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 群
(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南寧 530023)
發揮政府主導作用 推進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
■ 方 群
(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南寧 530023)
近幾年,地勘單位有了很大發展,但從政府、地勘單位和地勘單位職工三個方面都存在一定問題,改革進程基本上是原地踏步。發揮政府主導作用推進地勘單位分類改革的建議:明確國有地勘單位改革方向;明確地質勘查工作內容;明確各類地勘單位職責分工;預測各類地質勘查工作總體需求;合理設置地質勘查單位;明確改革配套政策;整合隊伍,就籠裝鳥。
國有地勘單位;分類改革;政府;主導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要求對事業單位進行分類改革,國有地勘單位也不例外。實際上,早在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地質勘查隊伍管理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1999]37號)就明確了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方向:“中央和省一級保留一部分承擔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任務的骨干力量,將其余地質勘查單位逐步改組成按市場規律運行和管理的經濟實體”,“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十幾年過去了,地質勘查單位有了很大發展,但改革進程基本上是原地踏步。原因何在?筆者認為可從政府、地勘單位和地勘單位職工三個方面查找。
1.1 需要政府解決的問題
就政府方面而言,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逐步實行企業化經營”的改革方向過于籠統,不夠清晰明確,既可理解為將地勘單位改革成企業,又可理解為在事業性質下內部實行企業化經營管理。第二,沒有完善的政策措施為改革保駕護航。地勘單位屬地化后,省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基本上沒有出臺推進地勘單位改革的政策文件。第三,各級政府加強了對地勘單位主要工作對象——礦業權及其成果的控制,造成地勘單位越來越依賴于政府。
1.2 地勘單位自身存在的體制機制問題
地勘單位還不完全具備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生存的條件,具體表現在:第一,普遍缺乏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工作(經營)領域、資質、市場重復,裝備水平雷同,專業化、市場化水平不高,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不足。第二,隊伍結構不合理。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過度擴張產生的畸形隊伍結構仍未完全消化,非專業人員和輔助人員偏多,年齡層次也不合理。第三,經濟基礎薄弱,歷史欠賬多。資產規模僅能維持地質勘查工作簡單再生產,普遍不具備擴大再生產或“探采一體化”的運營能力。第四,由于長期實行事業體制,內部尚未建立有效的激勵和淘汰機制,長期發展的動力不足。
1.3 地勘單位職工意識問題
地勘單位職工對改革有顧慮,主要可歸結為“三怕”:一怕丟事業身份;二怕退休后不能享受事業單位職工同等待遇;三怕充當改革排頭兵,不僅享受不到改革的優惠政策,反而淪為改革的犧牲品。
現在,中央和各級政府正在統一推進事業單位的分類改革,在消除地勘單位改革單兵突進不利因素的同時,也決定了地勘單位與其他事業單位同步改革的命運。
地勘單位改革勢在必行,如何根據地勘工作的規律、特點,結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和地勘單位的現狀做好地勘單位分類改革工作呢?筆者認為仍然還得依靠政府、地勘單位和地勘單位職工三者協調配合,考慮到政府是屬地化國有地勘單位改革的主角,起主導和關鍵作用。政府不僅有責任為改革指明方向,同時也只有政府有能力為地勘單位及其職工排憂解難,為改革開山筑路、保駕護航。因此,本文僅就政府主導作用的發揮,提出如下建議。
2.1 明確國有地勘單位改革方向
地質勘查工作行業特點是基礎性、公益性,因此在國家戰略中具有“一馬當先”的地位,是長期存續的行業,這也決定地勘單位改革的基本方向不是企業化,而是建立職責明確、體制優良、機制靈活、功能高效的地質勘查隊伍。作為政府,應充分認識地質勘查工作的行業特點和其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明確定位好地勘單位改革的基本方向。
2.2 明確地質勘查工作內容
根據地勘工作的戰略地位,結合地勘工作的范圍,明確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商業性各類地勘工作的具體內容。
基礎性地質勘查工作,是指為國家宏觀規劃和決策提供第一手的、基本的調查評價資料,為其他層次的各項工作提供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的地質調查基礎信息,是地質調查的基礎性工作。包括區域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海洋地質和其他專業國土資源調查,以及開展若干重大地學基礎理論和地勘技術經濟綜合評價研究。基礎性地質工作由政府公共財政出資,是公益性地質工作,但為論述方便,本文將其從公益性地質工作中單列出來。
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不以營利為目的,是為全社會提供公共產品的工作,由政府公共財政出資。其成果一部分服務于政府宏觀調控,為加強行政管理職責服務,一部分為社會提供地質資料的公共服務。除基礎性地質工作內容外,主要包括為區域生產力布局、城鄉建設規劃及重大工程規劃開展的前期地質調查以及工程示范、技術示范和為政府管理服務的其他地質調查工作;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和重大基本建設項目前期的地質勘查工作和其他非營利性工作。
戰略性地質勘查工作是指為提高國家資源基礎保障能力,保證國家資源安全、經濟安全,由政府出資開展的礦業權權益歸國家所有的礦產資源勘查工作。
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經濟評價為基礎,由業主投資,實行有償服務和成果有償轉讓的地質工作。包括礦產資源勘查、水文地質勘查、工程地質勘查等。
2.3 明確各類地勘單位職責分工
根據《指導意見》的要求:“按照社會功能將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承擔行政職能、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和從事公益服務三個類別”,即公益一類、公益二類和生產經營類。具體到地勘單位,其職責劃分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基礎性地質勘查工作由公益一類地勘單位承擔,其需求總量決定公益一類地勘隊伍的規模;第二,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工作主要由公益二類地勘單位承擔,其需求總量決定公益二類地勘隊伍的規模;第三,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主要由經營類地勘單位承擔,其市場發展水平決定經營類地勘單位生存空間。
三類地勘單位工作領域可以適當交叉,允許逆交叉,即公益一、二類地勘單位可在基礎性地質勘查工作和公益性地質勘查工作領域交叉,公益二類地勘單位和經營類地勘單位可在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交叉,經營類地勘單位可以開展所有領域的地質勘查工作,但禁止公益一類地勘單位開展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
2.4 預測各類地質勘查工作總體需求
根據國家中長期計劃和遠景規劃分析預測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商業性各類地質勘查工作的總體需求。根據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各類地質勘查工作的總體需求和各類地勘隊伍的職責分工,分析預設公益一類地勘隊伍、公益二類地勘隊伍、經營類地勘隊伍的規模。公益一類和公益二類地勘隊伍的規模由政府調控,經營類地勘隊伍的規模由市場決定、政府引導。
2.5 合理設置地質勘查單位
根據各類地勘隊伍的預設規模合理設置地質勘查單位。按行政效能的原則,根據公益一類地勘隊伍的預設規模,分專業確定公益一類地勘單位。公益一類地質勘查單位一般應設置規劃研究院、區域地調院、物化探院、地質環境院、礦產調查院、水文地質院,沿海省份可增設海洋地調院。專業院隊伍規模過大不利管理的,可設若干分院。按效能和效益兼顧的原則,根據公益二類地勘隊伍的預測規模,設置公益二類地勘單位。公益二類地勘單位一般應設有以礦產勘查為主業的綜合勘查院和以地質環境治理為主業的綜合性勘查院兩類,若干個地質勘查單位。按照經濟效益的原則,根據經營類地勘隊伍的預設規模,引導經營類地勘單位存、關、并、轉。
2.6 明確改革配套政策
明確改革配套政策和改革后各類單位的分配政策導向。改革的配套政策除事業單位改革通用政策外,根據地質勘查單位的現狀和發展的需要,還應扶上馬送一程。尤其對經營類地勘單位更應給予一些特殊政策,特殊政策的制定原則應該是向財政保障程度低、市場風險大的單位傾斜。比如礦業權配備和存量土地處置,應該按照如下原則處理:公益一類單位不配礦業權,土地處置不予優惠;公益二類單位適當配備礦業權,土地處置適當給予優惠:經營類單位重點配備礦業權,土地處置重點給予優惠。
改革后各類單位的分配政策導向主要明確兩點:一是單位管理自主權與財政保障程度成反比。財政保障程度越高,單位用人、財產處置、分配、發展等自主權就越低,反之,就越高。二是職工收入控制程度與財政保障程度成正比,財政保障程度高,政府對單位職工收入的控制就越嚴,反之就越松,同等條件和同等效益情況下,財政保障程度低、市場風險大的單位職工收入比財政保障程度高、市場風險小的單位職工收入要高。明確這些政策是為了引導那些類型不夠清晰的地質勘查單位及其職工在單位類型和個人前途選擇上做出既有利于國家又有利于單位和個人發展的決定,也鼓勵基礎條件較好、市場競爭力較強、發展后勁較足的地質勘查單位勇敢選擇經營類地質勘查單位。
2.7 整和隊伍,就籠裝鳥
全面分析梳理現有地質勘查單位的現狀,按照單位同類、專業相近、公益優先原則,通過合并、分拆、調整等方式將現有地質勘查單位改造成改革預計的地質勘查單位。
[1]王圓圓.中國公益性地質調查事業發展史[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7-9.
[2]劉國營.關于地質找礦工作績效考評的幾點思考[J].企業導報,2009(7):140.
[3]畢孔彰.關于“地質找礦改革發展大討論”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9(3):28-31.
[4]榮樹新.地勘單位會計制度的回顧與改革設想[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1):102-103.
[5]王希凱.回顧與思考——我所經歷和理解的地質工作改革[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9(2):4-7.
[6]尤孝才,張潤麗,成金華.我國公共財政體制下地勘費投入與運行機制探討[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7(7):22-24.
[7]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J].河南政報,2001(3):17-19.
[8]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經貿委管理的國家局所屬地質勘查單位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J].四川政報,2001(5):6-8.
[9]張洪梅.體制改革是地質找礦改革發展之根本[J].國土資源,2009(10):38-39.
[10]何迎春.淺析礦業權二級市場轉讓制度——以企業化的地勘單位為切入點[J].知識經濟,2008(2):169-170.
[11]曹正軍.地質勘查行業產權制度改革模式探討[J].中國煤炭地質,2008(S1):131-132.
[12]蘇鵬飛,黃啟.淺析我國商業性地勘企業上市融資的必要性[J].中國礦業,2011(6):25-28.
[13]王天善.煤炭地質勘查單位薪酬管理改革初探[J].現代經濟(現代物業下半月刊),2008(2):8-10.
[14]蔣承菘.試論公益性與商業性地質勘查工作[J].今日國土, 2003(7):4-7.
Exercising the Government Dominant Role and Promoting the Classification Reform of State-owne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FANG Qun
(Guangxi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Prospecting & Exploitation, Nanning 530023,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have made significant headway,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regard to the government,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and the staff. This paper offers some proposals for promoting the classification reform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with the government's leading role. These are: The direction of the reform, the work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and assignment of responsibility of all kinds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must be given a clear direction; overall demand of all kinds of geological prospecting work will be forecasted; geological prospecting units will be reasonably set up; and supporting policies for reform should be made definite. And finally, we should integrate the geological team according to a certain system and mechanism.
state-owned geological exploration units; classification reform; government; leading role
F407.1
C
1672-6995(2013)12-0038-03
2013-05-30
方群(1974-),女,湖南省益陽市人,經濟師,經濟學學士,主要從事對外礦業合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