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俊
(江西省圖書館,江西 南昌 330046)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的省級公共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同時也是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場所。如何保持公共圖書館的青春活力,促進其跟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步伐在創新中不斷成長,并逐步由傳統圖書館向新型圖書館的發展趨勢轉變,是擺在每一個圖書館人面前的問題。人們常說成長的希望源自活力,生命的活力引領成功。筆者認為:公共圖書館若能在全面把握落實國家文化經濟政策、創新“以用戶為中心”的圖書館基本服務理念以及營造一個良好的圖書館員成長環境等方面有所作為,就一定能為社會的進步與和諧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人們需要成長,社會需要成長,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往往不在于有多少高樓大廈和奧運金牌,而是在于國民的教育程度和生存質量。文化建設,特別是公共圖書館系統的發達程度,又往往直接影響著國民的啟蒙和教化。黨和國家歷來重視文化建設,注重發揮文化工作對革命建設的重大作用。十七大以來,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強調了文化建設的重要性。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通過的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指出: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面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這一重要戰略機遇,公共圖書館必須增強自身活力建設,把握發展的機會,滿足時代的要求。
印度圖書館學家阮岡那贊在圖書館學五定律中指出:圖書館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有機體。隨著新時期全球經濟的發展,大量新事物如雨后春筍般呈現,對圖書館的發展進程影響非常之突出,面對挑戰,圖書館只有不斷汲取先進的科學技術,調整服務方式,適應環境變化,這個有機體才能持續不斷的發展。在經歷紙質時代的發展、信息化社會浪潮的沖擊、網絡化數字化時代的探索之后,我們可以看到,圖書館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與社會環境變化相適應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活力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圖書館這個有機體在生存、發展和壯大的同時,如何更好地開發文獻信息資源、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注重公共關系能力的提高、提供多元化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圖書館在學習型社會中的輻射帶動作用等方面至關重要,并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增強圖書館活力建設是圖書館機體內在的要求。
用戶的需求是圖書館成長的命脈。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進步與信息環境的優化,導致了圖書館用戶需求的變化,他們對圖書館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不再滿足于圖書館提供的傳統、單一、被動的館藏文獻服務,而是希望有不同內容、不同載體、不同類型的文獻資源和不同的獲取途徑可以供選擇,圖書館用戶的信息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同時,知識經濟時代帶來的社會化分工更細更專,導致圖書館專業性用戶比例上升,他們希望圖書館能夠提供以解決、形成方案為目標的、注重知識內容的、針對性極強的深層次專業服務。因此,唯有增強圖書館活力建設,不斷創新服務手段、模式、運行機制,才能滿足圖書館用戶需求的多樣性、個性化和學科專業化要求。
對公共圖書館而言,文化經濟政策是自身生存與發展的命脈,要想圖書館事業得到快速發展,就必須吃透當前的文化經濟政策,并想方設法使之得到全面的落實。公共圖書館的建設,要想獲得有力的資金保障,必須要以政府部門建立健全投入公益文化事業持久穩定增長機制為契機,積極爭取政府的重點扶持,確保事業行政經費、專項購書經費等隨地區的經濟增長同步增加,不滯后于地區經濟發展的速度。與此同時還要向地方財政力爭對圖書館運行費、各種設備(計算機網絡系統、衛星通訊系統、消防報警系統、安全防火監護系統等)的維護費、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費和全國古籍普查和保護工作專項經費的追加或增設,確保圖書館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 此外,在地方政府投入資金保障的同時,我們還要按照中央財政補助標準和負擔比例要求,積極做好中央專項資金的申報工作,盡量多地爭取中央和文化部等主管部門的獎勵經費。同時還要拓寬投融資渠道,取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贊助,并制訂科學、完善的文化建設資金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的使用效益。
老的圖書館員都或多或少有些切身體會,就是大部分圖書館的工作干多干少、干好干壞一個樣,嚴重影響到圖書館的活力建設。造成這樣的局面,主要原因就是圖書館沒有建立一個權威的定量的考核體系,缺乏一個細化的質量衡評標準。因此,圖書館應該建立科學的工作質量評價體系。近年來,國內外一些公共圖書館正在嘗試借鑒企業ISO9000認證的經驗,探索既適用于圖書館管理特點又符合ISO9000標準要求的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取得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如安徽省圖書館在管理、技術服務、讀者服務等方面,以創建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為抓手,要求圖書館的一切工作都要圍繞讀者的需求來開展。一方面通過發調查表、開座談會、設意見箱、征詢意見等方式,詳細了解讀者的需求,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高讀者滿意度,并以此來加強圖書館館員的責任心;另一方面通過收集讀者需求信息,編制服務大綱,提供個性化服務,并不斷分析服務業績,調整服務流程。與此同時明確主管領導、責任部門、相關部門和具體執行人的職責,形成一個良好的質量管理體系。并建立起包括質量手冊、服務規范、質量記錄等的質量文件體系,從而保證了過程質量和服務質量。幾年的實踐下來,安徽省圖書館管理有了較為明顯的變化,逐步形成充滿活力的運行機制。
3.3.1 服務理念的創新
服務一直是圖書館的安身立命之本,是圖書館一切工作的靈魂。要樹立當代圖書館服務的十個理念:一切利用、一切用戶、開放服務、免費服務、便利服務、人性化服務、個性化服務、營銷服務、競合服務、創新服務。而創新服務理念,就要做到:1)用心服務。要求圖書館設身處地為用戶著想,千方百計地為用戶提供服務,把用戶滿意作為衡量服務工作的主要標準,全心全意地滿足用戶需求,努力實現用戶滿意。2)主動服務。即由原來的“訪問服務,館藏服務和信息咨詢服務”等傳統服務,轉向“用戶指導服務,信息教育服務,外展服務”。3)全員服務。即以圖書館前臺服務為標志,后臺服務為支撐,網絡服務為基礎,將“內部服務鏈”與“外部服務鏈”緊密結合。4)差異化服務。要求對用戶有深入細致的了解,在精心設計服務方案的同時重視用戶體驗,不斷為用戶提供量身訂做的服務。5)高效服務。在資源日益豐富的今天,用戶常常不太清楚圖書館有什么資源,不知道如何方便快捷地查找。只有做到服務理念的創新,圖書館才能更好地滿足圖書館用戶的需求,提升圖書館服務效能。
3.3.2 服務內容和形式的創新
用戶是圖書館存在的根基,服務是圖書館價值的核心。在網絡環境下如何讓用戶最便捷地找到想要的資源,是每個圖書館員在服務工作中必須牢記并思考的問題。對用戶而言,他們希望能簡單地發現、使用和理解我們的資源。因此在圖書館與用戶交互的方式上就必須從三個方面做出相應改變。一是從有限的用戶群到所有用戶的平等獲取;二是從文獻信息管理與服務到知識管理與知識服務的轉變;三是從館員中介的服務到用戶自助服務的轉變。唯有這樣,我們的公共圖書館才能真正在創新中充滿活力。
3.4.1 打造學習型組織
未來圖書館的競爭是管理與服務的競爭,而這些競爭歸根到底是圖書館人員總體素質和技能的競爭。因此,圖書館事業迫切需要一支具有長遠的眼光,敢于應對科技和社會發展給圖書館帶來的挑戰,富于創造力的年輕的圖書館員隊伍,他們對圖書館的激情、坦誠與信念,是圖書館活力與成長的源泉。要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圖書館,就必須在管理上有所突破,利用種種手段打造出一個學習型組織。首先,制定和完善員工激勵機制和發展規劃。要使用正確、有效的激勵手段,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其次,建立人員培訓機制。好的培訓機制,是員工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壯大人才隊伍最有效途徑之一。
3.4.2 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圖書館員的研究能力、創造能力、服務能力是任何高新技術都無法替代的,他們已構成了圖書館最大的隱形資產,是煥發圖書館活力的主體。圖書館員的個人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環境,圖書館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讓優秀的圖書館員茁壯成長。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管理者在尊重人性、理解人性的基礎上,善于團結組織人才,把品德、知識、能力、業績作為考核圖書館員的主要標準。二是增強員工的參與意識。在關系到員工切身利益和圖書館發展的重大問題上,管理者要廣泛聽取員工意見,重視館員的建議和報告,以培養其向上溝通的意愿,同時設立合理化建議獎,充分調動其積極性。三是樹立團隊合作精神。以圖書館項目為抓手,鼓勵有專業特色的團隊的產生;以創建館員論壇——BBS等渠道為窗口,強化圖書館員工的團隊意識。四是圖書館要盡可能地搭建事業平臺,多途徑為員工提供發展機會,幫助其盡快實現工作目標。圖書館要充分認識每位館員實現自我價值的需要,關心館員的滿意度,將館員的個人發展與圖書館的整體發展融為一體,從而創造出組織與個人的共贏局面。
[1]毛雅君,陳荔京,方自今.采用ISO9000標準構建服務質量管理體系案例分析[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6(1):15-22.
[2]卜欣欣,陸愛平.個人職業生涯規劃[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27.
[3]楊冬梅.圖書館員的職業危機和應對策略[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0(4):28-31.
[4]蔡為明.圖書館新館員專業成長與發展思考[J].當代圖書館,2008(1):45-47.
[5]柯平.當代圖書館服務的10理念[J].圖書館建設,200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