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解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邏輯必然,需要我們有全方位的視角和理念,審視浙江發展,轉變浙江發展,提升浙江發展
“三個解放”首次出現在黨中央重要文件上。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結合浙江實際,我覺得深刻領會“三個解放”的重要意義,是學習貫徹《決定》一個重要點位。這就是要充分認識到,推進“三個解放”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的關鍵。
從“兩個解放”到“三個解放”是歷史發展的必然。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議,“解放思想”出現6次,“解放生產力”出現1次。這一最早出現的“兩個解放”,是與當時中國面臨的緊迫的思想路線,以及經濟發展問題是一致的,是當時中國實際的真實反映。
“解放生產力”的提法在不斷完善。1992年十四大報告,首次提出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九五”建議,在這句話上加了“社會”一詞,提出了“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有意思的是,“兩個解放”長期沒有相遇。一直到十八屆三中全會前的35年內,“兩個解放”都沒有并列提出,始終是“兩個解放,分別表述”,都是在文件中分別提出來的。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至十七大前的29年,“社會活力”這一提法,一直未曾出現在黨的重要文件上。2007年十七大報告,首次出現“社會活力”,不過是在描述句中出現的,即“社會活力顯著增強”。所以,直到十七大,增強社會活力一直沒有進入黨的重要文件,盡管實際工作對此是強調的。
“三個解放”對于浙江具有重大的實際意義。從“兩個解放”,到“三個解放”并列提出,是中國發展軌跡使然,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使然,體現了黨中央國家治理思想和治理能力的逐漸深化。
——思想不解放,黨中央的具體舉措就不可能“落地”,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有效推進。如何正確認識民營經濟,就需要解放思想。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發展的主體,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應該是浙江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和行為準則。浙江發展的幾乎所有方面,都應該對民營經濟暢開大門,決不能留有“玻璃門”、“天花板”,甚至是陷阱。
——社會生產力不解放發展,就意味著全面深化改革沒有收到成效。全面深化改革為了什么,最本原的目的,是為了發展經濟。浙江經濟目前正向高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邁進,按我們預測,大致可在2018年前后達到。但目前浙江經濟瓶頸制約嚴峻、增速回落、轉型緩慢,再考慮到全球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未能突破高收入壁壘的實際,這就出現了一些變數。目前需要加快消除阻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諸多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推進浙江經濟躍上全球高收入水平。
——社會活力不解放增強,就意味著人民群眾難以共享發展成果,精神文化發展就會長期滯后于經濟發展,并影響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深刻領會《決定》“三個解放”并列提出的要求,根據浙江實際,也應該把包括文化等在內的社會體制改革作為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面,甚至在浙江的重要性高于經濟體制改革。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社會治理、社會事業、社會結構、社會收入等方面越需要加快推進。這些年溫臺經濟滯后于全省,與社會發展滯后有很大關系。
“三個解放”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要求?!叭齻€解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邏輯必然,需要我們有全方位的視角和理念,審視浙江發展,轉變浙江發展,提升浙江發展。三個解放是有機整體,少一個也不行;浙江發展需要方方面面并重推進,也是少一個也不行。
《決定》提出“三個解放”是實際工作的真實反映。實際工作中確實存在著思想僵化、仍用“左”的眼光看待當代中國發展的問題。還存在著物質生產上去了、精神生產下來了,產權保護缺失、精英流失、人心思走、創新驅動堪憂等一系列問題。
必須用實事求是的科學眼光理解分析當下實際。真正確立人的主體地位以實現發展成果共享,加快社會發展以增強經濟轉型升級動力,解放束縛于社會和市場主體之上的種種束縛,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真正實現“三個解放”所要達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