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付 歡 王 歡 李 杰
鐘蟲Vorticellidae 原生動物門寡膜綱緣毛目鐘蟲科的通稱,是一類體形如吊鐘的單細胞原生動物。鐘蟲在廢水生物處理廠的曝氣池和濾池中生長十分豐富,有促進活性污泥的凝絮,捕食游離細菌的作用。當曝氣池運行條件變化時,鐘蟲蟲體形態和數量能迅速發生變化,人們常以鐘蟲的生長狀態和數量為依據,判斷廢水處理效果和預測曝氣池出水水質。
目前,已描述的鐘蟲有150種。但也有人懷疑實際多于此數目。常見種有小口鐘蟲(V.microstoma)、八鐘蟲(V.Octava)、溝鐘蟲(V.Convallaria)、領鐘蟲(V.aequilata)等8~9種。它們的共同形態特征如下:
1.體型:吊鐘形
2.纖毛:體纖毛退化,而前端口圍纖毛十分發達,由3片左旋小膜口圍帶組成(內緣的中膜和內膜、外緣的外膜)。鐘口盤狀口區周圍有一腫脹的鑲邊,口盤與鑲邊能向內收縮。

3.尾柄:鐘蟲身體的底部有帚胚,長出內含肌絲的柄,可以固著在各種基質上。當蟲體收縮時,柄也可以螺旋狀卷曲收縮。
4.大小核:大核呈帶狀、香腸狀或馬蹄狀,小核圓形粒狀。
鐘蟲有單體生存的種類,也有群體生活的種類。例如,獨縮蟲、聚縮蟲和累枝蟲。其柄分叉呈樹枝狀、每根枝的末端掛了鐘形的蟲體(見圖1)。
鐘蟲口圍帶上的小膜擺動時,產生水流,把食物卷入口圍的漩渦內,通過口前庭內纖毛的擺動,食物進入胞口,形成食物泡,在細胞質內進行食物的消化。除珍珠鐘蟲(V.margaritata chlorelligera)是典型的光自養型之外,大多數種類以細菌、藻類、小塊碎屑等為食。
伸縮泡靠近口前庭,通過一小管或不大的儲蓄泡把排泄物送到口前庭再排出體外。另外,伸縮泡還有呼吸和調節滲透壓的作用。

鐘蟲有無性和有性兩種生殖方式。無性生殖為縱裂,產生的子代一大一小,大的仍在原柄上,小的脫落水中,靠體末一圈游泳纖毛在水中游動,此時稱為幼期游泳體。如遇底物附著其上,游泳纖毛消失,體末長出長柄,前部再長出成列的纖毛,稱為成體(見圖2)。
有性生殖屬于非等配子母細胞接合生殖類型,其主要特點是:營養個體有的直接轉化為大接合體,有的經幾次分裂,形成小接合體。
對于研究鐘蟲對污水處理效果的指示作用而言,可以不細究其具體分類,只要鏡檢中看到“鐘形”結構,就可認為水質較好,處理效果較好。但要區分鐘蟲形態是否正常,如果發生形變,可能水質條件發生了變化。
例如,曝氣池入水污染物濃度低且水質穩定時,鐘蟲大小適中,通體透明,纖毛環迅速擺動,尾柄收縮頻繁有力;當曝氣池污水溶解氧含量變低或PH突變時,鐘蟲前端出現頂泡;當水中有過多難分解或抑制物質過多或水溫過低時,鐘蟲體內積累的未消化顆粒呈成不活躍狀態;當來水負荷突然增高,或來水突然涌入大量有毒物質(酚)時,出現畸形鐘蟲,蟲體干癟,不規則,蟲體變小;或蟲體后端長出次生纖毛環、鐘蟲尾柄脫落形成呈游泳狀態生活的游泳體。如來水水質繼續得不到改善,則蟲體將形成包囊而死亡。(見圖3)

鐘蟲對水質要求比較廣,例如小口鐘蟲在水溫0~30℃,pH6.5~9.5,DO和NH4濃度分別為1~12和2~20mg/l的水中都能生存。研究發現,鐘蟲對某類污染物有最適宜濃度范圍,在當污染物接近該濃度范圍時,鐘蟲生長繁殖最旺盛,但污染物濃度偏離該濃度范圍時,鐘蟲生長受到抑制,直至消失。以中石油錦西石化分公司污水處理場合建式曝氣池為例,當曝氣池入水中COD、石油類、氨氮、揮發酚等污染物濃度分別在400~600mg/L、25~35mg/L、20~60mg/L、20~40mg/L時,鐘蟲數量可達6000~10000只/mL。當某污染物濃度偏離該范圍時,鐘蟲生長就受到抑制,偏離越大,抑制越強,高濃度污染物種類越多,抑制越強。當COD>1000mg/L,或石油類>45mg/L,或氨氮>100mg/L,或揮發酚>60mg/L時,鏡檢時基本看不到鐘蟲。
鐘蟲是一種重要的曝氣池指示生物。掌握其形態、進食排泄、生殖規律,是進行生物鏡檢的前提條件。鐘蟲形態會受到環境的影響,如果鐘蟲形態“不正常”,那么曝氣池運行很可能也存在問題。

[1]王基成,廖婷婷,周彥波,戚桂貞,魯軍.活性污泥系統中微型動物與水質凈化效果的相關分析環境污染與防治2009年2期
[2]王北蘇.原生動物在環境監測與污水處理中的應用 甘肅科技 2010年8期
[3]劉娟,楊敏,齊嶸,許木啟.污泥膨脹狀態下原生動物群落結構分析 環境工程學報 2009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