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毅
剖宮術中應用雙氧水沖洗宮腔100例效果觀察
董毅
目的 探討在剖宮產術中采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宮腔預防感染的效果。方法 隨機將200例急診剖宮產患者分為兩組,100例采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宮腔為治療組,另100例為對照組,兩組進行療效比較。結果 術后感染率有顯著差異。結論 急診剖宮產術中采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宮腔可降低感染率,提高傷口愈合率。
剖宮產;雙氧水;感染率;傷口愈合
剖宮產為產科領域中常用的手術,是解決難產和某些產科合并癥挽救產婦和新生兒生命的有效手段。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醫療糾紛增加等因素,剖宮產逐年增加,某些醫院剖宮產率竟高達80%。剖宮產一旦發生感染,輕則淺部切口化膿,重則宮腔感染,切口裂開,嚴重危及產婦生命。故降低剖宮產感染率是非常重要的,降低剖宮產感染是多方面因素組成的,但手術操作過程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院自2006年1月起,在剖宮產術中采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宮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從2006年1月始對急診剖宮產200例,將其隨機分為雙氧水組和對照組,兩組各100例。兩組孕婦年齡、孕產次、孕周、剖宮產指征均無明顯差異。其中剖宮產指征中高危感染因素如下:100例雙氧水組。羊膜破水>6 h的36例,多次陰道檢查或肛查22例,產程延長18例,手術時間>1 h的4例,術前T>37.5℃3例,血象增高2例,羊水Ⅱ度18例,貧血或低蛋白癥8例,腹壁脂肪厚4例。100例對照組。羊膜破水>6 h的25例,多次陰道檢查或肛查20例,產程延長8例,手術時間>1 h的5例,術前T>37.5℃的2例,血象增高3例,羊水Ⅱ度16例,貧血或低蛋白癥86,腹壁脂肪厚3例。
1.2 方法 手術前半小時靜脈點滴抗菌藥物,常用青霉素和氨芐青霉素,對青霉素過敏者用磷霉素鈉。切開腹壁、子宮,娩出胎兒、胎盤方法均一致。胎盤娩出后,用干紗布擦凈宮腔殘余胎盤、胎膜、血液、羊水等,用3%雙氧水及生理鹽水依次沖洗宮腔,吸出沖洗液后縫合子宮,縫合腹膜后,再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依次沖洗腹壁切口,后逐層關腹。術后均用青霉素+氨芐青霉素+甲硝唑靜脈點滴3 d。青霉素過敏者用磷霉素鈉+甲硝唑靜脈點滴。并提醒產婦最好在輸甲硝唑前喂奶或輸完甲硝唑后2 h喂奶,以防對新生兒造成影響。體溫未正常者,持續靜脈給藥,必要時改用頭孢菌素類。
腹壁切口感染是指腹壁切口出現紅、腫、滲液,傷口部分或全部裂開甚至二次縫合。宮腔感染是指術后出現發熱、腹痛、子宮復舊不良、宮體壓痛、惡露多、有臭味,甚至子宮切口裂開致晚期產后大出血。術后感染是指手術24 h后,兩次或以上測體溫>38℃,這兩次時間間隔至少>6 h,傷口Ⅰ期愈合是指傷口各層對合良好。結果見表1。

表1 術后切口情況
根據以上結果,雙氧水組與對照組比較,腹壁切口感染,宮腔感染,術后感染,傷口Ⅰ期愈合差異均有顯著性。說明剖宮產術中應用雙氧水沖洗宮腔、術野,可降低術后感染率。G +球菌、厭氧菌、大腸桿菌是產科手術感染的三大重要細菌。剖宮產術后感染主要是陰道、宮腔內存在上述細菌所致。而急診剖宮產術中破腹時間長、產程長、陰道檢查及肛查次數多等易感因素存在,陰道及宮頸處細菌進入宮腔,增加術后感染。本文應用雙氧水及生理鹽水沖洗宮腔及術野取得了很好效果。雙氧水性質不穩定,迅速分解為氧氣和普通的水,所得的氧氣能殺菌,而少量水對傷口無傷害。局部應用雙氧水時能產生氣泡,有利于消除膿塊、血塊和壞死組織,有防腐、防臭和清潔作用。3%雙氧水還能抑制厭氧菌生長,可用于創傷的清洗。且雙氧水價格低廉,不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值得在急癥剖宮產術中推廣,尤其適合于胎膜早破,羊水有臭味,產程延長,陰道檢查次數多的患者。
435100湖北省大冶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