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曉娟
加快農業科技發展是關系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決定性力量,必須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
“十二五”以來,浙江出臺《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的若干意見》,不斷健全農業科技服務和推廣體系,加強農業科技服務平臺和農業創新團隊建設,為農業科技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但是成效不夠明顯,2012年浙江農業科技貢獻率仍然停留在2010年58%的水平,遠遠低于2015年達到65%的規劃目標,分別比同期的上海和江蘇低6和3.6個百分點。農業科技貢獻率徘徊不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增產增效,制約了農民增收,并成為浙江農業現代化的最大障礙。
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是反映農業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所起作用的指標,其測算采樣數據包括單位土地上農業科技資金投入、人才投入、技術投入、機械化程度、化肥農藥使用量等。浙江農業科技貢獻率低于兄弟省市,且近年來進展不快,從指標內涵分析,主要原因有:一是農業科技投入尚顯不足。近年來盡管浙江不斷加大對農業投入,但投入主要用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投入沒有顯著提高。
二是農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農業技術人才短缺是農業技術推廣的最大瓶頸,近年來由于運行機制不活、經費投入不足、基礎條件建設薄弱等問題,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中“網破、線斷、人散”現象大量存在。根據統計,2012年浙江鄉鎮農技站農業技術人員為9661人,比2010年減少541人,僅農技推廣機構中農技人員的缺口就達2600多人,缺少大量能在農村基層長期扎根的復合型農業科技與經營管理人才。
三是浙江特有的地形地貌制約了農業機械化水平。浙江2012年農業機械總動力為2461.2萬千瓦,僅為江蘇的59.9%,這與浙江可耕種面積較少有關。同時,由于浙江屬丘陵地區,田塊不規整,高高低低,這樣的地形條件影響了糧食生產基礎設施的建設及農業機械化推廣,也制約了浙江農業規?;洜I的推進。
從深層次原因看,造成農業科技貢獻率不高的原因是農業科技體制仍然不順,特別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一方面,作為農業科技供給方的農業高??蒲性核目荚u仍然側重于發表優秀論文,而未能集中在科研成果是否被轉化、是否被有效應用、是否產生經濟效益,導致不少科研成果的實用性不強、轉化率不高,農業科研工作對農業生產的實際貢獻率不高。另一方面,作為農業科技的需求方動力不足,農業企業大多規模小且抗風險能力弱,不愿意從事高風險的科技成果轉化活動,而農民經營主體受老齡化、農業收入在家庭收入所占比例越來越低等因素影響,采用農業新技術成果的動力不足,農業企業和農民對農業科技成果需求不足。
農業科技是浙江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提高農業生產率的必然選擇,加快農業科技發展是關系農業現代化進程的決定性力量。下階段,必須下決心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推動農業科技跨越發展。一是建立農業科技投入的長效增長機制。繼續加大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確保增量和比例均實現明顯提高。鼓勵各類科技計劃向農業領域傾斜,落實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優惠等稅收政策,支持民營資本投資農業技術研發。引導民間資本與農業院校、科研單位開展科技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增強民間資本抵御風險的能力。二是創新農業科技體制機制。完善以應用為導向的農業科技成果考核機制,把應用和推廣成效作為科技成果評價的重要依據。積極培育以領軍農業企業為主導、農業科研機構參與的農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鼓勵農業企業承擔各級各類科技項目,促進農科教融合、產學研協作。三是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對重點農業科技平臺、農業高新技術園區、農業科研院所的扶持,支持省級農業高新技術園區做大做強,申報成為國家級園區。四是加快農業技術轉移。穩步發展農業技術交易市場,推動農業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農業技術。五是加快培育農業技術人才。繼續做好農業創新團隊建設,整合農業科研機構資源,加大對農業科技研發人才、農業技術推廣人才、職業農民的培訓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