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浙江省發改委產業處
鋼鐵、船舶、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化解相應行業的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
最近,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下同),明確鋼鐵、船舶、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并提出了化解的目標、措施等。為貫徹落實《意見》,化解浙江相應行業的過剩產能,加快轉型升級,省發改委進行了專題調研,對浙江上述五個行業產能情況現狀與特點、對浙江經濟的影響與難點等進行分析,提出了下一步重點方向。
全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情況。2012年,我國粗鋼產量為7.17億噸,同比增長3.1%,鋼材產量為9.52億噸,產能利用率為74.9%。預計2013年全國鋼鐵產能超過10億噸,而國內需求約7.6億噸,產能過剩仍然較為嚴重。
浙江鋼鐵行業現狀與特點。2012年浙江鋼鐵行業實現利潤總額55.9億元,同比下降24.2%,優于全國98%的下降幅度。(1)粗鋼。2012年浙江粗鋼產量為1305萬噸,同比下降1.9%,產量只占全國的1.8%。主要粗鋼生產企業有杭鋼、寧鋼、衢州元立三家,其中:杭鋼集團產能400萬噸,寧鋼產能400萬噸,衢州元立產能450萬噸。(2)特種鋼。浙江特種鋼產業已形成以廢鋼熔煉為龍頭,壓延加工及棒、線、管、板材精深加工為特色的較為完善的產業鏈。不銹鋼產量約占全國的1/4,集中在寧波、溫州、麗水、湖州等地,主要龍頭企業有永興不銹鋼、浙江一勝、浙江久立特材等。
從數據分析來看,雖然我國鋼鐵行業出現全面虧損,浙江也受到一定影響,但由于浙江是產鋼小省、用鋼大省,鋼鐵生產規模不大,下游裝備制造、建筑業等對鋼材需求量大,本省鋼鐵產量基本上能在省內市場消化,但產品檔次不高,競爭力不強。由此可見,雖然全國鋼鐵產能過剩比較突出,由于浙江鋼鐵產業總體規模小,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不大。
浙江鋼鐵產能轉型升級的主要難點在于:一是粗鋼領域,在全國普鋼產能過剩比較嚴重的情況下,杭鋼、衢州元立、寧鋼轉型發展面臨較大壓力。杭鋼面臨搬遷,如何優化產品、工藝方案、搬遷后具有競爭力,如何獲得國家支持等方面都具有較大難度;衢州元立現有產能至今仍未獲得國家正式審批認可,規范化發展困難很大。二是特種鋼領域,企業數量眾多,單體規模較小,落后技術產能占比較大,產品檔次不高,整合提升任務繁重。
重點支持杭鋼、寧鋼、衢州元立轉型升級。根據國家對城市鋼廠搬遷的要求,積極爭取國家對杭鋼城市搬遷項目的支持,按照減量提升的要求,鼓勵杭鋼加快制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搬遷方案,推進搬遷前期工作;促進寶鋼加快寧鋼轉型升級,對發展400系列不銹鋼的可行性、經濟性進行論證;支持衢州元立改造提升,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現有鋼鐵產能的產品、技術升級,延伸下游鋼鐵制品產業鏈,逐步向優特鋼方向轉型發展。
減量提升特種鋼行業。嚴格控制特種鋼產能總量,按照“減量調整、整合提升”要求,集中規劃建設若干技術先進、特色鮮明、錯位競爭的不銹鋼產業基地,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現有特鋼產能在削減1/3產能的基礎上進行整合提升,培育若干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全國船舶行業產能過剩情況。2012年,全國造船完工量602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21.4%;承接新船訂單量2041萬載重噸,同比下降43.6%;截至2012年12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為1.07億載重噸,同比下降28.7%。據行業專家估計,目前我國船舶行業產能利用率為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
浙江船舶行業現狀與特點。浙江船舶產能居全國第三,已成為長三角造船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2012年浙江船舶工業實現總產值867億元,占全國比重為11%;實現造船完工量、手持訂單分別為1040.1、1938萬載重噸,同比下降7.6%、25.7%,均低于全國的下降幅度;新接訂單424.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51.2%,高于全國的下降幅度;實現利潤總額3.9億元,同比下降84.0%,高于全國下降幅度。浙江船舶產品中,傳統散貨船占比近60%、多用途船和低噸位成品油船占近20%,高附加值、高技術船舶比例偏低;大型骨干企業普遍建立了現代造船模式,涌現出金海重工、浙江造船、中遠船務等一批龍頭企業。
船舶行業直接與國際航運市場掛鉤,受國際形勢影響程度較大。浙江船舶產品以出口銷售為主,在國際低迷的形勢下,企業開工不足日趨嚴重,尤其是溫臺地區絕大多數中小船企已處于停工狀態。因此,全國船舶產能過剩對浙江船舶行業影響較大。
浙江船舶產能過剩屬于“素質性過?!焙汀敖Y構性過?!辈⒅?,行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難點在于:一是產品結構和技術亟需升級。隨著傳統船型訂單的萎縮,以及國際船舶新規范新標準頻繁出臺,浙江船舶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升級面臨較大壓力。二是新項目審批和建設難度加大。由于國家對新建船舶項目審批的嚴格限制,浙江一大批高附加值新建項目,如金海重工海工裝備等項目至今未通過國家核準。
優化產品結構。密切跟蹤國際市場需求,加快發展海工裝備、高附加值船舶,以及船用動力、傳動與推進等關鍵船用設備,推進產品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
加快淘汰落后修造船能力。重點壓縮5萬噸以下的簡易、氣囊船臺數量,鼓勵有條件的修造船企業發展船舶配套業,支持中小企業走聯合經營道路,組建戰略聯盟,向“專、精、特”方向發展,形成專業化分工協作體系。
壯大龍頭骨干企業規模。推進以大型骨干船舶企業為龍頭的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爭取國家對浙江金海重工、浙江造船、長宏國際等企業的支持,抓好首批8家重點船舶企業研究院建設,提升市場競爭力。
全國水泥行業產能過剩情況。2012年,我國水泥產量21.84億噸,同比增長7.4%,產能利用率72.7%。2013年上半年我國水泥產量10.96億噸,同比增長5.5%,產能利用率與2012年基本持平,產能過剩依然比較嚴重。
浙江水泥行業現狀與特點。2012年,浙江水泥行業在累計停窯95天的基礎上,水泥產量為1.15億噸,同比下降4.8%,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3%;產能利用率約69%,低于全國72.7%的水平;利潤34.6億元,同比下降61%,高于全國50%的下降率。
根據數據分析,全國水泥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對浙江水泥行業有一定影響,但水泥行業規模較小,對浙江經濟影響不大。近年來,浙江建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增速減緩,對浙江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帶來了直接的影響。同時,水泥的生產銷售受到運輸半徑的限制,福建、江西等鄰近省份部分水泥產能由于電價較低、運輸半徑更短,使得產能轉移對浙江水泥市場造成一定沖擊。總體上看,浙江水泥產能過剩屬于“絕對性過?!保茈A段性經濟波動尤其是建筑、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影響較大。
浙江水泥行業要實行產能總量控制,通過企業聯合兼并、上大壓小等方式,淘汰450萬噸左右的落后產能,增加高標號水泥的產能比重。
全國平板玻璃行業過剩情況。2012年,我國平板玻璃產量71416.6萬重量箱,同比降低3.2%,產能利用率73.1%。2013年上半年我國平板玻璃產量38987.2萬重量箱,同比增長10.8%,產能利用率達到79.8%,比2012年增加6.7個百分點,產能過剩有所緩解但依然存在。
浙江平板玻璃行業現狀與特點。2012年,浙江省平板玻璃產量2948.3萬重量箱,同比下降25.3%,占全國的4.1%。杭玻、寧波康利兩家企業由于搬遷處于停產狀態,產能約在1200萬重量箱;浙玻有3條生產線已停產,涉及產能1000萬重量箱。2013年上半年,浙江平板玻璃產量1923.9萬重量箱,同比增加23.7%,產能利用率較2012年有較大提升。
全國平板玻璃產能嚴重過剩,對浙江平板玻璃行業沖擊較大,企業利潤大幅下滑。但浙江是平板玻璃生產和深加工小省,產業規模較小,對浙江總體經濟影響不大。
浙江平板玻璃要嚴格執行國家和浙江行業準入條件和行業標準,新建項目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加大玻璃行業落后產能淘汰步伐,發展優質浮法玻璃二代生產線,促進結構調整優化。
2012年全國電解鋁產量為1988萬噸,同比增長13.18%,產能利用率約73.6%,企業虧損面達到93%,在建擬建規模超過2000萬噸,電解鋁產能過剩持續加劇。浙江電解鋁行業總體上產量規模較小,僅有華東鋁業一家規模較大的企業,2012年原鋁(電解鋁)產量為15.3萬噸,其中華東鋁業產量約12萬噸。因此,全國電解鋁行業產能過剩對浙江經濟社會發展基本無影響。
下一步,浙江電解鋁行業要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淘汰落后的低小散產能,提高龍頭企業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