實物模型在二維平面上用視圖表達出來。上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科學系統的培訓體系下長期實踐,反復練習。
五年制高職學生是大學生隊伍的組成部分之一,招收的對象是中考成績相對較低的初中應屆畢業生。近年來,各高校辦學規模擴大,而生源連年下降,招生條件更是放松,部分五年制高職生甚至沒有完成初中學業。該學生群體存在以下特點,直接影響《機械制圖》課程授課品質的提高。
(1)基礎知識體系不健全,未經過《空間幾何》課程學習和系統的空間思維能力訓練,空間想象力不夠。
(2)認知能力不強、自學能力差[1]。九年義務教育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對課程學習的自我把握能力不強,難以短時間消化較大的信息量。
(3)年紀小,控制能力差,缺乏耐性。工程制圖嚴謹縝密,需要學生有極大的耐性和縝密的思維。
五年制高職學生還有一大特點:本地學生居多,如在本人授課的數控技術專業125513班,80%以上的學生為走讀生,走讀生的管理松散,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正常進行,需要在教學實踐中克服。
針對以上問題,結合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探索,現提出以下幾點教學思考。
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學習促進的過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實現輕松教學的必要條件之一,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創建良好教學環境的基礎和前提。在培養良好師生關系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老師起著主導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注意時時為人師表,處處以身作則,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人格魅力和親和力,以此感染學生,激發學習熱情。
教師對學生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最細致、最艱巨的任務之一就是愛護和發展學生的自尊感。”教師尊重和信任學生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學生只有得到教師的尊重信任,才能突破師生間年齡、閱歷、常識的差異建立起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才能激發學生自尊、自愛、自強健康向上的情感;才能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最大限度提高學習能動性和積極性,所謂“親其師而信其道”。
五年制高職學生多為初中畢業,沒有經歷過系統的立體幾何學習,空間抽象思維不強,增加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是做好《機械制圖》教學工作的重要途徑,在教學課程設置中,須開設《空間幾何》等基礎課程學習,彌補學生基礎知識的不足。
前已述及,《機械制圖》是工科專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之一[2],學生只有掌握這門課程,才能順利開展《機械設計》《機械制造》等專業課的學習[3]。教師要做好《機械制圖》的學習動員工作,加深學生對該課重要性的認識,調動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熱情,激起學生學好該課程的驅動心理,力求化被動學習為主動。
高職教育主要是按照社會的實際需求,以能力為本位組織教學,其目標是培養介于學科研究型和直接操作型之間的中間技術型人才,因此教學知識點也應該介于學科研究和直接操作需求之間。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組織難度適宜、詳略得到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既不可貪多讓學生難求甚解,又不能太略而達不到培訓目標。此舉可減少教學內容,減輕學生的負擔,有利于學生建立成功的信心和信念,進而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于基礎較好且有富余能力的學生,教師應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更深層次的知識,避免成績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和成績,老師應及時給予贊賞和認可,對評價成功的標準也可因人而異,給學生多一些鼓勵和表揚,盡最大可能滿足學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
思維是主體對事物信息進行的能動操作,不同人對事物規律的接受過程不一樣。《機械制圖》課程學習需要具有強大的空間思維能力,教師和學生在此方面存在巨大差距。教師不可一味按照個人理解組織教學,應該有意識地揣摩學生的思維方式,以學生思維特點為切入點,按最適于學生理解的方式傳授。這需要教師多走下“講臺”,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和建議,及時、積極地修正講授方法,達到教學帶動學習,學習反饋教學,教學與學習同步提高的效果。
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目前《機械制圖》教學主要依賴多媒體和板書教學結合的形式開展,存在以下普遍現象:
(1)多媒體課件照搬書本,空洞乏味,毫無創新。目前很多教學課件內容以靜態圖文為主,課件與課本無異,失去多媒體教學意義。
(2)教課如念書,忽視學生感受。課程講授單調乏味,沒有新鮮元素。多媒體教室光線暗淡,導致學生昏昏欲睡,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五年制學生自學能力差、基礎知識薄弱、自我控制力不強,須多通過感官刺激學生對立體圖形及規律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中應有效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的動畫生動形象地展示《機械制圖》課程中一些普通條件下無法直接觀察到的過程或是抽象、靜態的內容,使教學過程圖文并茂,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在直觀感和立體感的不足,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4]。以下是幾點建議:
一是,在教學中應大幅提高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豐富程度。以解釋規律為目的,增加Pro-E等立體建模軟件的利用;增加課件多媒體的動畫的比例;增加網絡視頻教學資源的利用。
二是,改善授課方式,提高表達能力。《機械制圖》教材語言雖精煉簡潔,卻不一定最適合高職學生理解,教師不應背書念書,應將專業語言通俗化,輔助學生理解。
三是,苦練內功,提高自身板書能力。任課老師具有扎實的繪圖功底,通過親身示范繪圖過程,加深學生對圖形元素的理解。
四是,充分利用直觀教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解幾何體的視圖時,利用棱柱、棱錐、圓柱等實物模型,增加學生的視覺感受,讓學生練習畫三視圖,再從三視圖想象實物模型,反復練習,逐步建立起空間立體感[5]。
總之,教師需以學生思維規律為突破口,戰略上要從大局規劃、細節控制,戰術上遵循規律、突破傳統,多方面積極配合,提高五年制高職班《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效果。
[1]曾 文.五年制高職學生課堂消極行為的誘因與對策[J].中國商界,2010(11):326-327.
[2]孫玉惠.關于《機械制圖》教學的幾點思考[J].探索,2011(5):66-67.
[3]李細榮,宋福康,萬思蘭.《機械制圖》教學方法改革探析[J].宜春學院學報,2009(31):162-163.
[4]洪曉暉.關于《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法的革新[J].職業技術,2011(4):100-101.
[5]薛鳳燕.如何培養學生對《機械制圖》課的興趣[J].職業教育研究,2006(6):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