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晶,劉 敏,管旌旌,張麗娟 (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隨著我國社會向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轉變,以及生活習慣的改變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前列腺癌已經成為泌尿系統除膀胱癌和腎癌以外的第三大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并呈逐年上升趨勢[1]。前列腺癌的治療主要包括:等待觀察、前列腺癌根治術、內分泌治療、放療等。而內分泌治療,包括手術去勢和藥物去勢,均需口服比卡魯胺(商品名康士得)或氟他銨等非甾體類抗雄激素藥物,有一些患者不能耐藥物的不良反應,導致中斷甚至放棄治療。將63例接受內分泌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分為常規護理組(對照組)與心理護理干預組(試驗組)進行研究,觀察護理。現將經驗總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3月~2011年6月在我科進行內分泌治療的前列腺癌患者27例,設為觀察組,年齡59~89歲,平均(76.98±5.32)歲。其中T1期5例、T2例3例、T3期17例、T4期2例。由于采用了新的護理模式,2011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例患者為心理護理干預組(即試驗組),年齡63~90歲,平均(77.39±4.38)歲,其中T1期6例、T2期5例、T3期23例、T4期2例。63例患者中合并有糖尿病的患者11例,高血壓及冠心病的患者31例,安裝心臟起搏器的患者2例,藥物不良反應主要有:潮熱21例、骨痛14例、骨質疏松11例、病理性骨折1例、性功能障礙20例、四肢乏力15例、貧血20例。年齡、腫瘤分期、伴發疾病及不良反應等方面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試驗組采用心理護理進行全程護理,采用心境狀態剖圖(POMS)為測量工具,評價干預前后患者的心理狀況改變。并建立個人心理護理檔案。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兩組均長期隨訪。
1.2.1 內分泌治療方法:雙側睪丸切除加口服氟他胺34例,雙側睪丸切除加口服比卡魯胺6例,聯合應用戈舍瑞林和比卡魯胺23例。
1.2.2 分組護理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病房責任護士的常規護理和健康治療,包括詳細詢問病史及家庭狀況,幫助做好全面體格檢查,評估已有軀體癥狀,普通健康宣教等常規護理。試驗組患者還接受以下護理干預:①入院的心理測評:患者入院后24 h即進行心理評估。對患者在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憂郁、焦慮、偏執、精神病等8個方面進行量化記錄。②心理干預措施:針對患者的心理癥狀,試驗組采取心理干預:①醫護人員必須同患者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增強患者的信任,熱情關懷并尊重患者,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細心做好思想、解釋工作,通過自己的愛心、同情心、責任心和責任感,為患者創造一個充滿信任的氛圍。通過扎實的護理知識和嫻熟的護理技術贏得患者的信任。②及時與患者進行溝通,盡量滿足患者要求。要求家屬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了解患者心理變化的誘因、狀態、休息及飲食情況,針對具體情況干預。③重視患者的生活要求,包括飲食及性需求等方面的需求。④強調適當運動:運動可以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但是要注意防止骨折。⑤疼痛心理護理:在藥物積極止痛的基礎上給予心理安慰。⑥強調內分泌治療的意義:充分告之藥物治療出現的不良反應和應對措施。⑦加強抗腫瘤宣傳:使患者熱愛生命、堅持治療,提高治療的依從性。⑧生死觀的教育:由于晚期前列腺癌患者對死亡的恐懼,沉重的心理負擔使患者的精神防線崩潰,使患者平靜接受死亡。
2.1 心理干預6周后試驗組和對照組POMS評分變化:心理干預前,兩組患者的POM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周后與干預前比較,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POMS評分均有顯著改善,而試驗組干預前后POMS各量表評分差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即心理干預后患者心理狀態發生了顯著改善。
2.2 兩種患者腫瘤進展率比較:疾病隨訪時間為6~27個月,平均隨訪18.4個月,無死亡病例。對照組中有15例腫瘤進展,進展率為23.8%,試驗組中9例進展,進展率為25%,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人是身心統一的有機整體,疾病不僅給軀體帶來不適,而且嚴重影響其心理狀況,而心理狀況的好壞又影響身體健康。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改變,越來越多的醫學工作者認識到心理干預在疾病治療中的重要性。心理狀態變化會影響到人的內分泌活動。心理治療是一種自主調節,它可以調節人的心理狀態,使之處于一種良好的狀態,從而調動各種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產生一種良好的內環境,一定程度增加細胞免疫水平,增強人體的抗疾病能力[2]。
許多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存在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主要原因:為對疾病本身認識不足;心理干預是近年來較常用的治療心理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廣泛應用于急、慢性疾病的患者的治療[3-4]。其主要治療手段包括:健康教育、認知治療、集體干預、音樂治療及肌肉放松治療等。通過醫護健康教育,啟動社會家庭的支持系統,做到全方位、有針對性地對處在不同心理狀態的患者從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中過渡到良好積極的心理狀態中來,從而有利于提高治療效果[5]。
總之,心理護理干預可減輕內分泌治療對患者心理和生活質量的負面影響,改善焦慮、抑郁,增強患者對治療不良反應的耐受,有利于內分泌治療的進行。心理護理的關鍵要有愛心、耐心、同情心、責任心進入到患者的角色中去理解和體會,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真正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
[1]李漢忠,嚴維則.前列腺癌治療新進展[J].醫學研究雜志,2007,36(9):6.
[2]陳 健.心理護理在惡性腫瘤臨床治療中的應用現狀[J]. 上海護理,2008,8(4):65.
[3]Osborn R L,Demoncada A C,Feuerstein M.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for depression,anxiety,and quality of life in cancer survivors:meta - analyses[J].INT J Psychiatry MED,2006,36(1):13.
[4]夏桂蘭,萬詩燕,嚴云麗.不同文化程度乳腺癌患者術后功能鍛煉認知與需求調查[J].護理學雜志,2011,26(4):78.
[5]呂資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