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時代的變遷,“90后”的學生逐漸成為了高職院校學生的主流,通過分析這個群體的主要特征,結合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從輔導員的角度,探索出更適合當今高職學生的管理方法,從中找到對這類學生的管理技巧,從而推動高職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管理技巧
隨著教育事業的高速發展,我國的高職院校正在逐步實現由大眾化教學向職業化教學的轉化。這種先進的職業化教學理念雖然能夠吸引大批學生入學,但是由于采用注冊招生的入學方式,因此,同時也面臨著學生生源質量下降的問題,這在民辦高職院校中表現得相當明顯。大批“90后”學生進入高職院校,他們不同于以往的大學生帶有濃重的時代氣息和社會特色,有的學生學習基礎比較差,學習主動性、自覺性、目標性不強,生活自理能力較差,缺乏組織紀律性;相當一部分學生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缺少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克服困難的堅定信心,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不善于與人合作。面對這樣的學生,原有的學生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生,因此,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積極探索新的工作方法、新路子,其中管理技巧也尤為重要。
一、高職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以自我為中心,集體觀念不強
“90后”高職院校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中的“掌上明珠”,父母對孩子的過分呵護,導致其自我意識很強,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大多時候都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合作意識淡薄。同時由于受社會環境的影響,高職院校中學生家庭類型相對較多,來自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學生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這些學生對家庭的概念比較淡漠,往往會對社會產生偏激的想法,從而造成內心世界相對復雜。
(二)同學間溝通減少,網絡依賴性強
網絡是一把“雙刃劍”,有人能利用網絡來獲取知識,而有人卻沉迷于此,耽誤了學習和工作。網絡是“90后”學生離不開的“伙伴”,很多學生沉迷于網絡,覺得網絡游戲很好玩,能在網絡中感受快樂,能在網絡中結識很多朋友,通宵達旦的上網,為了上網甚至曠課。有些同學依賴網絡,認為在網絡中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各種知識、文化和信息,并且擴大了知識面,還開闊了視野。但往往正是這種便利讓“90后”學生出現了“淺閱讀”文化現象,而且缺少了他們與現實世界的溝通與交流,很容易出現內心的空慮和無助。
(三)學習積極性不高
由于高職學院學生的整體成績較低,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較差,進入學校后未能適應教學,不會的知識不能及時補救,隨著課程內容的繼續,不懂的知識也就越多,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厭學心理,加上周邊各種新鮮事物的影響和吸引,學習積極性急劇下降,很多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覺得學不學都一樣。
二、高職學生管理探索與技巧
“90后”的高職院校學生有如此多的個性特點和不良習慣,而其中有很多是“80后”學生所沒有的,相對原來的學生,管理難度就大了許多,面對這樣的學生,如何管理好他們也成為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因此,在管理中就需要一些技巧,俗話說得好:“治病要對癥下藥”,我們的管理技巧就要根據“90后”高職生的特點來摸索。
(一)以活動促管理,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指導學生正確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系,通過感化教育讓學生們懂得個人離不開班集體。可以適當的采用實踐體驗的方法,讓他們感受團結就是力量。在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要利用集體教育與個別談心相結合,教會他們應把集體利益放在最前。學校多利用課余時間開展各項有意義的集體文體活動,激發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創新的積極性,使學生間的關系融洽,擰成一股繩,始終牢記個人言行直接關系集體形象。通過這些活動非常有利于輔導員對學生的班級日常教育和管理。
(二)深入到學生中去,用真心打動他們
平時盡可能多的下寢室,和學生們暢所欲言,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生們成為朋友,這樣學生就會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輔導員,信任輔導員,知道輔導員是為了他們好,愿意服從輔導員的管理。其次,是要用真心去打動學生。可以組織一些集體活動、主題班會,活躍班級氣氛,在總結時說出一些肺腑之言,讓學生們發自內心的懂得輔導員的用心良苦,學生也就會更加懂事,主動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了。平時不方便說的話,采取單獨談心的方式,能夠拉近老師和學生的距離。
(三)讓學生懂得網絡的利與弊
以開主題班會的形式用實例來說明沉迷網絡的后果,定期給他們看相關的視頻和新聞,講解沉迷網絡帶來嚴重后果的案例,讓學生懂得網絡只是虛幻的,過分的沉迷其中,只會導致不良的后果。另外,對學生宿舍采取夜間定時關電的措施,安排班干部進行監督,杜絕學生晚上玩到很晚的現象。
(四)加強與班干部的溝通,及時發現問題
在每周的例行班會之后,召開班干部會議,輔導員應隨時保持與班干部的聯系,及時了解班上的動態及學生的動向,及時發現問題,盡早解決問題。一個好的班干部,就是輔導員們的得力助手,選用好班干部,不僅能讓自己從繁忙瑣碎的班級事務中解脫出來,而且還能培養出學生單獨工作的能力。班干部其實是聯系輔導員和學生的一個橋梁紐帶,輔導員要在班級管理中發揮班干部的作用,在班級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管理方法。
(五)讓學生們都成為班級的主人,自己去制訂班規、才能自覺遵守班規
輔導員們在日常的工作當中,給予學生們一定的自由,輔導員只用在班級生活中起到平衡與決斷的作用,培養學生的自立精神,使他們都真正成為班級的小主人,去管理班級中全方位的事務。在實踐中,經過一段時間的互相認識、相互了解和磨合以后,就開始由所有學生制訂切實可行的符合班級實際的班規。這種實踐性強的班規有針對性,而且能給學生們灌輸一種主體意識,他們自己對自己提出的要求,履行起來就會有效得多。比如有些班干就在學生公寓制定了很好的班規,輔導員、班干部只要在寢室內發現煙頭就對其宿舍成員進行現金懲罰,所得罰款充到班費中使用,從而提高了宿舍文明還起到了控煙的效果。而在班級中通過這樣的管理,學生們能在互相管理和約束中找到自己自身的價值,從而提高了自身素質。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學生跟種子一個樣,有自己的生命力,老師能做到的,只是提供給他們適當的條件和照料,讓他們自己成長”。做好“90后”高職學生的輔導員工作,也并不是件難事,這其中管理技巧尤為重要,老師如果能夠走近他們,了解認識他們的思想、情感和個性,就能從本質上認識學生,從學生身上了解時代的訊息,領悟到學生真正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對學生產生真正的愛,才能恰到好處地關心愛護學生,使學生感觸到教師的關心。我們要用對他們的愛心為學生們搭建一個平臺,改變他們的觀念、心態、方法,就有可能改變學生們一生的命運,為社會培養一個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王,王彥.教育敘事:在實踐中體悟生命[J].教育研究.2005(2).
[2]趙桂美.做好高職輔導員需要五顆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4).
[3]康永久,施鐵如,劉良華等整理.教育敘事:來自廣州的視角[J].教育導刊.2003(12).
[4]周勇.論德育教育的敘事方式[J].思想、理論、教育.2004(1).
作者簡介:管清華(1978-),男,山東諸城市人,文學學士,講師,硅湖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和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高職院校學生管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