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四川蘆山地震發生后,在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下,司法行政系統抗震救災工作行動迅速、措施有力,科學、有序、有效,為做好下一階段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打下了基礎。
4月25日,司法部部長吳愛英主持召開部長辦公會議,傳達學習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研究司法行政系統下一步抗震救災工作。吳愛英強調,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國務院常務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力做好司法行政系統抗震救災工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努力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認真學習貫徹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和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要求,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更加科學的方法,立足司法行政系統實際,充分發揮司法行政職能作用,全力做好司法行政系統抗震救災工作。
積極參加做好群眾安置工作。各級司法行政機關要在黨委、政府統一領導下,積極主動參加做好災區群眾安置工作,開展送溫暖活動,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安全住處、有干凈水喝。著力安置好受災干警、職工的生活,積極籌措、妥善解決他們急需的生活物資。
確保監獄勞教(戒毒)場所安全穩定。加強與駐監武警部隊和當地公安機關的協調配合,加強一線執勤,防止脫逃或其他重大惡性案件發生。切實做好監所衛生防疫工作,防止發生傳染病、重大疫情和公共衛生突發事件。認真做好思想教育和宣傳工作,穩定罪犯、勞教(戒毒)人員的情緒。
積極為災區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認真研究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中的相關法律問題,組織引導律師、公證、司法鑒定等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對災區出現的法律事務提供及時有效的法律服務。切實做好地震災區法律援助工作,暢通抗震救災法律援助綠色通道,簡化受理手續,努力做到應援盡援。
努力維護災區社會穩定。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采取多種形式,深入災民安置點等集中區域,大力宣傳與抗震救災、疫病防治和維護社會穩定密切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作用,積極主動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糾紛和不穩定因素。進一步加強對社區矯正人員的管理,加強對刑釋解教人員的幫教,最大限度地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努力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做好災后重建的前期準備工作。在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的同時,全面統計、準確掌握司法行政系統損失情況,摸清底數,為制定災后重建規劃和具體實施方案做好準備。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匯報,把司法行政單位的恢復重建工作納入國家和地方總體規劃。
顏曉峰:
中國夢的實現依靠人民的力量
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力量就是人民的力量。中國力量來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共同力量。凝聚中國力量是在深化改革、調整利益格局中實現的。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既存在思想觀念的障礙,還存在利益固化的藩籬。攻堅期表明改革的艱巨性增加,深水區表明改革的風險性加大。怎樣攻堅克難、平穩過渡,單一突破難以奏效,僅僅依靠少數人的積極性極易夭折,只有用中國夢凝聚人心,形成推進改革的強大合力,才能整體推進、合力前行,共克難關、共渡激流。越是存在著阻礙深化改革、形成合力的因素,越是要增強推進改革勇氣,激發籌劃改革智慧,越是要凝聚社會共識,集聚推進改革的強大力量。著眼于凝聚改革共識、集聚改革合力,改革目標的選擇、改革方案的設計、改革時機的選擇、改革節奏的把握,都要統籌兼顧各個地區、民族、階層、部門的利益,取得利益的最大公約數,讓更多的人受益,讓更多的群眾受益。讓全體人民共同擁有一個中國夢,從而形成改革合力、攻堅合力、追夢合力。
(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研究員顏曉峰如是說,《 光明日報 》,2013年4月1日)
鄧子慶:
信息公開助推救災中國速度
不言而喻,抗震救災得從信息的公開透明開始。一切外界的關注、重視、援助的基本前提就是保證外界的知情權,即抗震救災行動的第一步就是讓災情在第一時間被外界所知曉,以使人們最快地、正確地看到災難的嚴重性,這也是政府主動接受民眾監督的必要之舉。
進而言之,災區災情越公開透明,越有利于消除災后的恐慌情緒,越有利于減少社會對災情的質疑,也越有利于外界與災區順利溝通、共度難關——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最大的救援力量。從更高層面上講,災情的公開透明,更是一次很好的公民教育,它以現實客觀的場面給人以震撼,從而喚醒并提高公民防災減災的危機意識,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的災難防御水平。此次雅安地震很好地借鑒了汶川、玉樹地震的經驗,地震信息的公布,時間之快、信息之全、效果之好,著實令人欣慰。
應該說,幾次地震以來,正是因為公開透明,用速度堵住了謠言的傳播,才讓真相跑在了謠言前面,使社會避免出現大范圍的人心恐慌;正是因為公開透明,及時把救援進展情況告訴外界,才促進了抗震救災工作效率的提高;正是因為公開透明,用坦誠與開放扭轉了西方一些人的偏見,贏得了世界的好感與尊重。
一言概之,只有災情的公開透明,公眾的關愛意識才能不斷被激發,投入救災的資源才能不斷被整合,政府也才能把握住輿論主動權,中國速度才能在抗震救災中發揮更大效能,進而營造全社會抗震救災、眾志成城的良好氛圍。
(鄧子慶如是說,《法制日報》,2013年4月22日)
王俊峰:
大力推動西部律師行業發展
推動西部律師行業發展,僅僅依靠律協內部推動,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西部律師行業面臨的困難很多,需要國家和社會更多的關心和支持,比如有效保障律師執業權利,減輕稅負等。目前,國家正在積極推動民生工程,推動西部律師行業發展便是一項很大的民生工程。群眾最大的民生便是基本權益得到保障,而這需要律師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以保障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推動西部律師發展,不僅僅是‘輸血’,還要幫助西部律師行業建立‘造血’功能。輸血造血并舉,推動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機制,才能保證西部律師規模逐步增長,實現律師法律服務在全國行政區域的全覆蓋,讓西部群眾也能享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法制日報》,2013年4月22日)
李永忠:
構建反腐敗國家立法
反腐敗立法工作必須以“權力過分集中”這個“總病根”為原點,以權力結構改革為核心,構建防治腐敗的制度鐵籠子。一是加強反腐敗的戰略規劃,確立權力結構改革原則。制度建設涉及黨和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但核心是權力結構問題,即以權力結構為核心的黨和國家制度改革問題。二是提高制度耦合力,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制度鐵籠子。應把法規制度建設與政治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把健全淺層意義上的規章、守則與改革深層意義上的組織體系(即權力結構)結合起來;把黨內立法(黨內決策程序、表決規程等)與國家立法(財產申報法、反腐敗法等)結合起來;把構建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與不易腐的保障機制結合起來。三是提高公眾參與力。
(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李永忠如是說,《人民法院報》,2013年4月10日)
顧培東:
把維護誠信作為司法審判的重要目標和重要取向
近些年,社會各方面對司法的抱怨與詬病以及司法公信力在某種程度上的下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司法在維護誠信方面的力度不夠。如果司法在誠信維護方面不能有突出的建樹,其公正性就不可能得到全社會的認肯。為此,在當前以至今后較長時期中,應把維護誠信作為司法審判的重要目標和重要取向。要在推動立法進一步完善的同時,運用司法解釋以及司法自由裁量權,恰當配置在關及誠信問題上的收益與成本,強化對守法守約者誠信行為的保護,加大對違法違約行為的制裁與懲罰,從根本上扭轉誠信守約者吃虧受損,而輕諾寡信者受益獲利的現象。此外,還要積極地運用妨害訴訟的強制措施乃至刑事手段,加大對惡意訴訟、故意拖延訴訟以及偽造證據等訴訟欺詐和逃避執行行為的打擊。總之,不能讓司法成為不誠信者逃避或減輕責任的手段或工具。通過這些措施,讓人民群眾實實在在地看到人民法院主持公道、弘揚正氣、懲惡揚善、維護正義的立場與態度。
(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顧培東如是說,《人民法院報》,2013年4月24日)
宋華琳:
依法防控公共衛生風險
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傳染病防治的法律框架,H7N9型禽流感防控措施的設定與實施,不宜以“逸脫”于法律規范之外的形式展開。應盡量恪守《傳染病防治法》、《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的規定,視疫情進展,及時將H7N9型禽流感界定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法定類別傳染病,并依法設定和實施相應的防控措施,從而確保依法防控公共衛生風險。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宋華琳如是說,《檢察日報》,2013年4月18日)
注:這是吳愛英同志2013年4月10日在司法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重要講話時的講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