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堅 宋春雪 黃爍丹 李隱民 廖燕霞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CH)在新生兒中的發病率各地報告不一,上海為 1∶3634[1],早期癥狀和體征輕微,甚至缺如,診斷困難,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從而造成患兒不可逆的智力和體格發育障礙。若生后 3 個月內確診并得到有效治療,則可獲得正常智能和體格發育,治療越遲,預后越差,最終形成呆小病,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和生活能力。而通過新生兒疾病篩查可以早期發現并給予干預措施,將先天性甲低的危害降到最低。為此,先天性甲低當前已成為世界各國新生兒疾病篩查的主要項目之一。
1.1 一般資料 梅州市婦幼保健院于 2005 年 10 月成立梅州市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是梅州市惟一的篩查機構,服務人口約 500 萬,年篩查率逐年上升,至 2010 年已達 72.2%,至今共篩查新生兒 157273 例,發現先天性甲低患兒 104 例,見表 1。

表1 梅州市 2006-2010 年新生兒疾病篩查情況
從表 1 可見,梅州地區CH發病呈散發,無時間和地域特征,發病率相對穩定,為 1∶1515,高于上海 1∶3634。
1.2 研究方法
1.2.1 檢測和診斷 于生后 48~72 h采集新生兒足跟血于專用濾紙上,制成干血斑標本遞送至篩查中心實驗室,采用免疫熒光法測定促甲狀腺素(TSH)。初篩 9.5 mIU/L≤TSH≤20 mIU/L者判斷為CH可疑陽性,由市篩查中心召回、復查。初篩TSH≥20 mIU/L和復查TSH≥9.5 mIU/L者,直接進行召回確診,召回后取靜脈血血清進行甲功 5 項分析,用化學發光法測定血清TSH、總三碘甲腺原氨酸(TT3)和游離T3(FT3)、總甲狀腺素(TT4)和游離T4(FT4)的血清水平,根據足月兒和早產兒正常范圍評價甲狀腺功能,當TSH升高,TT4和(或)FT4低于正常值時,確診為先天性甲低,并給予治療和干預,一般不遲于生后 6 周。
由于梅州市轄 8 個縣市區,面積有 1.6 萬平方公里,開展產科的醫療單位有 160 余家,面廣點多,常規文本報告困難較大,因此,我院采用自創的互聯網的信息管理系統[2],篩查單位從網絡上可第一時間了解篩查結果,保證了新生兒疾病篩查信息傳達和管理的及時性和準確性。
1.2.2 治療方案 一旦確診,即給予免費治療,目前我院使用“左旋甲狀腺素鈉(L-thyroxine,L-T4)替代治療,50μg/片,初始劑量按新生兒 8~10μg/(kg·d),嬰兒 6~8μg/(kg·d),每日服 1 次,定期檢測血清甲功 5 項,一般用藥 2~3 個月復查一次,根據甲功結果調整服藥劑量,評估甲狀腺功能。
1.2.3 宣教和隨訪 由于先天性甲低早期癥狀缺乏,只能依靠血清學診斷,讓孕產婦真正了解其危害性,及時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成為防控的關鍵。我院設有孕婦學校及新篩專科門診,通過發放宣傳小冊子、圖片說明及專科門診咨詢等方式普及相關知識,提高依從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新生兒篩查率。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及時召回患兒復檢和確診,由于宣傳工作到位,我中心確診甲低的 104 例患兒中,1 例因家屬不配合,直到 3 個月時開始治療致語言發育遲緩,1 例因合并 21-三體綜合征,于生后 18 個月因肺炎死亡,6 例因隨父母返外地居住而失訪,余 96 例患兒,定期復查TSH、FT4均維持正常水平。
對CH患者,規范治療后定期于 4~6 個月、1 歲、2 歲、3 歲、4~6 歲進行生長發育、智能評估。目前本院隨訪治療中的 96 例甲低患兒,智力評估和體格發育均在正常水平。
永久性和暫時性甲低的評估:對所有確診為CH的患兒,在正規治療 3 年后,停用或減半服用L-T41~12 個月,如檢測FT4及TSH正常則為暫時性甲低,可繼續停藥觀察;若FT4 低于正常,TSH升高,即診斷為永久性甲低,立即予L-T4 恢復治療。到 2009 年 6 月,我院對 57 例一直在本院經 3 年正規治療的患兒進行評估,經停藥觀察 1 個月后,有 5 例確診為暫時性甲低已終止藥物替代治療。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如未能及時確診和治療,將嚴重危害患兒的身心健康,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沉重的負擔。新生兒疾病篩查能及時確診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對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減少殘疾具有現實意義:一旦發現先天性甲低患兒,就應及時啟動干預機制,及時召回復檢或確診,給予規范的隨訪計劃和治療方案,并對患兒家長進行有效的宣教,只有家長的領會知曉和積極配合,才能保障患兒治療效果[3]。
3.1 應普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快速提高篩查率。到目前為止,新生兒篩查是確診CH最及時有效的方法,受條件和認識制約,各地篩查率不一,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3.2 梅州地區的發病率明顯高于上海等地,并高于省內一些地區,是否與居住環境或飲食習慣有關,尚無定論。
3.3 治療要規范,定期做甲狀腺功能檢查,及時評估治療結果,根據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3.4 隨訪和宣教工作仍需加強,提高新生兒疾病篩查率,保證確診患兒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到位的宣教和科學執著的隨訪至關重要,本市尚有 6 例確診患兒失訪,極有可能失去最佳治療時間,原因為:(1)地址填寫不詳細;(2)電話號碼錯誤;(3)家長不配合。因此,首先要核實篩查對象的個人信息資料,其次要加強對患兒家長的宣教,遇到家長不配合時,要及時聯系出生醫院、當地衛生局、村委會、派出所等機構,取得他們的支持與協助,從貫徹《母嬰保健法》的角度進行干預,最大限度地減少失訪率。
3.5 漏診(假陰性)的預防。有文獻提示,按目前篩查方法漏診率可達 5%~10%,建議在生后 2 周時行第 2 次篩查,檢出的CH患兒占總的CH患兒的 10%,此情形多見于輕度或延遲增高TSH的低體重兒或極低體重兒[4]。我院目前未行第 2 次篩查,亦未有漏診報告,但仍需提醒同行注意。
[1]顧學范.新生兒疾病篩查[M].上海:上海科學出版社,2003:129.
[2]黃爍丹,吳德永,等.廣東省梅州市新生兒疾病篩查效果分析[J].廣東醫學,2009,30(9):1231-1232.
[3]江劍輝,李蓓,曹偉鋒,等;廣州市 18 年新生兒先天性甲低、苯丙酮尿證和G6 PD篩查[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2):85-87.
[4]陸國輝,余艷紅.實用婦嬰九病——從預防到基因組醫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