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機關服務局,北京市 100866)
我國經濟對外依存度及相關政策建議
國立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機關服務局,北京市 100866)
對外依存度是衡量一國經濟開放情況及對外依賴程度的重要指標。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我國經濟融入全球經濟的進程不斷加快,對外依存度也不斷提升。一方面,對外依存度的迅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可以利用全球市場和全球資源加快本國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較高的對外依存度表明我國受全球經濟波動的影響逐步加深,特別是我國許多重要戰略物資的對外依存度均高于國際警戒線,嚴重威脅我國經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降低我國經濟特別是我國重要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確保我國經濟整體安全性,應調整我國對外貿易政策,將經濟增長的著力點放到擴大內需上來,鼓勵代工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高服務貿易出口,同時特別注重在重要戰略物資問題上,進一步穩定進口來源,合理加大國內資源開發力度,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重視能源安全問題,構建能源安全體系。
對外依存度;進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石油魔咒
對外依存度是各國廣泛采用的衡量一國經濟對國外依賴程度的指標,是用一國進出口總額除以該國的GDP來衡量的,可分為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進口依存度反映一國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出口依存度反映一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程度。一般來說,對外貿易依存度越高,表明該國經濟發展對外貿的依賴程度越大,對外貿易在該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越重要。對外依存度的計算公式為:
對外依存度=進出口總額/GDP
進口依存度=進口總額/GDP
出口依存度=出口總額/GDP
從經濟發展史來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外貿依存度經歷了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變化。美國的對外依存度為20.7%,日本盡管資源較為匱乏,經濟發展較多依賴國外市場,但其對外依存度也僅為20.1%。①相比之下,我國的對外依存度則高出很多。2012年,我國進出口總額3.8萬億美元,增長6.2%。其中,出口2萬億美元,增長7.9%;進口1.8萬億美元,增長4.3%。對外貿易依存度為46.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對外貿易在各國經濟中的比重不斷增加。1980~2000年間,世界貨物貿易年均增長速度達到6.1%,高于世界經濟增長速度(5.4%)0.7個百分點。據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測算,1960年全球對外依存度為25.4%,1970年為27.9%,1990年升至38.7%,2000年升至41.7%,2003年已接近45%。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對外貿易增長快速,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增長更加迅猛,2005年和2006年高達63%和65%。
總體來看,我國對外依存度的變化經歷了四個階段:
階段一:1985~1990年。這一階段,我國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對外依存度小幅提升。當時由于國內資源緊缺以及大量技術設備的進口,進口依存度連續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
階段二:1990~2000年。出口增長加速,出口額年均增長達到12.4%。在勞動密集型產業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出口依存度超過進口依存度,1994年對外貿易依存度突破了40%。
階段三:2001~2006年。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貿易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日益凸顯,2004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萬億美元大關,名列世界第三。對外依存度快速提升,2003年突破50%,2005年高達63%。②
階段四:2006年至今。我國對外依存度呈觸頂回調態勢,但仍處于較高水平。我國正在調整貿易政策,逐步改變了“獎出限進”的思路,但不同于金融危機前的單方面壓制出口,而是在不影響出口的前提下,更加鼓勵并側重于進口。
隨著相關政策的調整,我國進出口將更加平衡,一方面有利于從國外引進國內所需的相關技術設備,推動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目前國內經濟過于依賴外需的形勢,降低國際經濟大幅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主要戰略物資的對外依存度均處于高位。其中,石油、鐵礦石、天然橡膠等的對外依存度均在56%以上,普遍高于國際公認的警戒線,對我國經濟安全提出了嚴峻挑戰。
石油是關系國家經濟發展與能源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之一。石油對外依存度經常被用來描述石油安全的程度,指一個國家石油凈進口量占本國石油消費量的比例,表現了一國石油消費對國外石油的依賴程度。③
近年來,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斷上升。自1993年我國首度成為石油凈進口國以來(當時原油依存度為6%),石油對外依存度以每年3%的速度不斷攀升,2008年突破50%,2010年為54.8%,2011年達到56.7%,比2010年增加了1.9個百分點。2012年,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繼續上升,我國石油凈進口量達2.84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至58%,比2011年又提高了1.3個百分點。原油凈進口量達2.69億噸,原油對外依存度達56.6%,同比上升1.5個百分點。2013年,預計我國油氣需求將繼續上升,石油和原油凈進口量將分別達到3.05億噸和2.89億噸,對外依存度將分別達到59.4%和58%。對進口原油的過度依賴被稱為“石油魔咒”,50%被視為安全警戒線。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不但突破了警戒線,而且不斷攀升。而美國石油消費早已進入穩定狀態,石油對外依存度逐年降低。2010年,美國石油(包括原油和煉化產品)對外依存度為49.3%,自1997年以來首次降到50%以下,2011年進一步下降到45%,達到了16年來的歷史最低水平。2010年,我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并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國。由于進口規模增大,原油價格已與國際接軌,國內石油產業受外部因素影響很大,風險不言而喻,能源安全形勢非常嚴峻。這一問題也引起了我國政府高層管理者的關注。李克強同志指出,要做好美國對國外能源依賴性降低對全球能源格局乃至全球經濟和政治影響的研究,同時希望我國在制定能源發展戰略時要注意到這一點。
供需矛盾是導致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高的重要原因。我國因國內經濟快速發展和內部供給不足而帶來的供給缺口,需要由更多的進口來填補。以石油為例,我國石油供給長期低于需求,且缺口不斷擴大,2001年這一缺口為0.64億噸,2011年達到2.41億噸(2011年我國原油產量為2.04億噸,而石油消費量高達4.45億噸)。
近年來,我國礦產資源勘察開發力度不斷加大,供應能力不斷提升,但由于國內消費需求增長迅速,大宗礦產品的對外依存度仍然居于高位。2011年,全國礦產品的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為9571億美元,同比增長34.3%。其中,進口額同比增長34.5%,出口額同比增長33.9%。蘭格鋼鐵市場監測數據顯示,我國年進口鐵礦石量從1979年的738萬噸發展到了2011年的6.9億噸,與四十多個國家都有進口貿易,但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巴西、印度三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最近幾年基本維持在50%~60%,自2010年開始,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開始下降,2011年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56.4%,而2009年我國對進口鐵礦石的依存度接近70%。我國自產鐵礦逐年增加,國內鐵礦石產量從2005年的4.2億噸增加到了2011年的13.3億噸,年均增長21%。2011年國內鐵礦石增產2.83億噸,同比增長27.15%,可滿足6500萬噸生鐵生產的需要,2011年國內生鐵產量比上年增加4893萬噸,表明國內增產鐵礦石完全能夠保證當年的生鐵增產。自2008年以來,我國企業在外加快礦山建設,海外權益礦形成量產供應,2011年新增權益礦3000萬噸,在外權益礦能力已達每年1.8億噸,我國鐵礦石進口高速增長的局面已進入拐點,我國鐵礦石進口對外依存度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近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汽車保有量大幅增加,輪胎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一輪胎生產大國和橡膠消費大國。我國國產天然橡膠一直維持在60萬噸左右,2011年產量達到70萬噸左右,而我國橡膠消費量基本維持在300萬噸以上的水平,2011年天然橡膠實際消費量高達320萬噸,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從2003年開始,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橡膠消費國和進口國,2008~2011年天然橡膠進口量分別達到168萬噸、171萬噸、186萬噸、210萬噸,連年遞增。并且,70%~80%的橡膠被用于汽車用輪胎生產。目前,我國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2%,自給率持續下降,2005年首次跌破國際公認的戰略安全警戒線30%,2007年跌至25%,2009年跌至22%,2010年跌至20%。
國際市場上的天然橡膠集中于天然橡膠生產國協會(ANRPC),旗下包括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11個成員國,占有全球94%左右的天然橡膠產量。我國國內橡膠自給能力較弱,而外部市場壟斷程度又非常高,導致我國對天然橡膠價格缺乏決定權,不僅對我國橡膠種植業形成了沖擊,而且影響到了國內用膠行業(如汽車等相關產業)的穩定生產。2008年下半年,國際膠價從每噸3300美元下跌至1140美元,國內輪胎企業因囤積了大量的高價庫存而蒙受了巨大損失。
經濟貿易全球化對農業和糧食發展的沖擊越來越大。從數據上看,根據海關的統計,2012年1~ 11月,我國糧食包括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作物的出口數量合計是1077.5萬噸,同比增長了294.5%。要高度關注主要糧食作物進口激增對我國糧食安全帶來的影響。1995年以前,我國一直是大豆凈出口國。2000年,我國大豆年進口量首次突破10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我國大豆對外依存度高達70%。2004年的大豆危機導致國內壓榨企業陷入倒閉風潮,而以美國公司為首的四大國際糧商,即美國ADM公司、邦吉公司、嘉吉公司,法國路易達孚公司,趁機低價收購并參股我國大豆壓榨企業。目前,在我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有64家已被四大糧商參股控股,占總股本的66%。四大糧商從農業技術研發、種植、糧食收購、倉儲、運輸到糧食深加工、產品倉儲運輸,再到銷售和糧食貿易,幾乎是生產和流通領域“全產業鏈”控制,牢牢把握著定價權。而我國大豆價格跟隨國際豆價波動,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從目前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來看,近年來國際農產品的金融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自然災害因素常常成為國際投機者炒作的由頭,每當有類似由頭時,農產品價格都會出現大幅波動。2012年,美國遭遇旱災,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美國大豆產量估值,導致國際糧價開始走高,特別是國際大豆、豆粕價格漲幅巨大,而我國企業高價采購之后,美國農業部卻又調高了美國大豆產量的估值,導致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大豆價格自2012年9月5日觸及紀錄高位后下滑超過20%,使得前期高位囤貨的我國壓榨企業面臨巨額損失,有的油廠被迫停工以應對困難。進口大豆價格波動給我國壓榨企業、糧油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不僅造成了經濟上的損失,嚴重時甚至導致國內油廠倒閉停工,直接影響企業生存。
經濟全球化通過生產要素在世界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實現資源的全球配置,帶來全球生產效率的總體提高。從積極的方面看,對外依存度的迅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積極參與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在當代國際分工體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得到了國際要素流動帶來的資源與技術紅利,同時國外市場需求也正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動力,出口、投資、內需三駕馬車一起連續多年拉動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從另外一個方面看,全球化帶來的利益分配格局并不平衡。過高的對外依存度激發了我國與他國之間的經貿沖突,惡化了我國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形勢下,一些國家實行貿易保護主義,濫用貿易救濟手段,頻頻采取提高關稅、貿易禁令、出口補貼、非關稅貿易壁壘等措施。商務部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后的10年中,我國共遭受國外貿易救濟調查692起,合計金額達數千億美元。其中,反傾銷調查510起,反補貼調查43起,保障措施106起,特保措施33起。除此以外,對我國的貿易制裁往往還會成為一些國家國內政治斗爭的籌碼,尤其是在大選之年表現得更為明顯。根據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全球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和已完成的案件有47%都針對中國。截至2011年,我國已經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連續6年成為全球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過高的對外依存度也加大了我國經濟所面臨的國際經濟和政治風險。當世界經濟劇烈波動或國際政治出現重大事件時,我國經濟將受到沖擊,國家整體經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將受到威脅。因此,有必要采取多種措施來降低我國的對外依存度,特別是重要戰略資源的對外依存度,確保我國經濟的整體安全性。
(1)調整對外貿易政策。2006年以后,我國貿易政策已經在調整,包括優化進出口結構,調整和完善出口退稅政策,限制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出口過快增長,支持高新技術產品、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等。外貿發展的“十二五”總體規劃明確指出,要“穩出口、擴進口、減順差”。2012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穩外貿八項措施要求,要積極擴大進口,促進貿易平衡;優化外貿國際市場布局,支持企業開拓新興市場。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國外貿可能很難再現前幾年持續高速增長的局面,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我國對外貿易政策的完善要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經濟整體發展和結構調整的要求,進一步側重于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
(2)將經濟增長的著力點放到內需上來。國內和國外市場均為我國經濟增長提供了支撐。改革開放以來,外貿領域的迅速增長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壯大貢獻了重要力量,拉動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了30年。但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攀升,國際經濟領域的摩擦日益增多,在國際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肆虐的情況下,我國出口貿易摩擦增多,所受影響加大。2012年,國際經濟總體維持低迷走勢,在我國GDP增長的7.8%中,凈出口的貢獻率為-2.2%。因此,在國際需求不振的情況下,我們要更加重視國內市場的開發。在穩外貿的基礎上,要逐步擴大國內市場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降低國際市場波動對我國經濟造成影響的可能性。要保證居民收入持續增長,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提高內需在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和地位。
(3)鼓勵代工企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我國中西部地區生產要素成本相對較低,在部分領域具備一定的技術和人才優勢,具有承接加工貿易的能力和條件。針對目前我國加工貿易比重仍然較高、對國民經濟還有一定貢獻的現狀,我們要積極運用經濟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勵部分加工貿易企業向中西部地區進行梯度轉移。同時,由于加工貿易企業大部分存在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產品檔次偏低,缺少高附加值、高新技術、高創匯的產品,資源和能源浪費嚴重等問題,還要大力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促進加工企業增大核心技術與關鍵零部件進口,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經營開拓能力,變我國的加工地位為生產經營地位,提高對國民經濟的貢獻度。
(4)提高服務貿易出口。服務貿易是現代經濟中附加值高,且最具增長潛力的行業。從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軌跡看,服務貿易的整體增長既優化了一國的產業結構,擴展了一國的經濟規模,也降低了對外依存度。美國是現代服務貿易最為發達的國家,其服務貿易的進出口額、增長率及其對GDP的貢獻率遠遠高于其他發達國家,2009年美國服務貿易總額達到50.7萬億美元。另外,服務貿易領域內的傾銷和反傾銷等貿易摩擦很少,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對于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以及優化貿易結構具有重要意義。我們要積極發展服務外包,加快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進一步發揮服務貿易在轉變外貿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促進我國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重要戰略物資過于依賴進口,特別是過于依賴少數幾個國家,對我國經濟的整體戰略安全提出了嚴峻挑戰。而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及趨勢又決定了今后我們對能源的需求會總體呈上漲態勢。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改善現有能源供給狀況,實現維護我國經濟整體戰略安全的目標。
(1)穩定進口來源。201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32.5億噸標準煤,比2005年上漲46%,我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我國的國情是,未來20年仍將是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快速深化的階段,能源需求還將進一步增加。自然資源稟賦決定了我國不得不更多地依賴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因此,必須切實采取措施,與有關能源供應國建立良好的外交與合作關系,穩定重要物資進口來源,以保障國內經濟的持續發展。同時,要繼續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設立海外生產基地,增強橡膠、鐵礦石等重要戰略物資的進口主動權和談判議價權。
(2)合理加大國內資源開發力度。我國地大物博,具有豐富的資源儲量。官方數據顯示,2010年底,我國已查明的煤炭資源儲量為13408.3億噸,石油儲量為31.7億噸,天然氣儲量為3.8萬億立方米,鐵礦石儲量為727億噸。近年來,我國資源勘探和開發力度不斷增大,但與快速增長的需求相比,仍顯不足。如鐵礦資源,我國在貧鐵礦開發上存在較多的技術難題,嚴重制約了鐵礦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此,有關部門,特別是相關行業的領軍企業,必須加大與研究部門的合作,積極解決并破解技術難題,有效提高能源開發利用率。此外,美國頁巖油開發的經驗證明,開發非常規油氣資源也是降低對外依存度的重要途徑。我國非常規油氣資源豐富,且目前處于產業化初期,在今后能源規劃制定與調整的過程中,要充分借鑒美國經驗,完善非常規油氣產業政策,加大投資和技術研發力度,盡快扶持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產業走上正軌,切實保障國家油氣需求。
(3)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發展和推廣清潔能源。從發展趨勢來看,節能降耗、提高資源使用效率是大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要改變傳統能源消費觀念,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不斷降低單位能耗,實現綠色發展。同時,我們也要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不斷降低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比重,采取經濟、行政等多種手段,大力推動新能源、清潔能源發展。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等,鼓勵節約和發展新能源,通過政府節能采購、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引導和促進節能向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的方向轉變,實現能源消費結構的多元化。在2013年1月3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溫家寶同志提出了到2015年將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40億噸標準煤左右的目標,也為我們堅持綠色發展提出了指標約束。
(4)重視能源安全問題,構建能源安全體系。近年來,世界能源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出現了許多新的生產與消費中心,傳統的機制開始被破壞,而新的機制尚未建立,整個世界包括我國都還沒有做好應對準備,由此產生了諸多矛盾。作為經濟大國和能源需求大國,我國要加強與有關方面的對話,積極參與構建新的國際能源體系,最終融入到新體系中來。要積極構建政府層面的多邊能源對話機制,承擔責任,高度重視能源安全體系構建,將能源來源多元化作為能源安全的一部分,特別是重點關注幾個戰略資源國,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等,與之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以保證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這也是構建我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注釋:
①根據聯合國LINK網站資料,2000年。
②相關數據來自中宏網統計數據庫。
③石油對外依存度=原油凈進口量/國內用于煉油的原油凈投入×100%。
The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ic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and the Related Policy Suggestions
GUO LI
(Logistics and Service Bureau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of China,Beijing100866,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especially the accession to the WTO,the process of China's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has been continuously accelerated and the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has been raised.On one hand,we can take advantage of global markets and global resources to accelerate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on the other hand,China is increasingly influenced by the fluctuations of the global economy,especially in terms of many of our important strategic materials,which in turn threatens China’s economic safety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 of such materials is higher than the international warning line,which has posed a severe challenge to our economic security.To further reduce the degree of China’s economic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especially in terms of the important strategic materials,and guarantee the safety of China’s economy as a whole,we should,adjust our foreign trade policy,pay more attention to domestic demand,encourage the OEM enterprises to transfer to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processing trade,further stabilize sources of import,rationally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resources,improve energy efficiency,develop and popularize clean energy,pay more attention to energy safety and build the energy safety system.
dependence on foreign trade;dependence on import;dependence on export;oil addiction
F752
A
1007-8266(2013)04-0055-05
國立(1980-),女,黑龍江省大慶市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機關服務局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學。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