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碧海
(黃岡市職業技術學院醫藥衛生學院,湖北 黃岡 438000)
伴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確立,教師,這個古老而又神圣的職業愈來愈受到全社會的重視和尊重。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不僅是學生,更是人類學習景仰的典范。因此,社會期望教師具有比其他職業職員更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等方面,要求教師做出表率[1]。然而,面對物欲橫流的現實社會,有些教師忘記了自己肩負著“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違背了師德,毀掉了“為人師表”的光輝形象,這是教師缺乏自律的表現。有的教師臣服于金錢,臣服于權力,在利益面前失去了自我,導致學術腐敗[2]。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要求廣大教師“要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恪守學術道德,發揚優良學風”。筆者認為,加強教師自律建設迫在眉睫[2]。
自律,是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自覺地遵循法度,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3]。古人云,最隱蔽的地方最能看出人的品質,最微小的事情也最能顯示出人的靈魂。所以,自律是一種修養,是一種道德境界,也是一種自我挑戰與監督。教師應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堅持自律。
教師要從小事、小節入手,一點一滴加強自律修養,要做到:語言文明,舉止得體,處處做學生的榜樣;熱情對待家長來訪、來電,與家長互相配合,積極尋求教育學生的途徑,密切家校聯系;不把應該承擔的教育責任推卸給家長,主動幫助家長提高教育水平;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公正對待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學生;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養成求真務實和嚴謹自律的治學態度,發揚優良學風。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教師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急功近利,尋找各種捷徑,也就滋生了一些不良現象,教師沒有學術沖動,只有利益趨動;學生沒有學術興趣,只有文憑興趣。胡錦濤在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把學風問題、嚴謹治學問題、學術道德問題作為對一個教師的基本要求”,強調求真務實,恪守學術道德[2],突出自律,如果每位教師都嚴于自律,學術環境自然會純潔起來。
好的素質是在漫長的生活和工作實踐中修煉的結果。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做到認真備課、精心設計教學方案,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輔導學生并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知識,更新觀念,增強創新意識,努力掌握現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提高自身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我國現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執教,持儉守節,他“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種高尚的人格,為學生敬重,效仿;這種廉潔自律的從教作風,所產生的道德影響力,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生。相反,如果教師人格不健全,言行不檢點,做事粗糙,責任心不強,對學生沒有愛心,為人不廉潔自律,則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較大的負面作用,使學生產生對人、對事、對社會的不信任感,甚至對未來失去信心[4]。
自律,是在無人知曉、無人監督的情況下,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毅力,自覺堅持正義。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螢火賦》中有一句話叫“入暗室而不欺”,意思是進入別人看不見的房間里,也決不做虧心之事。教師工作具有高度的獨立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慎獨慎微,自覺遵守各項規章制度,自覺經受各種考驗,全面提高自身素質。教師不僅要用廣博的學識、優秀的教學方法來授業解惑,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還要用高尚的品德和強大的人格魅力來熏陶和培養學生,使他們逐步養成愛國守法、明理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優良品德。教師肩負著學生成長、發展的重任,因此,教書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從大處著眼,立足于學生的成長,不能僅停留在學生的學習成績上,要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弊鳛榻處?,身教重于言教,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決不能因學生性別、智能、家庭狀況等差異而采取不同的態度。教師從教的公正性,充分反映了教師人格的崇高性,尤其體現在對待后進生轉化問題上。教師一定要有愛心、信心、耐心,只要用愛心、寬容、理解去善待學生的每一次錯誤,適時表揚、鼓勵學生的成績和進步,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相信每名學生都會取得成功。
教師從教,除了法規約束和社會輿論的監督引導外,主要靠教師用廉潔的標準來進行自我約束,自覺保持純潔的作風,這是廉潔從教最深厚的思想基礎。而現今社會復雜化、多樣化的價值觀,對教師無疑形成了巨大沖擊。有的教師淡化了對理想的追求,敬業精神欠缺,教學工作馬虎,精力投入不足;有的教師貪圖金錢和享樂,信奉金錢萬能、權力至上等,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違背了《教師法》,損害了教師形象,也敗壞了社會風氣,污染了育人環境。所以,新形勢下,需要教師“儉以養德,廉以養教”,淡泊名利,樂于奉獻,時刻提醒自己以“廉潔奉獻”的紅燭精神教書育人,努力修煉,提高自己的學識水平,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真正愛生如子,獻身教育,用博愛為學生撐起廣闊的藍天。同時,教師要尊重家長,主動與家長溝通聯系,定期家訪,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不利用職務之便向家長索取財物、推銷物品,或要求家長解決個人問題。要正確認識教師的苦與樂,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師職業不會為教師帶來很多物質上的財富,但教師在精神上卻是充實的。正如“孺子牛”獎的獲得者鄉村教師劉讓賢所說:“我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孩子身上延續,我的樂趣在一代又一代孩子身上尋找,我的幸福在年復一年的教育工作中獲得。”因此,教師要安貧樂教,要有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
塑造自我,貴在持之以恒,鍥而不舍。自律是一種持之以恒的過程和實踐。要做到“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不容易,它需要堅定信念的主導、高尚情感的激發、頑強意志的支撐,需要幾十年如一日的全身心投入。教師要認真學習社會主義道德規范,學習教育行業楷模和先進教育工作者的模范事跡,樹立遠大理想和生活目標,激發自己熱愛教育事業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做好本職工作,全心全意為教育事業服務,為學生服務。
總之,教師自律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識為約束力,是一種高度自覺的行為,是個體優良素質的具體表現[5],是無論人前還是人后,無論領導在與不在,都能一如既往地按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完成各項教學工作,始終不渝地自覺堅持高標準、嚴要求。自律,是教師的導航。
[1]叢亞麗.護理倫理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
[2]溫家寶.肩負起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N].人民日報,2011-06-18(01).
[3]戴中祥,鄭全新.高等教育法規概論[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4]解志杰.淺談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的成因與對策[J].西北醫學教育,2007,15(2):196-205.
[5]李太平.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