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春紅 (廣東省中山市人民醫院內科監護室,廣東 中山 528400)
肺血栓栓塞癥英文簡寫為PTE,其是因為肺動脈主干、分支結構遭受血栓堵塞,從而對肺動脈循環造成嚴重阻礙的一種病理生理綜合征[1]。該病特點是病情嚴重、發病急,并且病死率比較高等。因此醫治該疾病的關鍵是及時進行有效的溶栓治療,并嚴密觀察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然后給予精心、有效的護理工作。本文主要探討給予愛通立靜脈溶栓治療后的相關護理方法,給予相應的治療之后對患者進行相應且有效的護理措施能提高治療有效率。
1.1 一般資料:本組患者45例,全部是自愿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肺血栓栓塞癥患者,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齡24~70歲。患者在接受診治時均出現胸部疼痛、呼吸困難、低血壓以及口唇發紺等現象。患者均給予相關檢查:血氣分析、CT檢查、心臟彩超以及胸片拍攝等。全部患者經過診斷均確診為急性肺栓塞,沒有發現顯著溶栓治療的禁忌癥癥狀。
1.2 方法:全部患者均按照體重情況給予愛通立藥物治療,藥量50~100 mg,并且在2 h之內經過外周靜脈進行用藥治療。第一步先利用10 mg愛通立通過靜脈注射,剩余的愛通立藥量(90 mg)采用靜脈滴注方式用藥。對于體重不超過65 kg者,藥劑總量不能>1.5 mg/kg。完成溶栓治療后應嚴密監測患者病情改善情況,對于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時間低于2.5×照數值時,可以給予克賽藥物治療,劑量為0.5 ml左右。注射克賽1~2 d后服用華法林,3 mg/次,1次/d。
1.3 療效判定:顯效:患者呼吸困難、胸口疼痛等情況全部消失,測量血氧飽和度以及血氧分壓均恢復正常,血栓全部消失。有效:患者胸痛、下肢水腫等情況基本得到緩解,血氧飽和度和血氧分壓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部分血栓已經溶解。無效:患者臨床癥狀基本沒有改善,檢查血栓沒有溶解情況。
全部患者經過藥物治療后顯效者17例,有效者22例,無效6例。
3.1 進行溶栓前的護理工作:患者需要臥床休息3周左右,禁止下床活動,對于呼吸困難患者可以采取坐臥姿勢。血栓部位需要制動,盡量減少翻身動作以及搬動情況。禁止采用按摩以及針灸等,預防栓子脫落因而導致PTE。使患者學會床上大小便,確保患者大便排泄順暢。按照患者具體病情給予吸氧,對于病情嚴重者可采用機械幫助通氣,通常情況下不適合進行氣管切開,防止出現局部出血情況。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改變情況,將患者安置在監護室中便于監護工作開展。還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幫助緩解患者害怕、緊張不安等情緒,使其積極配合醫生護士進行治療及護理工作。
3.2 治療前的準備工作:幫助患者做好各項身體檢查,如尿常規、便常規以及血常規檢查、血氣分析、心電圖以及腎肝功能檢查等。進行溶栓治療前可以描記12導聯心電圖,然后采用龍膽紫進行標志導聯位置,便于溶栓治療后對照。在進行溶栓治療前將2套套管針留置在患者上肢淺靜脈位置,方便取血以及溶栓操作。護士應治療前將搶救藥品以及相關醫療設備、工具等準備好。
3.3 進行溶栓過程中的護理分析:遵照醫生叮囑采用愛通立藥物進行溶栓治療,在滴注時確保患者靜脈管道不堵塞,應該獨立開通一條靜脈通道進行溶栓劑靜脈滴注,并嚴格控制滴液速度。在溶栓治療中藥密切監測患者生命提升變化情況,并做好相關記錄。在溶栓劑滴注完成后應立即檢查心電圖表現情況,檢查是否發生改變。
3.4 治療后觀察護理
3.4.1 出血情況護理:愛通立藥物對于患者凝血系統造成的影響比較小,大部分出血患者可以不采取特殊治療,可以經過暫時停止溶栓或是調整溶栓治療方法,出血情況可自動凝血。如果患者出現大面積血腫情況,可采用人工壓迫幫助止血。本組患者在給予愛通立溶栓治療后,19例患者靜脈注射部位出現皮下血腫現象,采用局部冰敷處理,患者皮下血腫現象消退。其中有25例患者發生鼻腔流血、牙齦出血情況,對患者立即中斷愛通立藥物使用,然后進行局部止血操作,患者出血情況得到控制。
3.4.2 防止栓塞情況復發:因為大部分肺栓塞疾病的栓子均來自于下肢靜脈血栓[2],給予溶栓治療后,患者可以感覺病癥得到明顯緩解。但是患者仍不能下床活動,護理工作者應該做好患者的健康指導工作,使患者了解溶栓治療護應該要臥床休息3周左右,防止患者血栓松動而造成脫落情況,引發第二次栓塞情況。
總之,對肺血栓患者的護理重點是選擇正確、有效的溶栓藥物,并在溶栓治療中對出凝血指標進行嚴密監測,密切觀察患者出血情況等,做好患者的病情護理工作。并且還要做好患者出院指導工作,預防栓塞情況復發。
[1]何 芳,邱長宜.愛通立聯合依達拉奉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觀察與護理[J].護理研究,2011(09):803.
[2]盧桂芳,邱秀娉,黃雙藝.愛通立靜脈溶栓治療肺血栓栓塞癥的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1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