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波,王 梅,董 秀,王 淳
(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 沈陽 100847)
目前,我國居民的膳食結構存在著不合理的情況,導致了和膳食密切相關的疾病愈來愈多。近年來,隨著人們逐漸回歸自然,倡導健康的理念,人們逐漸開始關注食療學。食療對大部分的常見疾病有著治療和輔助治療的作用。食療的特點一是生活化,讓人們在吃的過程中達到養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目的;特點二在于其價廉性,使人們在經濟上負擔得起;特點三是中醫食療的方法原理和中醫藥學一脈相承,使其具有確切的臨床療效。
中醫食療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安全有效,寓防治于日常飲食之中,是中國營養學獨具特色的組成部分,備受世人青睞。盡管中醫食療與現代臨床營養學的理論體系有所不同,但二者可以相互配合,優勢互補,對于提高臨床療效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醫食療學是在中醫藥理論的指導下,研究如何利用食物來促進健康、防病治病的一門學科[1]。
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既調動教師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成為當前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和積極探討的問題。而問題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設置問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為中心,通過教師的啟發,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實踐與創新,實現從“教”到“學”的轉變,從而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2]。問題教學法以問題的設計和解決為核心,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通過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努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問題教學法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實用性和不強調知識系統性等特點[3]。
我校護理專業在大一階段開設營養與食療學課程,貫徹整體護理的理念,以提高護理專業學生的整體護理水平。這門課程由營養學基礎、臨床營養學、中醫食療學3部分組成。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和有限的學習時間內,學生普遍感到該課程信息量大,尤其是中醫食療部分,內容抽象、晦澀,難以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們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精選,并采用問題教學法進行教學。現就問題教學法的教學實踐與思考做一簡要介紹。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存疑、質疑最容易引起人的探究反射和求知欲,并引導人們努力去解難釋疑,將未知變為已知。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應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點燃其思維火花,使學生思維進入良好的狀態。如講授營養素蛋白質時,首先給出命題:“蛋白質是生命的載體,是生命的表現形式。”表明蛋白質對人體生命健康的重要性。其次讓學生提出問題,如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有哪些,我們每天需要攝取多少蛋白質,如何攝取,攝取的多少對健康的影響等。給學生一段時間讓其預習相關內容,在這期間,教師注意巡視,及時收集反饋信息,從而控制整個教學過程,防止學生出現懶于思考的現象。再次,讓學生給出這些問題的答案,同時教師對積極發言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最后,給學生布置課下思考的問題,即如何評價某人蛋白質攝入是否合理?此問題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把已學的知識歸納、總結,才能做出回答,教科書沒有直接給出答案。
寓創新于問題之中。沒有問題就不能促進思考,不思考也就談不上創新,因此,經常讓學生處于問題的包圍之中,對啟發他們的思維很有幫助。所以,教師在結合課程教學目標與內容特點的基礎上,應圍繞教材重點、難點,有目的地設置出能強化目標、突出重點、化抽象為具體的問題。
每次上課時,教師除了提問上次課的內容外,還應扼要地講述一下本次課的內容和要求,然后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這些問題是事先設計好的,包括本次課的主要內容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學生可利用教材、網絡資源等,針對問題查閱相關資料。例如,在講授痛經一節時,筆者給出的問題是:(1)痛經用中醫理論進行辨證,有哪幾種證型?(2)西醫是如何認識導致痛經的因素?(3)中醫痛經各證型的異同點是什么?(4)在現實生活中,你認為哪種證型比較常見?請給出食療建議。提出這些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從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和技能,并將其靈活運用,解決現實問題。
給出某一女糖尿病患者的一日膳食食譜及她的身高和體重,并提出問題:(1)該患者熱能和營養素攝入是否合理?(2)蛋白質來源比是否合理?(3)熱能來源比是否合理?(4)三餐熱能比來源是否合理?(5)給出膳食建議。讓學生自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每組6~8人,組內協同分工進行數據計算、查閱資料,小組成員間可相互討論。小組討論后,制作多媒體課件,并推薦一名代表參加大班討論,小組其他人員可進行補充和糾正,對不同結論進行討論。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收集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綜合講解,并給出參考答案。
恰當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學生為了解決問題就會努力學習,這樣,問題一旦得到了解決,不但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具有成就感。
問題式教學法的實施改變了傳統教學中單向傳授知識的局面,把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思維活動緊密結合起來,這樣加強了雙方的聯系。同時,該方法的實施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并以實用、緊貼教學目標的原則來設計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使問題式教學法在實踐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觀點,要重視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問題教學法改變了課堂教學傳統的“師問生答”模式,由單純的啟發引導學生解答問題轉向啟發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最終解決問題。這樣,就會增強學生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提出問題。從思想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有時候一種錯誤的思想要比一種正確的思想產生的影響力大。因為錯誤的思想能促進人們從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也就是沿著正確的方向去思考問題,從而提出正確的思想。許多人都是經過無數次的失敗后才成功的,所以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要敢于走出第一步。教師應教會學生用這樣的思維方法去看待問題,學生就會積極許多。
教師要巡視課堂,及時解答學生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引導他們嘗試自主解答問題,敞開思路,積極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師要根據所設問題的類型、難易程度等確定如何幫助學生解決。對較容易的問題,教師可不必講解;對一般及較難的問題則需要通過課堂討論、教師啟發等方法來幫助學生解決;對難題可通過教師課堂指引,指導學生閱讀參考書等途徑來幫助學生解答,鼓勵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還要對重要問題、基本問題進行強調或討論,使學生加深印象。
教師應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予以指導和解決。教師要創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拓寬知識面,不僅要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及相關學科的知識,還需要了解醫學的前沿知識。這就促使教師不斷加強學習,鉆研教學技能,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勝任現代高校教學的需要。
問題式教學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團隊協作精神及與他人溝通的能力。問題設置要由淺入深,切合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有能力解決,讓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不自覺地深化對知識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設置幾個開放性的、思維要求比較高的問題,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
中醫食療的內容只占教材《營養與食療學》的1/3,但中醫食療的理論來源于中醫藥理論,如整體觀(包括天人相應整體觀和人體自身整體觀)、食藥同源、調理陰陽、辨證施食、食物的性味,這些理論是實施食療的指導思想。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進行飲食調護時,只有遵循這些理論,才能保證食療的臨床療效。在中醫食療教學中,我們應把中醫藥理論運用于具體的病例,以此來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中醫思維。
[1]鄭向紅,唐成和.問題教學法在自主學習能力培養中的應用[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4):31-34.
[2]周麗平,孫立力,胡雪原,等.問題教學法在醫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實踐[J].醫學教育探索,2008,7(4):362-363.
[3]秦緒軍,柏樺,劉瑞,等.問題教學法在自由基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1):1078-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