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珍梅
由于膽囊炎,膽石癥,膽囊病變而施行膽囊切除術是目前外科最常施行的手術之一。現對我院近1年來82例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我院外科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共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82例,女性60例,男性22例,年齡17~80歲,平均年齡42歲,所有病例均在術前行B超檢查,無總管及頸部結石,對B超提示顯影不清者行上級醫院確診后方可進行手術,手術在全麻下進行,手術時間1 h~3 h。住院天數3~7 d。
2.1 術前心理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作為一項新開展的手術類型,尚未被廣大患者所接受,有必要向被手術者講述此術式的安全性,優越性,消除患者心中的顧慮,取得合作,主動接受手術治療。
2.2 術前準備,常規查血,尿常規,生化全套,免疫全套,凝血四項,心電圖、B超及備皮,備皮時注意臍部的衛生等。全面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待各項指證穩定后再行手術。術前1~3 d進食清淡易消化食物。有的患者年齡大,常伴有基礎病,所以術前血壓、心、肺功能都要控制在正常范圍,必要時請內科會診,注意感冒。術前當晚進流食[2],必要時口服二片安定,以保持良好的睡眠,次日晨進食水,待術。
2.3 全麻術后的護理[3]。全麻未完全清醒,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禁食水,同時心電監護6 h,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特別對那些有基礎病及老年患者更為重要。全麻術后的患者氣管插管雖已拔除,可它對呼吸道黏膜有不同程度的損傷,同時可引起分泌物增加,積痰等,痰多不易咳出者,用吸痰器吸出,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同時給于高流量吸氧,使血氧飽和度持續在90%以上。
2.4 引流管的護理,本組病例中有5例置有引流管,腹腔鏡手術出血很少,術后一般不需要放置引流管,但有的患者在術前、膽囊炎、膽結石反復發作疼痛,引起膽囊于周圍組織黏連,在手術時分離黏連比較廣泛,或疑有少量滲血者術后放置引流管,護理人員要及時把引流管固定在床邊,使其處于無受壓,無扭曲,妥善的位置且留有一定長度,以防翻身或活動時牽拉移位,24 h總結一次引流量,引流管的引流液多為腹腔內滲血,沖洗液呈淡紅色且量很少,護理人員嚴密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如出現鮮紅色血液且量多時,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引流管放置的時間一般情況下術后24~48 h拔除,視引流量而定。
2.5 并發癥的護理 251穿刺孔出血。本組病例中有5例臍孔滲血。是由于腹壁毛細血管損傷,穿刺鞘拔出后壓迫作用消失而創可貼牽拉不牢致穿刺孔出血。特別是臍孔由于臍窩部深,出血不易被發現,觀察時應輕按一下臍窩,看傷口敷料有無滲出血跡,血液外滲浸濕敷料者,應及時更換敷料加壓包扎,效果不佳者可在穿刺孔縫合一針止血,并向醫生報告處理。
2.6 胃腸道不適的護理。本組病例中有20例出現胃腸道反應,術后患者可見惡心,嘔吐等胃腸反應是由于麻醉藥物引起,待麻醉作用消失后癥狀就可緩解,嘔吐頻繁時,應給于肌內注射胃復胺10 mg可以緩解。
2.7 飲食指導。所有患者術后次日均進流食。給予細、軟、爛無刺激性食物,一般從流食到半流食,由稀到稠,半固體到固體。進食量應由少到多,同時少食或禁食牛奶,雞蛋豆制品等易引起腹脹的食物。一月后進食低脂,低熱量的飲食。同時還要適量的運動,提高機體免疫力。
通過嚴密觀察病情,并給予對癥治療及精心護理,患者均順利康復。其中65例3 d出院,放置引流管的5例與12例70歲以上伴有基礎病的7 d出院。
在上述82例患者中無一例中轉開腹和殘留結石,這和醫生技術水平及術前準備周到密不可分。在以前的開腹手術中,時有膽囊動脈出血,膽漏的發生,此組病例雖未發生,但我們護理人員絕不可掉以輕心,密切觀察引流液的量,性質,認真聽取患者的每一句陳述,并把觀察到的情況如實的向醫生報告。綜合上述我們的體會是;充分細致的術前護理準備,術后嚴密的病情觀察以及健康的飲食指導,是手術成功的基礎。隨著醫護人員技術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手術會更加完善,手術患者會更加安全。
[1]梁月強.腹腔鏡保膽取石術與治療膽囊結石的療效對比.現代醫學,2011,11(6):38-40.
[2]葉舜賓.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