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艷
(保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保山 678000)
統計學是一門研究如何根據事物的隨機性規律來收集、分析數據并利用它們進行推斷的學科。它在經濟學、醫藥學、教育學、心理學以及語言學等學科中都有廣泛應用。目前,開設統計學課程的既有統計類專業,也有非統計類專業。統計類專業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數理統計學方向專業,另一類是應用統計學方向。前者以數學知識為依托,強調以嚴謹的數學推理來證明各種統計方法的合理性,側重于統計理論的研究;后者則以各種具體學科為依托,強調統計學在這些學科中的應用,尤其以經濟統計和醫藥衛生統計居多。顯然,醫學統計學是一門應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醫學領域中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學科[1]。
1.1.1 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 現在高職高專醫學統計學教材眾多,但其理論多照搬本科教育內容,堆砌了大量的數學類知識,用于統計學的知識點并不多。為了弄懂這些不多的知識點,必須長篇大論地學習數學知識,耗費學生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了學生的畏難情緒,導致學生理論不深,應用不熟。另外,教材中的例子與實際聯系不緊密,學生對醫學統計學的興趣較低。
1.1.2 教學方式、方法落后 目前醫學統計學主要采用課堂教學方式,授課時往往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處于從屬地位,師生之間缺乏互動,學生聽課時易疲勞、厭倦,教學效果差。一般來說,教師在課堂上先介紹統計學原理,接著講授統計公式及其推導,最后舉例說明。這樣學生一開始對醫藥統計學的印象便是數字多、符號多、公式多,比較抽象難學,自然就有了畏難情緒。
1.1.3 上機實訓時間少 由于醫學類高職學校學生的3年學習時間里,有一年的實習期,而兩年的在校學習期間學習內容較多,學校醫學統計學只在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且只有40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基本的統計概念、公式、適用范圍、注意事項等內容,上機實訓學時被減少,導致學生統計學知識應用能力較弱。
1.2.1 重視不足 大多數醫學生認為畢業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能看好病才是真本事。又因不能直接看到醫學統計學內容的應用價值,學生在校學習期間普遍不重視該學科,認為其在今后的工作中作用不大。
1.2.2 畏難情緒 學生由于缺乏概率論和數理統計方面的背景知識,對一些基本概念不能正確理解,特別是難以把握概念間的聯系及區別,多靠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醫學統計學是一門邏輯性強、難度大、概念公式多且難記的學科,要求思維縝密,數據準確。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學生總是出現一學就會、一過就忘、一用就錯的現象,產生畏難心理。
1.2.3 基礎薄弱 醫學生數學基礎參差不齊,而在醫學統計學的學習過程中,常由于課時有限跳過部分理論基礎課直接進入應用課程學習,學生對于統計學的原理和系統性掌握不夠,在實際應用時,對如何整理數據、采用何種統計方法分析、結果解釋等難以把握。
由于醫學統計學教師基本畢業于醫學專業,而非統計學專業,所以教學時在數理原理、統計軟件應用等方面,教師需要進行一些再學習,更新知識結構。為了能讓學生提高對醫學統計學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2.1.1 增強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職業教育倡導以能力為本位,這點和應試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傳統的教育內容包括3方面:基本概念和方法,公式來源、推導和詳細的手工計算步驟,統計結果的解釋與分析[2]。雖然掌握基本的知識點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應用相關的統計學知識,但對一名醫學生而言,冗長的公式推導、諸多公式的適用范圍等都是枯燥的。所以,筆者認為醫學生只要掌握統計學思考問題的基本方式、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和一些基本的統計學方法及其應用的前提條件以及結果的解釋即可。醫學統計學教材應重點介紹醫學中常用的統計方法,并將統計理論與醫學實際數據結合在一起,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最后,還應適當增加統計軟件部分,對醫學生而言,重點是培養統計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1.2 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在教學中遵循從典型事例的個別特點推出同類事物的普遍特征,再由普遍特征上升到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原則,提高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聽的方法不同,案例教學法側重實踐和案例的講解分析,以啟迪學生思維,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理論知識,去分析、歸納、演繹、推理、總結,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在案例教學法中,應嚴格篩選案例,案例應是多維的,形成一個反映統計學不同內容和不同方法的統計教學案例體系。案例應盡可能做到簡單、常見、典型、有針對性,能夠反映本學科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篩選案例時還應做到緊扣章節內容,若用一個案例可以貫穿前后章節的知識點,則教師應反復講解讓學生加深理解。案例教學具有針對性、實踐性、應用性、示范性及團體合作等優點,能克服傳統統計學教學中的弊端,在教學中可將其與傳統的講授相結合。另外,教師也可以采用直觀、有趣的方式進行教學,例如采用統計漫畫、統計詩歌、統計幽默等方式,寓教于樂,使枯燥乏味的統計學課程變得生動有趣。
2.1.3 增加上機實訓時間 實踐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的職業技能培訓,理論聯系實際。對于醫學統計學教學而言,應增加學生上機練習的時間,提高上機練習的效率。教師可在上課前錄入相關數據,減少學生因輸入大量數據而占用課堂的教學、練習時間。
在上機實訓中注重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統計學知識的能力,使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在應用軟件方面,讓學生掌握Excel統計圖表繪制、基本數據整理編輯功能。SPSS是一款界面友好、易學易用、功能強大的國際通用統計軟件包,它基本包括了醫學統計學常見、常用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積極性較高,教師講授重點是t檢驗、卡方檢驗、方差分析等內容。
在理論課上,可選用功能比較全面的計算器(具有普通運算和統計運算兩方面功能)。學生對于計算器的一般運算和函數運算的功能較為熟悉,但對于計算器的統計學功能了解甚少,所以在理論課上安排使用計算器統計功能的教學,在較短時間內輕松完成復雜的計算,可減少課堂時間的占用,提高效率,使教師有更多的時間指導學生。
在案例教學實踐中,以統計軟件作為案例教學的輔助工具,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對大量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的需要,而且統計分析結果以圖形的形式表現出來,可使案例教學更加直觀,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2.2.1 突出學科重要性 首先,應向學生闡明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醫學統計學是研究醫學領域內數據的科學,是一種方法學,它能指導醫學生在醫學研究與實踐中有效地獲取數據、正確地分析數據以合理地解釋所得到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應以醫學為背景,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雖然我們發現在校生對統計學的重要性普遍認識不足,但醫學生只要經歷一定的臨床工作或醫學科研后,就會真正體會到統計學的重要性,知道統計學知識對他們很重要,并渴望有機會彌補統計學知識[3]。
2.2.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針對本課程數據多、公式多、推導多、運算多等特點,在理論授課時注意語言的易懂、幽默性,思維的嚴謹、合理性,內容的有趣、互動性,盡量把抽象的概念、難理解的公式直觀化,使學生便于理解。抽象的問題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從而增加課堂信息容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上機實訓時,充分利用計算工具,使學生比較熟練地運用計算器和統計軟件,簡化運算過程,提高學習積極性[4]。另外,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帶學生進入統計學的科研領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教師,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難以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高職學校與普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是有區別的,必須體現出其職業教育的特色——學有所長、學有所用,使學生能夠真正適應社會,服務社會[5]。因此,高職高專教師應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合理優化的專業知識結構,在課堂上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顧問,解決問題的參謀。
醫學統計學是一門應用型學科,它要求教師不但要精通統計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還要有一定的醫學背景,這樣在授課過程中,才能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聯系起來。此外,還要求教師具有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較高的外語水平和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能力。
考核是教學的重要環節,可以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師的教學質量,以指導教學、推動教學。傳統的考核方式以筆試為主,考核方式改革后,減少了筆試成績在期末總評中的比例,增加上機考核成績所占比例,兩項成績在期末總評中的比例可達60%~80%,其余20%~40%由平時上機練習、課堂提問、討論課等平時成績組成。另外在理論、實訓考試中既要注重知識應用的考核,又要注重案例分析的考核,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分析能力。
[1]倪宗瓚.醫學統計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吳青.醫學統計學的教學改革[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30(3):365-367.
[3]易東,劉嶺,張彥琦,等.關于《醫學統計學》學習問題的思考[J].重慶醫學,2012,41(1):96-97.
[4]范群.學習醫學統計學的基本方法[J].中國校醫,2007,21(6):734-736.
[5]徐倩怡,劉康.高職統計學教育的發展研究[J].高教研究,2006(9):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