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守疆,龔成文,趙欣楠,楊君林,劉生戰,王 婷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
當歸是甘肅省道地藥材,近年來種植面積在3萬hm2左右,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85%以上[1],已成為甘肅省區域優勢產業,同時也成為貧困地區農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經濟來源。但當歸主產區農民長期依賴經驗種植,施肥技術落后,不能按時按期追肥,或為追求經濟效益而濫用化肥和農藥,導致土壤鹽堿化、酸化、結構變差,致使歸田環境不斷惡化,當歸產量和品質不穩[2~3]。為此,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與節水農業研究所根據甘肅省當歸主產區氣候特點、土壤供肥能力及當歸需肥規律研制出了當歸專用肥,其具有養分全、施用簡便、省時省力(一次基施免追肥)、針對性強等特點。為了驗證當歸專用肥的施用效果,2012年我們在甘肅省當歸主產區岷縣開展了相關試驗。
供試當歸種苗為當地種苗市場上購買的岷歸1號。當歸專用肥(N-P2O5-K2O為18-13-9)由甘肅施可豐新型肥料有限公司生產,尿素(含N 46%)由中國石化蘭州化學工業總公司生產,磷酸二銨(含N 18%、P2O546%)由云南三環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生產。
試驗在甘肅省岷縣西寨鎮大寨村進行,海拔2 430m,氣候高寒陰濕,年均氣溫5.0℃,無霜期113 d,土壤類型為黑壚土,試驗布置于5塊試驗田,各試驗田耕層(0~20cm)土壤理化性狀見表1。

表1 當歸專用肥5個肥效對比試驗地塊的耕層土壤理化性狀
試驗設2個處理,即常規施肥處理和施當歸專用肥處理,采用大區對比試驗設計,不設重復,大區面積335m2,常規施肥處理與施專用肥處理的純養分量均為420.0 kg/hm2,即N 240.0 kg/hm2、P2O5180.0 kg/hm2,其中施當歸專用肥處理整地時一次性施入當歸專用肥1 050 kg/hm2,不追肥;常規施肥處理基施尿素257.5 kg/hm2、磷酸二銨390.0 kg/hm2,中耕除草時追施尿素112.5 kg/hm2。栽培方式與管理同當地大田,采用地膜覆蓋栽培,移栽當歸苗9.75萬株/hm2,保苗9.00萬株/hm2(行株距為0.4m×0.3m)。收獲時每個處理分別在5個試驗田采用“S”取樣法選取5個點,每點取2.6m2自然晾曬風干后進行考種、測產及品質分析。
干蘆頭徑、干主身徑采用游標卡尺測量,干根長度用直尺測量,干根重采用電子天平(精度為千分之一)測量。揮發油含量用水蒸氣蒸餾法測定,75%乙醇浸出物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法測定,阿魏酸含量用HPLC法測定。
由表2可知,施當歸專用肥處理,在不同地力條件下,當歸根部形態特征均優于常規施肥處理,其中當歸平均干蘆頭徑、干主身徑、干根長分別較常規施肥處理分別增加0.36 cm、0.40 cm、4.0 cm,干根重較常規施肥處理增加5.24 g。用配對t檢驗法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的結果顯示,專用肥處理的干蘆頭徑、干根重與常規施肥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干主身徑與常規施肥之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干根長與常規施肥之間差異不顯著。表明施用當歸專用肥能更好地改善當歸根部形態性狀和產量因素,表現出一定的增產潛力。

表2 不同處理不同地塊當歸根的主要形態特征

表3 不同處理的當歸產量
從表3可知,施當歸專用肥處理的當歸平均折合產量為2 395.38 kg/hm2,較常規施肥處理增產396.92 kg/hm2,增產率為19.86%。經配對t檢驗法對產量進行分析,專用肥處理與常規施肥處理之間產量差異達極顯著水平,表明當歸專用肥能顯著提高當歸產量。
通過藥效成分分析結果(表4)可知,施當歸專用肥處理和常規施肥處理的當歸阿魏酸含量、揮發油含量、75%乙醇浸出物含量均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要求[4]。施當歸專用肥處理的當歸阿魏酸含量、揮發油含量、75%乙醇浸出物含量分別較常規施肥處理增加0.013、0.090、1.410百分點,表明施用當歸專用肥可提高當歸藥效成分含量。

表4 不同處理對當歸藥效成分的影響①
經濟效益分析結果(表5)顯示,在施純養分量相同的條件下,施用當歸專用肥處理的純收益為118 822.8元/hm2,較常規施肥處理(CK)增收23 972.2元/hm2,增收效果明顯。

表5 不同處理經濟效益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在甘肅省當歸主產區岷縣當歸生產中基施當歸專用肥可有效改善當歸的根部性狀,明顯提高當歸藥效成分及產量和收益,施用當歸專用肥1 050 kg/hm2比施用等養分量化肥增產19.86%,增加純收益23 972.2元/hm2。當歸專用肥可在甘肅省當歸主產區岷縣及省內外同類地區當歸生產中推廣應用。
[1]嚴 輝,段金廒,宋秉生,等.我國當歸藥材生產現狀與分析[J]. 中國現代農藥,2009,11(4):12-17.
[2]邱黛玉,藺海明,張延紅,等.高效有機肥對當歸增產效應的研究[J].甘肅農業大學學報,2005,40(1):48-52.
[3]藺海明.甘肅省中藥材生產現狀與產業化開發對策[J]. 甘肅農業科技,2003(1):50-52.
[4]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