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霞
近年來,醫患糾紛頻頻發生,發生在護士與患者的糾紛更多。據調查,婦產科的醫患糾紛發生率排在首位,占醫療糾紛的17.2% ~29.5%[1]。其主要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護理人員配置不夠多,大量的信息要靠護理人員傳遞和進行溝通;另一方面是未能進行和諧的護患溝通,致使護患關系緊張。
我院婦科有床位73張,床位使用率在80%以上,實行APN排班模式,白天每班四名責任護士,一名辦公護士,夜班兩名護士,我們在完成治療與基礎工作的同時,承擔著大量健康宣教及護患溝通、醫護溝通的工作。
護患溝通是護患雙方溝通的過程,是雙方對醫療護理活動的一種信息傳遞過程[2]。護患溝通可以使兩者十分明確地表達他們各自對醫療護理活動的需求與愿望。通過及時有效地護患交流與溝通,可以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這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身心痛苦得到緩解,而且可以增進雙方的理解,是護理工作得到提高的有效途徑。
2.1 護理人員與患者缺乏溝通 當護患溝通時,護士主要是將信息提供給患者,同時指導和咨詢患者,幫助傳達患者信息,解決患者的問題。護患溝通帶有治療的特點,它可以使患者的壓力得到緩解,克服對醫院環境的不適應,與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友好相處。另一方面,提供給患者相關的咨詢及心理支持,對增強患者對護士工作的理解與信任是有利的,從而提高了護理質量,加快了患者的身心康復過程。可是現在,醫護人員由于時間有限、工作量大,忽略了護患溝通的重要性,往往表現出對患者訴說的不耐煩與厭惡,無故打斷患者敘述,從而導致了相互的不信任、不理解,進而可能發生護患糾紛。
2.2 護理人員與患者的溝通需要技巧 身為護理人員,一方面要通過積極學習專業知識和培養認真、細心、寬容的品質,來增強職業道德和個人涵養;另一方面更需要加強溝通技巧的學習。當我們擁有了崇高的職業道德、優秀的個人涵養、豐富的專業知識、嫻熟的交流技巧,在與患者相處時就能夠游刃有余。與不同知識水平,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相處,要采用不同的交流溝通方式,對平常百姓說話要通俗易懂,而對知識水平較高的人群,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與其溝通,以產生共鳴使彼此感到親切與信任,最終使護患關系良性發展。
護患溝通是處理護患之間人際關系的主要內容,是護士在從事護理工作的過程中,由于其工作性質、職能范圍等方面的特點,需要與各種服務對象,包括患有各種身心疾病的患者、患者家屬、醫療保健機構的其他醫務人員及社區人員建立各種人際關系,為共同維護健康和促進健康的目的而進行的溝通。護患溝通不僅是臨床護理的一種服務手段、服務內容,而且是一種服務的方式,成為護理工作的一種專業技能[3]。護患溝通能力與護理知識和技術都是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的最基本要求。良好的護患溝通加強了兩者信息交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因此矛盾沖突大大削減,從而建立良好護患關系。
[1]劉健.婦產科教學如何應對新的醫療環境.醫學與哲學:臨床決策論壇版,2008,29(4):61-62.
[2]褚旭霞,倪愛珍.營造良好就醫環境,體現人文關懷.同濟大學學報(醫學報),2007,28(增刊).
[3]許丹.淺談護患溝通技巧.中國衛生產業,2011,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