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葵,王廣科
(濟南護理職業(yè)學院,山東 濟南 250102)
愛心在心理學中屬于一種情感體驗,主要是指對人或事物表現(xiàn)出來的較復雜而又穩(wěn)定的、以關心他人為重點的、積極的態(tài)度體驗。“愛”是教育中的重要因素,它是一種發(fā)自內(nèi)心的熱情,是教師教育學生的前提,也是教師的一種教學藝術和能力。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把熱愛學生看做是教師最基本的美德,我國近代教育家夏丏尊則說得更為直接:“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的愛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教師的愛不同于母愛,母愛的偉大之處在于深厚、細膩,而師愛的偉大之處則在于博大、理智、奉獻、無私。所有的學生,無論是學習好的,還是學習差的;無論是家庭條件好的,還是家庭條件差的;無論是安靜聽話的,還是調(diào)皮搗蛋的,都十分需要教師的關心愛護。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的燭光。
愛學生首先體現(xiàn)在對所教學生的了解上。對學生的了解是指了解學生的愛好和才能,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每位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愛心、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教師如何用愛心去開啟學生的心靈呢?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對待成績優(yōu)秀,情感脆弱的學生。有的學生成績優(yōu)秀,但平時卻對周圍的事情比較冷漠,那么教師的愛心就要特別表現(xiàn)在錘煉其意志、幫助其心理健康成長方面,以使其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遠大的理想。
第二,對待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的學生。學生形成對學習馬馬虎虎、漠不關心態(tài)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學生是由于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長遠動機;有的學生是因為有某種特殊愛好,迷戀著某種活動,比如沉迷于網(wǎng)絡游戲;有的學生是興趣分散,不專心學習;有的學生是由于學習或生活方面一時的不順利,改變了對待學習的積極態(tài)度。對于這些學生,教師的愛心應當針對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幫助他們端正態(tài)度。針對第一類學生,教師的愛心應體現(xiàn)在引導他們認識學習目的,幫助他們設計自己的學習生涯上,以使其樹立遠大理想;對于因迷戀游戲機、上網(wǎng)等荒廢學業(yè)的第二類學生則應通過積極引導,把他們的特殊愛好與學習結合起來,使其逐步走上人生正軌;而對第三類學生教師的愛心應體現(xiàn)在發(fā)展他們的學習興趣上,并以學習為中心發(fā)展其他興趣;至于最后一類學生,這一類學生多半由于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自尊心,對學習上的失敗特別敏感,由于條件不利,遭遇困難,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現(xiàn)來掩飾自己的失敗,久而久之,形成不正確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這就需要培養(yǎng)他們對待困難或失敗的正確態(tài)度,并積極幫助他們迅速擺脫這種不利的情況。
第三,對待缺乏良好個性的學生。有的學生由于學習信心的不足或喪失而導致成績不良。造成學生學習信心不足或喪失的客觀原因包括:由于缺課或其他原因,使學生對課程中某些知識或技能掌握得不完全,跟不上班級的共同進度。久而久之,學生不僅對學習喪失信心,并且可能形成自信心不足的性格特點。另外,家長或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常常影響他們對自己的態(tài)度,有些家長或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期望值過高或要求過急,導致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長期評價過低,甚至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chǎn)生懷疑等,從而使學生降低或喪失學習信心,感到無論自己如何努力,也不可能獲得良好成績。在這種消極情緒的支配下,學生不再認真刻苦地學習,學習成績自然不好。對待這類學生,教師的愛心主要體現(xiàn)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提高學習成績的關鍵在于提高學習信心。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注意鼓勵這類學生,向他們提出的問題或要求應該是他們經(jīng)過努力就能回答或做到的。當他們正確地回答了問題,或表現(xiàn)出某些其他優(yōu)點時,教師應適當對其進行表揚。
第四,對待在學習上缺乏堅強意志的學生。有的學生因為沒有堅強的意志,如缺乏足夠的堅忍性、自制力等原因?qū)е鲁煽儾涣肌K麄兓蛴捎趯W習目的性不強,或由于家庭、學校教育的缺乏,沒有養(yǎng)成力求達到目的和貫徹始終的習慣。對待這類學生,教師的愛心應該體現(xiàn)在讓其通過克服學習或其他活動中的困難,來培養(yǎng)他們貫徹始終的習慣,鍛煉他們的堅強意志。此外,身體健康情況不良也可能使某些學生在學習中不能堅持到底。對身體情況不良的學生則需要指導他們參加適當?shù)捏w育活動,這不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使其意志力得到鍛煉。
教育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塑造。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fā)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稟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由于每一位學生的家庭條件、生活環(huán)境、本人努力的程度以及身心狀況的不同,造成了學生之間的差異。他們不可能是“齊步走”或是“齊頭并進”的,每位學生都有著不同的情況。這就好比在一群遠行的孩子中,有些孩子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或行走時東張西望而落后于其他人。行進過程中,由于速度的不同,孩子有前與后之分,于是在隊伍后面的,通常被稱為“差生”或是“后進生”,我們先姑且這樣稱呼他們。但要記住,在漫長的人生路途中,“后進”只是暫時的,誰能保證到終點的時候,在隊伍前面的孩子仍然在前面,在隊伍后面的孩子依舊在最后呢?在我們的教學過程中,不管是現(xiàn)在領頭的學生,還是現(xiàn)在暫時落后的學生都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關心和愛護。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教育是一項用心來經(jīng)營的事業(yè),握在我們手中的是一塊塊稀世璞玉,想要其發(fā)出耀眼的光芒,就要求我們教師關愛學生,把愛灑向每位學生的心田,用真誠與理解去溫暖學生,爭取做學生所信賴的知心朋友。“直木做梁,曲木做犁”,其實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成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棟梁。