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華,李玉芹 (.吉林省吉林市中心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吉林 吉林 30;.吉林省北華大學附屬醫院血液內科,吉林 吉林 3000)
氣管切開術是為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而行的一種手術,而氣管切開術后,往往由于呼吸道分泌物等原因污染切口,引起切口處感染。為此我們總結了以往的護理工作經驗,提出了防治切口感染的幾點體會。通過臨床實踐,有效控制了切口感染的發生,減輕了患者的痛苦,縮短了治愈時間。現將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50例氣管切開術后患者防治切口感染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我科2008年5月~2010年10月共收治50例氣管切開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齡46~67歲。其中喉癌氣管切開41例,喉外傷氣管切開3例,鼻咽癌放療后氣管切開1例,腭咽成形術氣管切開5例。總結50例氣管切開術后患者的臨床護理經驗,通過有效的護理干預,僅2例發生切口感染。減輕了患者痛苦,縮短了治愈拔管的時間,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2.1 保持切口處清潔干燥:切口處分泌物堆積、潮濕,直接導致細菌滋生引起切口感染發生。保持切口處敷料清潔干燥,以無菌棉簽清試切口處痰液3~4次/d,再以碘伏棉簽消毒切口處皮膚(拆除頸部繃帶后進行)使之保持清潔、干燥,預防感染,促進愈合。
2.2 保持痰液引流通暢,預防呼吸道感染
2.2.1 進行有效吸痰:及時吸出套管內分泌物,防止分泌物堆積于切口處引發炎性反應。吸引負壓一般限10.64~15.96 kPa,嬰兒吸引負壓控制在7.98~10.64 kPa,并避免深部大負壓吸引。選用軟質,圓頭,外徑不超過氣管套管內徑1/2的硅膠管吸痰。吸痰應選擇在翻身拍背時,肺部有濕啰音并行體位引流后進行。吸痰前先中斷負壓,將吸痰管插入10~12 cm,然后邊退邊吸,旋轉退出。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吸痰時動作應輕柔,不可反復上下提插。
2.2.2 加強氣管濕化:應用2%碳酸氫鈉溶液每2小時氣管套管內滴入,1~2滴/次,以稀化痰液,便于吸出。痰液黏稠者可采用霧化吸入或蒸氣吸入治療。為避免長時間霧化吸入使患者血氧分壓下降,可將藥液放入喉頭噴霧器內,每隔半小時噴1次,每次按壓氣囊3~4下,把藥液直接噴到氣管內。有研究表明,噴霧法能把藥液變成霧滴后均勻地進入氣管、肺組織,擴大了藥物在呼吸道內分布的范圍,使藥物吸收更加均勻[1]。由于噴霧給藥法只占滴藥劑量的一半,所以降低了藥液對氣管黏膜的刺激,進而增強局部用藥的療效,達到局部預防感染的目的。因氣管切開術后呼吸方式的改變,失去了上呼吸道對空氣的濕化作用,可致呼吸道干燥,可在室內放置水盆或直接使用加濕器,以保證病室空氣濕度在60% ~70%,以達到纖毛運動要求。濕化氣道應以患者全身不失水為前提,所以應保證機體充足的液體入量。
2.3 正確使用藥物性氣管套管墊:使用尺寸為長10 cm,寬8 cm的8層紗布套管墊[1],中心浸入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4 ml(4萬U/ml),更換2~3次/d。由于氨基甙類抗生素對革蘭陰性桿菌[2]最有效,而氣管切開處感染的治病菌多為綠膿桿菌[3],固正確合理應用藥物性氣管套管墊可有效預防和治療切口處感染,同時又可避免全身用藥的不良反應。
2.4 正確合理全身應用抗生素:有效預防肺部感染的發生,有效控制革蘭陰性桿菌(如綠膿桿菌)感染,可防止細菌直接污染氣管口造成切口感染,并減少并發癥的出現。
2.5 嚴格無菌技術操作
2.5.1 洗手:護理人員在護理患者前后均應洗手。
2.5.2 霧化器及其管道:吸引器導管及貯液瓶應每天清洗,用后嚴格消毒。
2.2.3 吸痰操作時應嚴格無菌技術:一次性吸痰管應每次更換,遵循先氣道后口腔的原則。
2.2.4 嚴格消毒內套管:①煮沸消毒法:每4小時煮沸消毒1次,但因煮沸消毒時間長,內套管與外套管長時間的分離致痰液粘結,阻塞氣道,影響通氣。②浸泡消毒法:因塑料氣管套管不宜長時間煮沸,常采用浸泡消毒的方法。3%過氧乙酸溶液浸泡消毒30 min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即可。③高壓蒸汽滅菌法:高壓蒸汽滅菌法比煮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滅菌效果更好。但由于取出內套管送消毒的時間過長,造成內套管與外套管長時間的分離,故宜采用同型號多個內套管輪流高壓蒸汽滅菌。然而這樣做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臨床多采用浸泡消毒法,特別是氣管切開患者較多的科室,用浸泡消毒法節省時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2.5 病室環境要求:保持病室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室溫保持在18~22℃,濕度60% ~70%。室內空氣消毒可用紫外線燈照射,用8.4消毒液浸泡的拖布擦拭地面。控制探視人員,對患者施行保護性隔離。
2.6 套管外口的保護:常用的方法是在套管外口覆蓋雙層濕紗布,目的是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微粒進入氣道,同時又能起到濕化的作用。
2.7 飲食護理:適宜的飲食是正常生命機能的基本保證,營養的合理調配和攝取,可增加機體的免疫力。食物應以高糖(糖尿病患者除外)、高維生素、富含氨基酸的高效蛋白質,低脂肪飲食為主。每天飲水量不少于2000 ml,以促進新陳代謝,加快毒素排除。
氣管切開術后切口感染比較常見,感染多為革蘭陰性桿菌,如不提早預防和及時處理可能會引起其他并發癥。通過局部清潔、干燥,使用藥物性氣管套管墊,預防呼吸道感染,加強無菌技術操作等護理措施,可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切口感染,尤其是藥物性氣管套管墊,使用安全、方便,更適合長期帶管的患者的家庭使用,是預防和治療切口處感染的一種好方法,具有臨床應用價值。
[1]劉則楊.藥物性氣管套管墊的實驗研究及臨床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1994,6(29):323.
[2]于宗凡.氨基甙類抗生素的臨床應用[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1992,6(6):259.
[3]孔祿生.創傷護理學[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